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第 327 章

胡浩洋是个脑洞很大的逗比青年,不然也不会凭借发疯文学出圈爆火了。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他靠着拍短视频和直播带货赚了一笔钱之后,会和以前一样,搞特色种植养殖业的时候,胡浩洋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他不搞什么特色种养殖业了,什么养猪养鸡养竹鼠,那玩意儿风险太大。

至于瓜果蔬菜种植什么的,生鲜做电商,售后压力更大。

他要去开拓“教具产业”。

老乡们:???

啥玩意儿?

教具是个啥?能吃还是能喝?

老乡们不知道,但生活在城里的粉丝们,尤其是家里有学龄儿童的家长们,那可太知道了!

天知道,每年为了完成孩子们的“劳动课作业”、‘科学观察作业’、“语文观察作业”这类奇葩作业,他们愁得头发都快掉光了好吗?

春天要养蚕,满世界的找桑叶;

要观察小蝌蚪,找遍城市的每一个小水塘捞蝌蚪;

要亲手种出一盆菜,观察蔬菜的生长过程……这个没办法作弊了,只能买土买盆买种子,要是不幸没种出来,或者中途挂了,那就等着孩子嚎啕大哭吧。

凡此种种,折磨得家长们心力交瘁。

怪不得全社会提倡多生孩子的只有专家们,还是男专家居多,因为只有妈妈们才知道,这年头养育一个孩子,需要付出多少精力。

胡浩洋决定做这个,还是受到上次卖菌包的启发。

本来想帮朋友解决滞销的蘑菇,没想到误打误撞,居然把一款菌包给卖成了网店爆款。

朱平康不愧是专业种蘑菇的,他做的菌包质量好,平均一个菌包都能采收3~5次。

一开始只是家里有小孩子要完成作业的来找他们买。

后来发现他们家的菌包产量居然很高,很多年轻人也跟风买回去种着玩儿去了。

还别说,自己亲手种出来的蘑菇,就是好吃。

尤其是独居的单身社畜们,有时候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忘了买菜,突然发现厨房角落里种的蘑菇已经长的很大了,那份惊喜,跟在路上捡到钱也差不多了。

可怜他的新基友朱平康同学,原本是一腔雄心壮志,打算在家乡推广精品蘑菇种植,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进而实现人生价值的。

没想到现在也被胡浩洋带歪了,做菌包做得手都抽筋了好几回。

不过唯一值得欣慰的是,他想通过蘑菇种植,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这个梦想,算是已经实现一小半了。

自从他们的“教具菌包”卖爆了之后,原先他的蘑菇种植大棚,最忙碌的时候,一天也只能招十来个工人。

现在好了,因为拌料、加工菌包都需要大量的人手,朱平康索性把他的菌菇培育架拆吧拆吧,整个大棚都空出来,拿来做菌包了,每天加上做菌包的,打包快递的,搬运上车的,至少要雇一百多号人。

虽然他现在给不出太高的工钱,但每天八十块钱的工钱,在农村也不算少了,经常是他前脚刚在村民群里吆喝一声,没过一会儿,第二天的招聘名额就爆满了。

可现在,胡浩洋却告诉他,他想把这门生意做大做强,带领更多乡亲们发家致富,这步子迈得太大,朱平康一时间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咱们要开个厂子做菌包吗?”

胡浩洋摇了摇头,把他从网上搜索到的一些教具的图片和用处发给朱平康,耐心跟他解释了自己的计划——

“我听说现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学,都把我们以前上的劳动课重新开起来了。”

“但是你也知道,别说城里的八零、九零后了,就是我们这些在农村长大的,从小就在上学,除了家里特别困难的,谁真的下地干过活呀。”

“所以我就在想,不如我们找一些在当老师的同学咨询一下,看看现在学校在劳动课上面,每个年级大概需要什么教具。”

朱平康眼前一亮:“然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学校的要求,为他们量身定制一些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劳动课教具?”

胡浩洋点了点头:“不止是教具,后期我们还可以配合这些教具,加工或者培育一批辅助材料挂上去卖。”

“就比如说春天要养蚕,除了蚕宝宝住的蚕盒之外,还有麦秸秆编的蚕山,蚕宝宝吃的桑叶。”

“还有专门给小朋友用的小锄头、小铲子。”

“甚至还有咱们乡下常见的折耳根,韭菜,芋头苗这些,都可以培育出一批,到时候可以和种植盆,肥料,种植土这些一起挂上去卖。”

朱平康有些迟疑:“锄头铲子这些家里都要用,折耳根、韭菜根这些东西,真有人会买吗?”

胡浩洋只能点开他的后台私信,给朱平康看他收到的五花八门的求助私信。

有学校让在家里观察小鸡小鸭是怎么孵化出来的,问他能不能帮忙买那种可以孵化的鸡蛋鸭蛋,还得再买个小一点的保温箱孵蛋,真是造孽!

有要求学生自己在家种菜的,这个倒是不难,问题是有的家长想给自家孩子整点和其他同学不一样的,正好看到胡浩洋家菜园子里有很多韭菜,想找他买点韭菜根。

还有胆子更大的家长,想挑战一下在自己家种甘蔗、种玉米、种芋头的……胡浩洋简直不知道,这些家长到底是在帮孩子完成作业,还是他们自己想玩。

说到这个,朱平康倒是来了劲儿。

“其实这些东西,也不一定只有家长会买,兴许很多单身独居的人也喜欢呢?”

这件事情朱平康可太有发言权了。

他自己就一直没遇到合适的对象,今年虚岁都快三十了,还单着呢。

倒不是他不想结婚,只是,他相中的,人家不愿意到农村来陪他吃苦。

相中他的,又想要一大笔彩礼,又想把七大姑八大姨都塞到他这里来上班……

朱平康经常在网上看到一些专家说,农村结婚率低都是因为农村年轻女性不愿意回老家嫁人了,其实他倒是觉得,不光是农村女青年不愿意结婚,现在农村男青年好像也不怎么愿意结婚了。

胡浩洋刚才那番话,可算是戳到了朱平康的心窝里。

前阵子朱平康的一个本家兄弟来找他借钱,倒也没多少,五千块钱。

借钱的原因也很让人无语:他丈母娘生病住院了,要做个手术,小舅子那边拿了两万块钱出来,还差几千块钱,小舅子倒也明事理,没说让姐姐姐夫出剩下的钱,就是找他们借一下。

谁想到他这个同学结婚早,前几年响应号召又生了二胎,谁知道运气不好,赶上裁员潮,同学夫妻俩都失业了,家里两个孩子,两个老人,自己手里都紧巴巴的,哪里能一下拿出好几千块钱啊?

看着当初意气风发的少年,被生活折磨得灰头土脸,朱平康唏嘘不已。

等回到自己在镇上租的房子,撸着爱猫,泡一碗速食酸辣粉,再抱着猫大爷,溜达着去镇上的卤菜店,切半斤猪头肉,二两猪耳朵,再拿上一盒炸得酥脆的花生米。

回到家,嗦着酸辣粉,吃着卤菜,吃完把垃圾往垃圾桶一丢,碗都不用洗,嘿!这单身的日子,简直美滋滋!

那一刻,朱平康突然想起了网上那句很经典的话:千万不能单身太久,不然你会发现,单身踏马的也太爽了,根本就不想结婚。

最近他闲着无聊,本来打算买几盆花陶冶一下情操,被胡浩洋这么一启发,他倒是有了新的想法。

种什么花草啊?还不如在阳台种点葱蒜青菜什么的呢,有时候晚上熬夜玩手机饿了,还能揪点菜叶子小葱什么的,给自己整一碗香喷喷的煮面,那不比花花草草实用得多?

说干就干,胡浩洋又拉了另外几个和他们年龄相仿的“股东”进来。

大家分头行动,有的去找熟悉的同学做市场调查,看看现在学校劳动课都在教什么,需要哪些农具或者教具之类的。

有的在村委有熟人,负责去打听一下,现在村里有没有闲置的土地可以租赁给他们做育苗基地的。

还有的去镇上找到本地的铁匠,想找人家打听一下,如果他们需要定制儿童使用的缩小版农具,本地有没有工厂能接这笔订单,价格怎么样等等。

不得不说,胡浩洋决定先把人给引回来这条路,算是走对了。

因为越是小地方,人情关系就越是好用。走在路上,随便拉住一个人攀谈几句,没准就是自己拐着弯的亲戚,这就大大方便了他们在本地做市场调查,外加寻找货源。

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负责做市场调查的那位同学,一路从乡镇中学,打听到了他在县教育局上班的老同学,没想到对方一听说他们居然还有这个创意,而且又是本地农村青年返乡创业项目,当即就给他们拉了好几个订单过来。

都是想在劳动课这方面做出点成绩的学校。

双方一拍即合。

胡浩洋本来脑子就很灵活,听到对方说“想种点不一样的东西”,立刻拍着胸脯表示:学校只管创新,只要是本地能种出来的农作物,他们都可以想办法给学校做定制款。

于是,网店都还没开起来,胡浩洋的创业团队,就接到了好几个本地定制订单。

有的想把屋顶改造成屋顶菜园,在城市的水泥森林里,给孩子们打造一个开心农场。

有的想把学校的烂泥塘改造成荷塘,除了莲藕之外,还想种点不同品种的水生植物,比如说菱角、芡实、莼菜、茭白、茨菇、水芹之类的,争取用有限的空间,让学生们认识更多的植物。

还有的脑洞大开,问胡浩洋他们有没有立体种植的技术,他们想搞个富有科幻色彩的星际种植塔……胡浩洋满头大汗地表示,这个技术含量有点高,他们得咨询一下专家。

等到胡浩洋他们在县城做出了第一批“定制化校园微型农场”之后,县教育局立刻把这项“创新举措”汇报到了市里。

这下子,来找他们咨询“校园微型农场定制”的学校更多了。

不仅如此,学校里有了自己的微型农场,总要组织学生们分批去劳动吧?

那就需要采购学生专用的农具,还有农场需要的各种肥料、种子之类的,搞得胡浩洋他们本来只是想开一家电商公司的,结果莫名其妙又注册了一家农资店。

看到这里,观众们忍不住抬头看了看播放平台。

没错啊,他们是在瓜瓜视频追剧呀。

怎么感觉像在看央妈财经频道的《生财有道》?

追剧追到像在看新闻,也是没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