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也有村民不买账,常德华就对农技站的玉米种子丝毫不感兴趣。常德华去外面打过工,也上过学,学历比别人高些,他自认为看的也自然比别人多。
工厂效益不好,打工挣的钱没有以前多了,在去年,他便收拾收拾回到常家村重新种地。常德华有野心,除了常家村,他也包了其他村里的地,刚好连成一片,有着三四百亩的样子。
他拿着打工挣来的钱买了辆小汽车,盖了个小楼房,越发觉得自己与他人不同,就算是种着地,他也不是普通农民。他自比为美丽国庄园主,对常家村有些落后的种植方式,看不上眼。
他获取知识的方式大多数来自于酒桌上的攀谈,还有小小的手机,他在这些短视频软件里就收藏了一大堆美丽国式的种植方式。什么联合收割机啊,最新型号的播种机,一遇到自己田里的农机出现了故障,他第一时间想的不是去维修,而是开始抱怨华夏生产的农机质量怎么、怎么不好。若是换成美丽国的农机哪还这么费劲,只要人往车上一坐,那这千亩、几万亩地都刷刷的完成了收割。
他买种子也不喜欢买华夏的品种,觉得华夏的这些种子不都是从美丽国脚盆国等地偷师来的嘛。没错,他就是一些营销号的忠实拥趸。比如,华夏派出农业考察人员前往美丽国考察,发现人家试验田里的作物特别的高产、味道鲜美,就趁着人家研究员不注意,将这些种子藏在自己的鞋店里,漂洋过海带过华夏。常德华对此深信不疑,他认为现在市面上所有的一些高种子都是从美丽国的种子改良过来的。
所以即使价格再贵,他也要买美丽国的种子、化肥,专门去外地请大型收割机,来收割他只有几百亩的田地。
若是这些倒也罢了,只能算是他自己的选择。他却看着常家村一些年长的长辈们特别的不顺眼,觉得他们仗着有几年经验就在那指手画脚,其实完全搞的是看天吃饭那一套。对于农技站送来的技术,他更加不屑一顾了。还有什么“土专家”、“田秀才”,说的只不过是些表面话罢了。
本地玉米和外地玉米在口感上有一些差异,其实每一种玉米都有它的受众,但或许是生长在一方水土上这一方土地的人,无论是买蔬菜也好,或者是别的也好,都更倾向于本地作物。
去年玉米大丰收,价格却不怎么涨,再加上常德华种的多,去年玉米确实不怎么好卖。常德华靠着自己在酒桌上的关系,提前将自己手里的玉米打着常家村的名义卖给了各大收购商,这些收购商将玉米卖给商贩时传回来的反馈可不好。美丽国的玉米种出来口感上更加老一点,加上卖出时间长,在地里拖了一段时间,更加老了。..
常德华是把自己的玉米卖出去了,这可苦了常家村其他的农户。其他商贩一听到常家村的玉米都不太想收,先前常德华的那批玉米口感不太好,导致商贩印象很差,又不缺玉米收,收常家村和收别的村的玉米都一个样。要不是最后叶指导帮忙,打开了常家村玉米的销量,常家村村民们种出来的玉米最后说不定真的只能当饲料玉米出售。
常德华不吃对农技站这老一套,他认为“蓬莱”什么的,只不过也是一次营销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