第089章 法家术之争(上)

身为后世人,在即时计谋,临危决策上或许不如古人。

但要是论马后炮,深受时代局限性的古人与后世人那根本不是一个层次。

如果法家是个游戏,那么韩非就是等级排名第一的爆肝大老。

而嬴成蟜则是达到氪金上限的战士,我等级没你高,但战斗力就……

“术派的术是什么?说简单点,就是阴谋诡计。法家的法是什么?是法律条令。申不害用‘术’以为‘法’,即用阴谋诡计达到改善法律条令。最后在韩昭侯死后,法律条令没了,这就是你说的不用申不害之法。”

“但雁过留毛,人过留痕。申不害在韩国实行术治,他人死了,痕迹还在。韩国依旧在进行术治,这就是我说的申不害之术。说的够明白吗?有没有问题?”

咦?君上所说,好像有点意思。

众门客笑声渐稀,大多眼睛一亮,明白了嬴成蟜到底是什么意思。

阴影中,声音有些激烈的老者道:“君上此论倒是颇有韵味,‘术’是行事手段,‘法’是最终目的。法令可以删减,但是行事手段却没有那么容易删减。”

阴影中又一人言道:“武安君在雁门时,命赵边军闻匈奴马蹄即回,有敢捕虏者斩。如此数年,只一战,便令匈奴十年不敢南下。在这期间,赵边军士卒坚韧之心被培养极佳。”

“就是在武安君被赵王所斩的传言流传后,赵边军亦坚定齐心,作战骁勇,未有乱象,这便是‘术’在。赵将一换,其指挥决策差武安君远甚,这便是‘法’不存。君上,吾所言可对?”

“是这个理。”

嬴成蟜点头道,扭头看向被夸赞的李牧。

李牧明明是被夸,脸上却一点喜色都没有。

他丢掉手中喝空的酒坛,又开了一坛酒,闷头便喝。

“吾失言也。”

李牧平掌抹去嘴角酒渍,冲着阴影中道歉那门客摆了摆手。

话已经说到这里,就是一直只顾着吃的莽夫都听明白了,韩非自然也是早就明白了。

这位法家珠穆朗玛峰皱着眉头,提笔在纸上写道:君上是说,申子之术治使韩国亡国?

嬴成蟜点点头。

韩非提笔再写,在写字途中,他于怀中又取出一张纸,写了整整两大张。

由此可见,韩非对嬴成蟜的话是有多不认可:

【申子提倡韩昭先侯使用“术”作为官吏各方面考核的指标,朝廷中冗官得以被肃清。经济上,申子鼓励群众多加开垦荒地,在荒地上进行种植。鼓励百姓积极养蚕,动手参与纺纱。军事上,申子将贵族阶层的兵力统一融合起来,将他们纳入韩国兵力。】

【申子对他们进行集训,增强军队战斗力和军事作战能力。这一切举措都是为了强韩,在申子执政期间,韩国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申子以术治而让韩称雄于天下,敢问君上,术治何错之有?】

看着韩非倔强的样子,嬴成蟜本来那个要与韩非争个一二三四的念想忽然消逝。

桌桉上的两张纸对于韩非而言不是辩论,而是他对韩国的爱,对韩国灭亡的迷惘。

如果有可能,这个结结巴巴难说一言,却能写出《韩非子》这本洋洋洒洒十万言大作的韩国公子韩非,真的很希望这个天下姓韩,而不姓秦。

嬴成蟜轻轻拍拍韩非的肩膀,让这位倔强的韩国公子放松一些,轻声道:“你曾在《韩非子·王蠹》中写:法之所非,君之所取。吏之所诛,上之所养也。即法令所反对的人,君主却加以任用。官吏要处罚的人,君主却供养了起来,你把这归为韩亡原因。”

“你认为毁誉,赏罚完全颠倒,就会导致法禁坏而民愈乱,即法律禁令遭到破坏,国家民众愈加混乱。那你有没有想过,‘义’顶头上的韩国,为什么会变成你所说的那副样子?”

这个问题韩非自然是想过的,韩非又从怀中取出一张纸,很快便在纸上写道:贵族势力强大,韩昭先候后,历代韩君皆无魄力,差秦甚远。

申不害变法,只有韩昭侯一代,后世韩君皆不从申不害之法。

而秦国,商鞅之法从秦孝公,一直延续到始皇帝。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真是我秦国运气好,得了上天之助吗?”

嬴成蟜自韩非手中拿过毛笔,在纸上写了一个大大的“术”字。

“申不害变法,是以‘术’治‘术’,要君王用阴谋去操控群臣。为君者要一言九鼎,行堂皇阳谋,不可偏行诡道。”

“当一个君王习惯用臣子所擅长的阴谋去对抗臣子的阴谋,那这个君王和臣子又有什么分别?这个君王又如何管理臣子呢?历代韩国公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从小被韩君耳濡目染相教‘术’。阴谋诡计用多了,他们哪里还会有魄力呢?”

“自申不害变法后,韩国‘术’起‘义’落,上行下效,君臣民皆只思阴谋诡计,再也没有了铮铮义字的强国精神。民风淳朴的韩国,彻底沦落为最为滑稽荒诞的术治之邦。”

“韩国庙堂君臣的全副身心,始终都在避祸谋人的算计之中。这,就是术治的危害啊。”

韩非是个顶聪明的人,不聪明,也不会成为历史上的法家第一人。

正因如此,所以在嬴成蟜讲完之后,他便懂了。

哪怕嬴成蟜所说的话,是将他《韩非子》中的术治完全捶死,是对他法家学说的巨大冲击。

他呆呆地看着嬴成蟜,脸上开始有汗珠滴落。

他的脸色有些发白,右手颤抖着在嬴成蟜手上拿回毛笔,想在纸上写些什么。

那颤抖的毛笔在纸上留下一个个墨点,一道道划痕,很快纸张上便纷杂不堪,就像是韩非的心。

他一直以来尊称为申子的申不害,是摧毁他祖国的罪魁祸首。

他以为韩国称霸天下契机的申不害变法,真相却是韩国走向深渊的阶梯。

这位法家第一人,口吃不善言而善写的韩非,在这一刻真的想写出反驳嬴成蟜的话,想要证明嬴成蟜说的是不对的,是错误的。

但那点点和线线越来越多,他一个字也写不出来。

他倔强得不肯放下笔,就像是那年他倔强得在秦国朝堂上,不肯为秦国出谋划策一样。

嬴成蟜轻叹,站起身道:“我们不妨回想一下,坐拥天下最大铁山的韩国,这些年做了什么呢?大争之世,强则强,弱则亡。想要夺天下,谋人可以,却必在强己之后。”

“而韩国很有意思,迷恋术治,不思强己,只思谋人。秦占韩地,韩割让上党予赵,号为资赵移祸。再割八城联周室,又号肥周退秦。遣水工郑国入秦大兴水利,分明强秦,号为疲秦。”

“亘古以来,何曾有过如此荒谬之谋?为谋人而损己身,且不思强己。韩国术治之风盛行,怪癖尤烈。如此韩国,虽上天不能救也。韩国不亡,天下正道何在?术,不应存于法。”

《申子》有言:申不害教昭侯以驭臣下之术。

《史记·韩世家》有言:申不害相韩,修术行道,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伐。

韩国兴于术,亡于术。

每个身在韩国的人,都会不可避免,不知不觉得沾染术这个字,连韩非这位被嬴政视为偶像的法家大师也不能幸免,在编撰《韩非子》时堂而皇之得将术治写入。

韩术这阵恶风极尽者,当属汉初三杰之一,被誉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被汉高祖刘邦封为留侯的张良。

其历经战国七雄,秦末乱战,楚汉争霸几代乱世。

以术道亡秦,以术道兴汉,让术之一道达到顶峰。

但以张良之能,也未能光复韩国。最终亦是认清术道终乃小道,不能用以治国,更不能用以复国,只能暗然退隐。

汉高祖刘邦亦是看明这点——谋人之道不可谋国。张良辞行,刘邦轻易便放张良离去。

而与之相对的就是汉初三杰之首的萧何,其数次辞官而刘邦不放,逼得萧何只能自污保身。其原因就在于萧何善于强己,此是治国大道。

刘邦怕他前脚放萧何离去,有诸侯王后脚就请走萧何治理内政。

三五年后,那诸侯王兵精将足,再来和他这个汉帝争天下。

是以刘邦宁可杀了萧何,也不会放萧何离去。

但这些都是后世以上帝眼光才能看到的,身在当世之人有时代局限性,是看不到的。

秦朝是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没有人知道这么大的王朝应该怎么治理,怎么运行,所有人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就算是嬴成蟜这个开着上帝视角的现代人,也不能将这个新生王朝治理的尽善尽美——后世所学不能生搬硬套,适合现代的制度不一定适合古代。

虽然嬴成蟜不确定哪些可行,但他至少知道,哪些是不行的。

他最后说出这些话,并不是想要打击这位故国已亡的可怜公子。

他只是想要长安君府里的结巴知道,治理天下的法家,到底应该是个什么样——这是这个天下最厉害的结巴,唯一一件还在追求的事物。

韩非还年轻,有大才。

嬴成蟜知道,长安君府关不住结巴韩非,就像关不住剑客盖聂一样。

这个时代,洒落着百家争鸣的余晖。

有朝一日,当这位结巴再登上朝堂,代表法家与百家争锋而胜,引导秦国这个庞大帝国向前行进时。

嬴成蟜不奢望结巴选的道路是最正确的那条,但至少,距离最正确的那条能近一些。

啪嗒~

毛笔笔杆断成两截,在桌桉上摔出脆响,也摔碎了韩非心中集法,术,势三位一体的法家大成理念。

脸上满是汗水的韩非,低着头,颤颤巍巍地站起。

李牧伸手想要扶稳韩非,被韩非避了过去。

韩非抬起头,脸上不知何时,竟已满是泪水。

他对着嬴成蟜,要行一个大礼,嬴成蟜抬手相阻。

“你知道的,我最不喜欢繁文缛节。”

韩非不言。

嬴成蟜松手。

韩非再行大礼。

嬴成蟜再拦。

如此数次,李牧一撴酒坛,醉意朦胧地道:“君上,由他去。”

嬴成蟜叹了口气,不再拦阻。

法家第一人韩非,终是汗水泪水混在脸上,冲着嬴成蟜完完整整地施了一个拜师礼。

“学,学生,韩,韩非,谢,谢,谢,谢先生,解,解惑!”

阴影中四位门客,一个个标准正坐,神情庄重肃穆。

“君上所言醍醐灌顶,今日才知术之危害。”

“强己谋人,先后不可乱。术可用,不可以其治国,此才是君上所要言明之义。”

“百年大韩,奉术而存,何其悲哉!”

“若君上为韩君,必能扭转韩之败亡也。”

莽夫狠狠咬着肉串,双腿大开箕坐在地上,侧目以对韩非。

“大丈夫何以哭焉?”

李牧一口喝尽了新开的一坛酒,手里拎着空酒坛,四肢张开,躺倒在地,嘴中都囔着:“牧生平未尝一败……”

酒鬼又醉了。

这场发生在长安君府的宴会已然落幕。

咸阳宫,大郑宫。

蒙恬和嬴扶苏的谈话,也进入了尾声。

“你是大秦长公子,将来要执掌天下的人。怎能被七十万骊山刑徒困于此!”

蒙恬愤怒地冲着嬴扶苏大吼,这副样子在蒙恬与嬴扶苏的相处中是极少出现的。

作为和始皇帝从小玩到大的发小,蒙恬一直记得,当嬴扶苏出生时,当时还不过是个孩子的始皇帝到底是有多么欢喜。

两个十五岁的半大孩子满眼好奇地看着这个皮肤皱巴巴的小小孩,连碰都不敢碰,生怕一个大力不小心,小小孩就没了。

嬴扶苏是蒙恬看着长大的,而随着嬴扶苏的成长,蒙恬对其如亲子一般的爱护之情,也逐渐掺杂上了对皇帝的忠贞之情。

蒙恬的大父蒙骜是紧跟始皇帝步伐,始皇帝属意哪个公子为秦二世,蒙骜就站在哪个公子的身边,蒙骜对始皇帝诸公子没有偏倚。

但蒙恬不是,蒙恬偏向嬴扶苏,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了,他只想让嬴扶苏当秦二世。

“陛下说我能让你离开大郑宫便为我爵升一等,我以为你犯下了什么重大过错,结果你却只是因为七十万骊山刑徒。你这个样子,怎么能够当好秦二世呢?”

蒙恬在咆孝怒吼。

大郑宫的宫女,宦官全部都紧贴着墙壁站立,恨不得连呼吸都放到最低。

他们敢哭着喊着求长公子嬴扶苏不要出宫,却不敢在战时将军蒙恬面前置说一词。

秦朝带过兵打过仗的臣子,只要能活着踏入咸阳宫,其手上人命不知凡几,一言不合是真的会拔剑杀人。

嬴扶苏一脸哀愁,坐在新换的床榻上垂头丧气地道:“那是几十万条人命,我怎么能看着他们因我而死呢?无论你如何劝说,我都不会走出大郑宫的。”

蒙恬看着嬴扶苏这副不争气的样子,心中之气爆棚的难以复加。

秦国尚武,秦人好战。

蒙恬这样一个秦国新生代青年将领,更是视战场厮杀为家常便饭。

他不理解,为什么生在秦国长在秦国的嬴扶苏能够如此软弱。

他呼哧呼哧得大口喘息,头上简直能冒出青烟一般,假若嬴扶苏是他蒙恬的儿子,他早就一巴掌抡过去了。

啪~

这一巴掌抡在了房间桌桉旁的凳子上,凳子被大力拍飞,砸在了一个宦官身上。

那宦官也不敢喊疼,脸色煞白牙关紧咬,硬是一声也没有吭。

嬴扶苏抬头,没看见凳子砸到宦官,只看到凳子在地上摔了三四下,不堪重负地发出“苛苛”的声响。

他急切地起身上前,道:“不要因为扶苏之事气到身体。”

这一句话,让蒙恬的满腔愤怒不知所踪,取而代之的是无法言说的怅然。

这个时候,说这些话……

“长公子恕罪,蒙恬失礼了。”

言毕,蒙恬负气而走,衣衫猎猎作响。

蒙恬不知道,嬴扶苏到底什么时候能走出大郑宫。就像他不知道,嬴扶苏是不是还适合做秦二世一样。

“蒙恬!蒙恬!”

蒙恬走得既突然又急切,让嬴扶苏没有半点准备,当嬴扶苏反应过来时,蒙恬已经出了大郑宫。

嬴扶苏脚步迅疾,喊着蒙恬的姓名紧追。

刚跑出两三步,便被大郑宫内的宦官,宫女拦住。

所有宫女,宦官人挨着人,人挤着人。用一道人体横墙,隔绝在嬴扶苏和大郑宫宫门之间。

“求长公子怜惜我等!”

他们动作透着整齐,脸上带着泪水,声音有着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