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论后台的重要性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

赵盼儿用美妙的歌声将这首鹊桥仙连续唱了三遍,歌声绕梁,余音袅袅。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听完歌声后,官家嘴中忍不住念叨起这两句话来,脑海中也不由浮现起自己嫡母死时,父皇的震怒的模样来。

“盛小相公,朕问你,你小小年纪是如何能写出这样一番诗词来的,按理来说,写词要有真情实感,但以你这年纪,像是不可能体会到男女之爱啊!”

不仅官家,其他人也有这样的疑惑。

读书人都听过这样一句话——国家不幸诗家幸!

前朝有名的大诗人都是饱受苦难的,也正是因为苦难汇聚在他们胸膛之内,这才孕育出了那些流传千古的诗文。

但盛长槐如今才十三岁,肯定没经历过男女之爱,又怎么能将男女之情刻画的如此精彩,完全写进那些痴男怨女的心坎里。

“回陛下话,臣自小喜爱看书,又有过目不忘之能,家中藏书都看尽后,就去偷看了五姐姐的戏本子。

看多了,自然就感受到了那种感觉。不瞒官家,臣甚至也写了些戏本子,而且买的还很火!”

“哦~那有机会朕也去看看!”

说完这句话后,官家脸色忽然变冷,大喊:“来人,将包相公请来,再将徐家那两个混账给朕绑来!”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血染山河!

尽管官家仁善,但他生起气来也让人胆寒。

见官家变脸,盛长槐,还有公孙策瞬间感觉不妙,而周围百姓更是吓的双膝跪地。

“完了,原本想让漂亮小姐姐唱唱歌,让官家心情变好,淡忘徐家兄弟的案子。但看现在这个情况,徐家这两坑货我是保不住了!”

勇毅侯徐家和盛家是姻亲,徐家兄弟犯错,盛长槐怎么都要出面去维护。

因为现在是古代,社会环境和现代大有不同。如果现代官员学盛长槐这样做,那绝对算是徇私枉法,枪毙都不为过。

但在如今,无论如何盛长槐都必须帮忙。

这不仅是和光同尘,还是因为徐家帮过盛长槐站台。

盛长槐能十三岁就坐上从四品的开封府通判的位置,除了自己有能力外,还因为盛长槐的背景够硬,有王家,徐家,康家等等无数的亲戚朋友在后面帮长槐站台。

古往今来,有谁是年纪轻轻,仅仅凭借自己能力而登上高位的。

没有后台,就算侥幸坐上高位,也很快会被别人给拉扯下去。

就像齐衡,原著中他在长柏之后中举,但一中举后,就穿上绯袍做上了谏议大夫的位置。

这靠的可不是他的才学,而是他的国公父亲,和叫太后为母后的郡主母亲。

现在徐家前脚帮盛长槐站台,盛长槐后脚在别人遇到需要帮助时,立马翻脸不认人,你这让别人怎么看他。

这名声还要不要啊!

所以尽管盛长槐不情愿,但他刚刚还是全力和公孙策扯皮,就是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可让他没想到,官家对这案子上心了,就算美色当前诱惑,他心中怒气也没减弱半分。

盛长槐甚至感觉官家的怒火愈演愈烈。

现在气氛十分凝重,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生怕弄出响动,惹官家生气。

一直到包拯走来,气氛这才缓和了些。

“臣开封府府尹包拯,拜见陛下~”

见到包拯这张黑脸,官家没好气的说:“朕让你治理开封府,你就是这样治理的。”

官家指着躺在不远处的那位伤者,语气十分不悦的说:“他明显是家中顶梁柱,现在被人弄伤了,你的手下却将案子推来推去,是要干嘛。”

见官家对自己发脾气,包拯表现的完全像是一个没事的人一样,先是问了问一旁的公孙策,了解完情况后,包拯不慌不忙的说:“陛下,事情的经过臣已经知晓了。

马上臣就会给陛下一个满意的答复,不过臣审理案件和盛小相公不同,不喜让人围观!”

说完这话,包拯走到百姓面前,用自己的黑脸对着众人说:“本府开封府知府包希仁,见过诸位!”

和盛长槐那张可爱的正太脸不同,包拯的这张黑脸给人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

百姓面对他,不敢如面对盛长槐那样开玩笑,所以包拯开口后,百姓们鸦雀无声,虽然好奇包拯想说什么,但没一个人敢先开口。

面对这一幕,包拯很是尴尬。

“怎么没人回复我啊,不应该啊。盛七郎每次这样问话,百姓们都很热情回应啊!”

好在包拯人来成精脸皮厚,就算没人回复自己,他还是冷着脸继续说道:“大家现在瞧见了,官家来了开封府。为了防止刺客谋害官家,现在需要大家离开。

当然了,本府知道,最近在盛小相公的示意下,很多人都来开封府做生意。

现在回去,肯定影响一家子的生计。但情况紧急,有损失,你们可以来开封府内报备。

本府保证,盛小相公肯定会补偿你们的损失的!”

盛长槐一懵,他可不记得自己什么时候保证过这些,可一抬头看到包拯怒气冲冲的看自己,盛长槐赶忙笑着对百姓说:“对,今天你们的损失都算我的!”

听到盛长槐说话,百姓们紧张的情绪瞬间变弱,赶忙热情回应盛长槐说:“小相公说那里话,要不是您让我们在开封府府衙前做生意,我们近来也赚不了这么多银钱。”

“不错,小相公,官家和您对我们如此好,我们又怎么会忘恩负义了。”

“不错,谁要敢到开封府要钱,我李老三第一个不放过他!”

……

听到这话,盛长槐赶忙喊:“别,大家千万别,子贡赎人的典故本官之前讲过。

大家也都明白,有些时候不求回报不一定是好,而且本官也不差钱,你们今天的损失本官会赔偿的。”.

见到这一幕,官家不由的欣慰的点了点头,再看向绑在地上的徐家兄弟,心里又瞬间来气。

“同样是人,差距怎么会如此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