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前奏

“好吧,虽然我这样说确实有点前奏,不过这座琉璃制的啸月巨狼对我来说,确实只是一件练手之作罢了,改进的余地还有不小,没什么可惜的,大家就不要多想了哈。”

楚元这么一说,别人更想揍他了。

说着,楚元冲着李世民做了个揖:“陛下,臣想在泾州之地开设琉璃制作作坊,然后从地方上雇佣百姓为工。您看可好?”

李世民面无表情地点点头:“善。”

听到楚元这样说,众人总算是明白了过来:原来说了这么多,这泾州县伯是这么个意思啊。

到时候去了泾州,那琉璃作坊一旦建了起来,那就不知道会有多少人源源不断的涌入。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些被雇佣做工的百姓的工钱自然也低不到哪里去,就这样难道还怕吃不饱,穿不暖吗?

郑礼红着眼睛,喘着粗气问道:“泾州县伯,老夫承认你所说的确实有一定道理,你那个琉璃作坊一旦建起来,就能让那些去工坊里做工的百姓大大的受惠。可你有没有想过,其他人怎么办?”..

“你的作坊再大,难道还能把整个泾州的百姓都给招了去不成?那些去不成你工坊的百姓,岂不是依然衣食无着?”

见过蠢的,就没见过你这么蠢还自己送上门找骂的。

楚元叹了口气:“郑大人,我问你几个问题,等你回答了,你也就明白答案了。”

“哼,你有什么问题?”

“郑大人,如果琉璃作坊真的在泾州建起来,你会跑去泾州买吗?”

“放肆,老夫何等身份,怎么会亲自跑去泾州,就为了买一件琉璃制品?”

“说得好,您也说了是不可能‘亲自’去,那也就是说,还是有可能从其他人或者其他商家手中购买了?”

郑礼哼了一声,虽然没有回答,可也算是默然了。

“有买卖就有杀害……咳咳,说错了。是有买卖就会有商机,只要我的琉璃作坊在泾州建成,天下商家就会蜂拥而至。到那个时候,他们会在泾州住宿吃饭,甚至建立起各自的房屋,以此来长期驻扎。您觉得,我说的对吗?”

“这个……天下熙熙皆为利攘,商家逐利,那是自然的。”

“人多了,客流量多了,泾州的百姓们不也就富了了?您不会真的连这个道理都不懂吧。”

如果是以往,楚元这一句话就能让郑礼跳起来,可这一次他却沉默了。

就算是再昧着良心,也不能说这句话是错误的。

一个地方如果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商家前来,就算这个地方想要继续穷下去都不太可能。

郑礼沉默了一会,总算想到了一个不是借口的借口:“哼,如果按照泾州县伯你这样说,那岂非是将商业置于农业之上了?如果我大唐所有的百姓都效仿泾州百姓那样,不务农只经商,那就算有着金山银海,又有什么用?难道饿了可以吃金子,渴了可以喝银子吗?”

大唐是以农业为国本,天大的事情也不能影响种田种粮食,郑礼的这个帽子可谓是非常的阴损,楚元如果不小心真的承认了商业比农业重要,那瞬间就会成为群起而攻之的对象,就是李世民也保不住他。

不过嘛,好人不长寿,祸害活千年,像楚元这样的“祸害”虽然说也活不到一千年那么久,可也绝不是短命鬼。

楚元摇了摇头:“郑大人,你这分明是偷换概念。就算再怎么样,全天下的百姓也不可能都去经商,又何来吃喝金银一说?”

“再说了,虽然我大唐以农为本,可你未免也太过轻视商业了。”

“哼,天下钱财,本为定数。你这里多赚一贯钱,那自然就有人少赚一贯钱。你口口声声的为了泾州百姓,那便置别人于不顾吗?”

“这样吧,我们就来做个小小的试验,如何?郑大人。”

“你这试验怎么做?”

“很简单。”

楚元喊来三个内侍,然后对郑礼道:“郑大人,请你给这三个内侍每人十文钱。”

郑礼也不知道他要做什么,不过哼了一声还是照办了。

“然后郑大人你就扮演一位客栈的老板,这三个内侍呢就是要住店。”

“你们三个,再把这十文钱给郑大人,当做住店的钱。”

三个内侍照办了,然后楚元又说道:“郑老板,你是店主,然后恰巧今天你家里出了大喜事,你老婆又给你生了一个大胖儿子。”

“胡说八道,老夫的妻子没在长安,而是在荥阳……你!”

其他大臣听到这里,纷纷捂着嘴笑了起来。

数年没回家,然后老婆给生了个儿子,这是什么概念?

“哎呀,郑大人,你生什么气,不就是做个实验,打比方,打比方而已,又不是真的。你家里有大喜事,所以你决定今天住店只要二十五文钱。”

楚元伸出了手:“现在,郑老板请你再退还五文钱给他们三人。”

郑礼怒气冲冲的看了楚元半天,然后还是把五文钱放到了他的手上。

“这每人一文钱,就是郑大人赏你们的,拿着就可以退下了。”

那三个内侍冲着楚元施礼以后退下,然后众人就看到楚元把剩下的两文钱堂而皇之的塞进了自己的腰包中。

“哼,老夫还以为是什么,这就是泾州县伯你所说的商家赚钱的本事?说破天了不也是巧取豪夺吗?”

“哎呀,居然被郑老板发现了,郑老板可真是火眼金睛啊。既然您已经知道了,那我就把这两文钱退还给你好了。”

收回了两文钱,郑礼的心中好受了一些,不过他还是不明白楚元折腾了这半天,到底要做什么。

不只是他,就连文武百官们也没几个知道的李世民也不知道,不过他不想让别人看出来,所以就装出了一副了然的样子。

“泾州县伯,你这么半天故弄玄虚的,到底是在搞什么鬼?”

“啊?原来郑大人还没明白啊,我还以为你已经反应过来了呢。您想想啊,那三个内侍每人都出了十文钱,然后我又退还给他们每人一文,那他们就等于花费了九文钱住店,对也不对?”

“哼,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