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说到,钟繇采纳张既建议,索性公开了投降刘纬的秘事,让长安全体军民都知道了!消息散播很快,才没几天工夫,连长安周围几个县镇的百姓,也都闻知此讯!
一般的情况下,听说敌军要来,老百姓必然恐慌,拖家带口,逃离家园,躲灾避难,人潮汹涌,争先恐后,哭爹喊娘的局面,一定是避免不了的!可谁能想到,如此重磅炸弹一般的消息,突然公布,虽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却没有造成动乱!
长安城内,军民百姓们热议如沸,可总体上的氛围,却是轻松之中,还透着那么点些许的愉快!逃亡没有发生,百姓们的生活仿佛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商家照常营业,工坊生产未停,城内秩序井然,除了聚集在一起讨论此事的人太多,稍显混乱外,其余的,几乎看不出任何异样!
此情此景,多少令人感到有些诧异,甚至出乎钟繇预料,事前,他为了防止发生混乱,还调集了不少兵马维持秩序,结果白费劲了,根本没用上!
这种异常反应的根源,就是因为现如今,汉王刘纬仁德之名,早已深入人心,而曹魏政权,以及他们的军队,在百姓的心目当中,形象越发不堪,口碑已经坏到了极点!
因而,形势已经发生了逆转,与多年之前,刘纬第一次北伐那时完全相反,长安及关中百姓,不仅不怕汉军即将到来,反而觉得,钟繇此举十分英明,大部分人,都满怀期待!
这样的惊天逆转,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呢?人心向背,怎么会出现如此重大的变化?其实,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更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我们先来说说曹魏方面!按理来说,关中地区,是曹操统治下的一块重要区域,而且坐拥长安这样的大都市,地位理应不会太差,百姓们的生活水平,也该很高!不过事实,却并非如此!
曹操起家中原一带,兖州才是他的大本营,后来攻略河北以后,又把自己的大本营设置在了邺郡!众所周知,天子脚下,首善之区,曹操这个实际上的掌权者在哪,他才能用心治理好哪里,长安并不是他的大本营,资金、政策、精力等,也不可能倾注于此!
所以,别看长安是旧汉故都,可在曹魏内部,却是一块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地区了,曹操除了向这里的百姓伸手要钱要粮,几乎没有惠及过这里的人民!
好在,曹操选了个优秀管家,替他镇守和治理关中,就是钟繇,因为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潜心治民理政,才多少为曹操赢得了不少人心,令百姓们的生活,多少还能说得过去!
然而这一切,随着曹操称帝以后便发生了改变!因为连年征战,外加天灾不断,曹魏政权,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缺粮危机,而当时没有受到灾害影响的关中地区,仍有存粮,曹操便无休止地由此地征收粮草,致使不少百姓粮食被抢,饿了肚子,他们能没有怨言吗?..
后来,刘纬第二次北伐,在街亭之战中,司马懿居然无所不用其极,以百姓为先,充当魏军的挡箭牌,这个卑劣的举动,虽然确实让汉军有些束手束脚,投鼠忌器,效果斐然,却也因此而大失民心!
此事一传十,十传百,闹得整个关中地区所有百姓都知道了,他们顿时心寒彻骨,也看透了曹魏政权,以及他的军队,都是些什么货色,想想平日里没少挨官府和兵痞欺负的往事,便更加痛恨不已,逐渐再无归属之感了!
而与此同时,刘纬那边,却一直在暗中争取人心!还记得么,第一次北伐失败以后,刘纬总结失败的原因时,认为战略失误,战术漏洞等,其实都不是根本原因,民心所向,才是关键!所以,从那时候起,他便开始有意识地争取关中民心,为此暗中做了不少的文章!
随着通商往来,长安作为一座大都市,又毗邻汉中,一直都是汉魏之间通商的第一站,蜀中商旅,往来不断,这些人里,就混杂着刘纬秘派的卧底!
不过,这些卧底,任务不是搞情报工作,而是利用一切机会,大肆宣扬汉王刘纬仁德之名,宣传蜀中百姓,现在过的是什么样幸福的生活,如何如何富足,讲得天花烂坠,反复给关中百姓洗脑,使他们潜移默化地逐渐形成了一个固有的认知,那就是:汉王是个好君王,在他的治下生活,也是一件幸事!
当然,凭这些卧底红口白牙,空口无凭,有些人也是将信将疑,但是到了后来,几乎所有人都相信了,这一切都是真的!原因,便是陇西和凉州,划入刘纬治下以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中与陇西和凉州可不远,而且因为地缘关系,两处百姓,还多有嫁娶,联系更加紧密!
那些蜀中商人们的话,你可以不信,但身在陇西和凉州的亲戚们说的话,你也不信吗?他们可是亲身经历者,而且从这些人身上的衣着,以及整个人饱满的精神状态也能看出来,确实小日子过得不错,这不就能说明一切了么!
再加上《汉中旬报》的公开发行,也让关中百姓们,了解了更多蜀中的动态,他们便越发向往,期盼着自己有朝一日,也能过上如报纸里所说的那种,富足饱暖的幸福生活!
当然,曹魏官府,一直污蔑《汉中旬报》上都是谎言,甚至到后来还在境内禁了这份报纸,可是却已经晚了,百姓们深信不疑,还悄悄买来看,思维定式一旦形成,结局便已经注定!
除此之外,钟繇这么多年来治理长安,政绩也是有目共睹的,被民众尊为父母,深得人心,他都决意要投降刘纬了,百姓们自然愿意追随!
正是基于以上这些因素,才造就了今天看似诡异,实则再正常不过的现象,汉军要来了,竟无人恐慌,反而望眼欲穿!然而这种转变看似容易,实则不易,从刘纬第一次北伐开始算起,到如今,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