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群臣上谏

洛阳如此顺利拿下,意味着克复中原的宏伟目标,即将实现,估计许多人根本想不到,北伐大业,竟这么快便实现了,汉军上下,无不洋溢着胜利的喜悦,一片欢腾,士气高涨!

于是,以法正为首的各级文武臣将,进言建议刘纬,趁热打铁,继续进军,东出虎牢关,争取一举拿下颍川、陈留、许昌、濮阳,占领整个中原地区,痛击曹魏逆贼,恢复大汉河山!

军心如此豪迈,刘纬又岂能不动容?他也想明天就能统一天下,实现胸中的宏伟目标,可是心里却始终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挥之不去,又说不上来,到底是为什么!

莫非刘纬,是担心所谓三家齐攻的局面?不可否认,早先的确有这个因素!

刘纬临机决定,挥师东进,是想利用一个时间差,趁鲜卑人和孙权没反应过来,速战速决,横扫中原,却不代表,他一点不担心后路!

北地和朔方二郡,都是千里水草地,十分肥美,可谓塞上明珠,但实际上,对刘纬来说,却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他现在因为人力资源匮乏,不可能大举迁民此两地,只能靠匈奴人和羌人替自己驻守,治理边疆,倘若被鲜卑人夺了去,倒也不算什么太大的损失,原本是可以接受的!

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刘纬已经占据了关中,那里可是他的地盘了,一旦北地和朔方二郡落入鲜卑人手里,将失去了北方的屏障,胡骑可以大举内窜,进犯关中,不断袭扰,防不胜防!后方不稳,刘纬还如何继续进兵中原,甚至统一天下?.

孙权那边,也是一样,这家伙贼心不死,始终觊觎着荆州!以前,荆州是刘备的地盘,他可以替刘纬抵挡孙权,作为有效的战略缓冲,可现在呢,情况也不一样了,刘备已灭,荆州成了刘纬直接治下的领土,一旦孙权在背后捅刀子,可没人替刘纬挡驾了!

而且,因为杂交水稻的研发与推广,外加刘纬的大力投入和精心治理,如今的荆州,早已今非昔比,成为了汉军的一座大粮仓,是重要的战略后援基地,一旦有失,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说刘纬一点不担心,那是不可能的,不过他已经采取了及时的应对措施,基本可保后路无虞!

刘纬命令大将吴懿,引凉州之兵三万人,北进朔方,巩固边防,又派吴兰、雷铜,统兵两万,进军上郡,呈掎角之势,以为接应,顺便还占领了火油矿!因而,即便鲜卑人突然来犯,汉军也早有防备,应该可保万无一失!

荆州方面,刘纬命令薛综、程秉二人,加强戒备,谨防吴军来犯的同时,还给水师都督关平,写了一封亲笔信,命他率领水军两万,进驻乌林,只要能掐住这个战略要冲,吴军即便来犯,亦难以入蹿荆州,起码能给后续援兵,赢得宝贵的时间!

综上所述,刘纬早先确实有点担心后路,可是却已经做足了准备,又害怕什么呢?他隐约的不安,说到底,并不是因为这个!可不是因为这个,又是因为什么?难道是因为,这一次北伐,进程过于顺利?顺利得让刘纬感觉心里没底?

不可否认,有的事情,太过顺利,除了让人惊喜外,确实会觉得心里有点没底,仿佛胜利是偷来的一样,担心得而复失!

在此之前,刘纬确实也因此稍感不安,可就在他下定进军中原的决心以后,这个杂念,也就彻底打消了,尤其现在,连洛阳也被他成功拿下,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魏国衰微至此,不正是高歌猛进,席卷中原的大好时机么?顺利,是因为敌人外强中干,虚弱不已,汉军实力强悍,到手的胜利,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并非镜花水月,还不安什么?

因而,这种不祥的预感,也不是因为这个原因!但到底是因为什么,刘纬自己也说不清!总之,众人谏言继续进兵,刘纬犹豫了,出于谨慎,他没有采纳群臣的建议,当然,也没明确拒绝,只是说再考虑考虑!

可是,法正着急啊,原因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他鼓动和号召群臣,再给刘纬上书,极力谏言,大有不出兵中原,宁死不罢休的架势,一时间刘纬的案头,摆满了请战书,差点没被如雪片一般飞来的奏疏给淹了!

民意如此,万众一心,刘纬就是想要拒绝,也不好开口了!他能怎么说?难道说自己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因此决意不继续进兵中原?这个理由,站不住脚啊!

怎么办?关键时刻,焦头烂额的刘纬忽然想起一个人来,就是庞统,还有他统领下的参谋本部!

刘纬此番进兵中原,法正随军,为军师,徐庶也一起来了,主要负责后勤工作的统一调配,但庞统,刘纬没带,而是让他回到汉中坐镇,统筹参谋本部,负责战略制定和指挥协调,非常重要,必不可缺!

攻略中原的大军,有刘纬亲自在前线指挥,当然不必担心,关键是其他地区的军事要务,谁来负责?刘纬不在,便是参谋本部的职责,倘若庞统这位参谋总长,也不在汉中,那不是乱套了么!

眼下,刘纬被群臣上谏逼得有点束手无策,忽然想到了庞统!他当即决定,要不要继续进兵中原,交由参谋本部来决断,因为他们掌握的情报更加全面,能纵览全局,选择最为合适的战略方针!自己和法正等人,毕竟身临前线,许多情况晦暗不明,不管做出什么样的决策,都有可能出现纰漏,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

要不怎么说刘纬高明呢,他不好拒绝群臣上谏,怕寒了大家的心,挫伤将士们的积极性,便使了一招偷梁换柱,乾坤大挪移!

参谋本部,本来就是干这个的,发扬军事民主,靠集体智慧,决定军国大事,顺理成章,法正等人,也就不用再来逼刘纬了,同时也必须按照参谋本部的决策来执行,这是基本的制度和原则!

可问题是,如果庞统和参谋本部给出的意见,也是继续进兵,刘纬又当如何?从善如流,还是一票否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