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翻的言论,表面听来,似乎有些道理,可实际上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一旦孙绍称帝,便坐稳了反贼的罪名,汉军发兵攻打东吴的理由,也就更加充分了!
尤其是经历了一场内乱,人心不稳,暗流涌动,孙绍尚未坐稳江东主位,就急于称帝,必会造成更大的混乱!
曹操敢于称帝,那是因为他在北方已经营多年,根深蒂固,支持者和拥护者众多,甚至连许多普通百姓,都因为曾经获得过一些实惠,而支持曹操!
可孙绍呢?他有什么?除了是孙策的儿子,这么一个特殊身份外,几乎是什么都没有!除了自己的嫡系和庐江、蕲春二地百姓,谁会支持他当皇帝?简直就是一场沐猴而冠的闹剧!
然而,无论虞翻还是孙绍,都沉浸其中,无法自拔,群臣也是惧于淫威,三缄其口,不敢吭声!
最终,孙绍还是举行了盛大的登基典礼,正式御极称帝,国号吴,都城建业,年号黄武!孙绍以皇帝名义下达的第一道旨意,便是号召全体吴国军民,团结起来,共同抵御外敌!
这外敌是谁?旨意中没有明说,但所有人都很清楚,就是汉王刘纬!但是,谁也没想到,汉军那边尚无动静,曹魏的军队,倒是先打来了,如此噩耗,惊得孙绍,差点没当场昏过去!M..
其实,孙绍的心理素质没那么差,毕竟是武将出身!问题是,他被孙权砍断了一条胳膊,失血过多,能保住这条命,便属万幸,又没怎么得到良好的休息,竟瞎折腾,身体健康,出现了严重问题,动不动就眩晕,如此惊天噩耗传来,如五雷轰顶,他能不晕么!
目前的东吴,内忧外患,动乱方休,可谓元气大伤,面对汉军入侵,都应付不过来,若是汉魏两国同时打来,必亡!无疑是宣判了孙绍的死刑,他根本承受不起!
魏军怎么会突然发兵攻吴?看过前文,您应该记得,曹操与刘纬达成的停战协议,其中一条,便是将东吴江北的领土,全部割让给曹魏!
不过,这些地盘并不在刘纬控制下,曹操想要,还得自己去打,他早已给张辽下令,命他见机行事,吞并蕲春、庐江和广陵等江北地区,把曹魏的国境线,推至江边!
那么,张辽是不是有点太心急了?怎么没等刘纬发兵,他就先动手了呢?不!张辽这个时候出兵,其实是最佳的选择!
孙绍发动叛乱,一心攻克建业,调集了几乎所有精锐,只留了一万军,由丁奉的弟弟丁封统领,镇守庐江!这一万人,留守江北那么广阔的地区,够用才怪,如此空虚,张辽不趁机来攻,更待何时?
孙绍也是忙着自己当皇帝,忽视了曹魏可能来攻的威胁,以为经历了中原大战,曹操元气大伤,不可能进犯江东,却不料,人家张辽的淮南军损失不大,建制基本完整,尚有开战的余力,攻打只有一万人驻守的庐江,和空虚的蕲春、广陵二郡,如探囊取物!
不过,丁封这家伙,也是挺有志气,勇猛不亚于丁奉,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围城,浴血奋战,宁死不屈,硬是坚守了七八天,张辽的部队也没能破城,倒是给孙绍保留了一丝希望!
所以,当务之急,是赶紧派兵回庐江救援!问题是,派谁去为好呢?
孙绍心里最佳的人选,肯定是丁奉!他忠勇善战,又是丁封之兄,前往救援,必毫无保留,一定能解庐江之围!
问题是,丁奉已经被孙绍拜为大将军,兼吴国卫尉,不仅统领军事,更要肩负保卫孙绍的责任,他要是走了,建业的安全谁来拱卫?没有个信得过的人在身边,孙绍也不放心啊!
虞翻呢?也不行!一个文臣,哪懂指挥打仗,他现在又做了吴国丞相,纷繁政务就够他忙活了,还能率军出征?
孙绍自己去呢?就更不行了!御驾亲征,倒是没问题,关键是他断了一条胳膊,伤势严重,尚未痊愈,实在禁不起行军打仗这样的折腾!
而其他人呢?能力具备的倒是也有,问题是,这些家伙,原本都是孙权的人,才投降孙绍不久,是否心怀异志都不敢肯定,孙绍又怎么可能让他们带兵!
孙绍也是到了此时,才终于发现,自己虽然当了皇帝,可身边居然没有几个可用之人,简直就是个孤家寡人,一时间,困顿不已,愁容满面!
关键时刻,陆逊挺身而出,表示自己愿意率军前往救援庐江!孙绍闻听此言,眼前一亮,可随即却犹豫起来!陆逊的能力,孙绍自然不会怀疑,他是不敢相信陆逊的忠心!
陆逊来降之时,孙绍十分高兴,一激动,委任他做了东吴大都督!可是,当孙绍称帝的时候,却拜丁奉为大将军,陆逊只封了个车骑将军而已!
我们曾经说过,所谓大都督,其实就是大将军,总管一国军事!之所以不能称为大将军,那是因为孙权不是皇帝,便发明创造出这样一个替代的官职!
既然陆逊已经是大都督了,孙绍称帝,理应将其进位为大将军才是,怎么又突然变了?很明显,他是后悔了!于其本心来说,更信任的人是丁奉,而不是陆逊!
好在,陆逊对此,没有任何不满,还欣然接受了孙绍的任命,这才使之保存了颜面!
问题是,陆逊表面上没意见,心里怎么想的,孙绍可不知道,他怕陆逊暗怀不满,此番前往救援庐江,不会尽力,甚至出现不可预料的变化!
可是,不用陆逊,孙绍还能用谁呢?这好像是唯一的选择!尽管孙绍十分担忧,最终也只能无奈委任陆逊出兵,救援庐江了!
不过,孙绍还是留了个心眼,只是命令陆逊统领海军部队,前往救援,余者未给一兵一卒!同时,他还任命骆统为监军,与陆逊同往,负责暗中监督陆逊,以防不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