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和约订立

司马懿,就是这样一个心胸狭窄,睚眦必报的小人,连自己的亲弟弟也不能放过,可谓一次不忠,终生不用,虽是血亲手足,却早已形同陌路,视若仇敌!

这一次,司马懿派遣司马孚出使,就是更加猛烈的报复和整治,穿了这双小鞋,司马孚这一次算是要完蛋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司马懿根本不担心司马孚趁机叛变投敌,他太了解自己这个弟弟了,司马孚就是死,也不会投靠汉王刘纬!

事实上,司马孚的内心也很矛盾,他既是曹魏忠臣,又是司马一族成员,既想忠于魏国,又不想背叛自己的家族,可谓纠结万分,进退两难!

但是,在基本立场问题上,司马孚还是分得很清楚,如果投降刘纬,岂不是等于既背叛了魏国,也背弃了自己的家族吗?他绝对不会走上这条路!

因此,司马懿派谁出使,都不能放心,唯独派司马孚出使,最放心!这家伙,非但不会背叛投敌,还会站在魏国的立场上,与对方据理力争,绝不会轻易牺牲魏国利益!

况且,司马孚现在的官职——大鸿胪,为九卿之一,就是专门负责民族事务和外交工作的,相当于汉国的礼部尚书,出使谈判,签订和约,也是他的职责所在,司马懿派司马孚出使,他也无从推脱,就是再怎么不想去,也得去!

然而,与汉国和谈,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需要面对来自两方面的压力,即国内和国外!

在国内,有相当大一部分人,在司马懿取得洛阳战役的胜利以后,产生了不切实际的幻想,以为魏军现在天下无敌,根本用不着向汉王主动求和,而反对和谈!

诚然,司马孚出使汉国,是司马懿委派,可说到底,他是直接执行人,矛盾的焦点,必然汇聚在他的身上,那些反对和谈的魏国人,一定会怨怪司马孚,非议诟病,大肆批评,司马孚才刚刚出发,就已经声名狼藉,里外不是人!

在国外,也就是司马孚抵达长安以后,压力更大!汉王刘纬,岂能是那么好对付的?虽然这一次,是汉国有意谈和,可在条件上,他们一定不会轻易妥协让步,司马孚就算再怎么殚精竭虑,苦心孤诣地维护魏国利益,也肯定会吃亏!

一旦司马孚谈了一个吃亏的条件回来,试想一下,魏国之人,尤其是反对和谈的那些人,会如何对待他?还不得活吃了他啊!

届时,对司马孚的批评和谴责,必如排山倒海之势,彻底压垮司马孚,这家伙不被挤对死,也得精神崩溃,还有何颜面在朝为官?辞职归隐,或是他唯一的选择!

如此一来,司马懿便彻底出气了,到底报复了自己的弟弟,同时,也达成了与汉国媾和的目的,终于免除了后患,可以放心大胆地亲征辽东了!

司马懿太坏了,明明是他想要和谈,却把司马孚推出来,当了替罪羊,可谓一箭双雕!那么,这件事的结果,究竟如何呢?

谈判的过程,如何唇枪舌剑,讨价还价,我们就不详细论述了,让司马懿没有想到的是,司马孚居然谈了一个非常优厚的条件,最终促成了汉魏两国签下和约!让我们先说说,和谈的条件都是什么吧!

第一,汉魏两国自签订和约之日起,裁减边境军备,放弃敌对立场,互为盟友!

别小看了这一条,其实里面的内容,相当丰富!一旦双方撤走驻扎在边境上的军队,岂不是意味着,司马懿远征辽东之时的兵力,更加充裕?

另外,此番和约与以往不同的是,终于把同盟的字样写入其中,这就代表着,汉魏两国,不是简单结束战争状态,而是结成了战略同盟,这是个不得了的突破!

同盟,便意味着互相承认,魏国的皇帝,地位终于不再是篡汉的逆贼了!从今以后,双方就不再以贼、伪等词蔑称,而是郑重其事,互相尊重地以同等地位打交道,这在以前,都是不可想象的!

第二,汉魏两国自签订和约之日起,恢复通商贸易,免除关税!

恢复通商,这是必然的,也是汉魏双方迫切所需,其重点是免除关税!一旦魏国免了关税,汉商贩卖过来的商品,价格会更低,可以平抑魏国目前市场上偏高的物价,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

同时,汉国也免除关税,可以促进魏国出口贸易,促使更多魏国商人,把魏地的特产和商品,销往汉国,打破贸易逆差的不利局面,避免在通商的过程中,魏国总是吃亏的痼疾!

这就有点奇怪了,汉国工商业发达,商品经济活跃,无论怎么看,都是出口大国,他们需要魏地什么特产和商品啊?贸易逆差,看似无论如何也扭转不了啊?

魏国,虽然没有各类品种繁多的工业制成品,却有资源,高奴火油矿和平城煤矿,仍在魏国的控制之下!刘纬发展工业,所需要的煤炭和石油资源,有一大部分,是需要从魏国进口的!

不会吧?刘纬的攀枝花煤矿和华容火油矿,也能产出这些资源,干嘛要从魏国进口呢?原因很简单,太远!

攀枝花,是个矿产丰富的天赐福地,不仅蕴藏着大量磁铁矿和石墨矿,还有非常多的稀有金属矿藏,煤炭储量,更是惊人!唯一的问题就是,它地处南中地区,位置偏远,在汉末三国时代,运输成本,居高不下!

过去,刘纬的大本营是在蜀中,距离攀枝花相对较近,可现在呢?他已经迁都长安,并且准备在长安建设更大的工业园区,所需资源,由攀枝花运来,还真就不如从魏国人手里购买,有价格更低的,何必去买价格更高的?

以此类推,华容火油矿也是如此!刘纬所需要的石油资源,还不如去高奴火油矿购买呢,那里距离长安更近!这对魏国来说,就是扭转贸易逆差的机会,靠贩卖资源,一本万利,也正应了那句话:家里有啥,不如有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