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痴人说梦

而那十六卫里的士兵就不用说了,就是这些大将军们识字的恐怕也不多,让他们能重视士兵的文化程度,那简直就如同痴人说梦一样。

“诸位,公主她说的没错,小子确实是让这些士兵们在读书写字。不是为了让他们能考秀才当然了,如果能考上那更好。小子认为,如果一个人能识字,那会懂得很多的道理。”

“打比方,我让一队士兵去扼守一座城池,如果他们懂得道理,我就会对他们说这座城池有多么重要,如果丢了会有什么样的严重后果。否则的话,我就只能说,如果你们丢了城池,就把你们军法从事。”..

“而这些士兵们在这个过程中,就会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守这座城池,而不是只知道丢了城池就会被责罚。而这样的事情经历的多了,他们也就自然而然的会明白该怎么做。这其中的好处,还用小子多说吗?诸位就是想象一下,也应该都能想明白了。”

“可是……就连老夫也是大字不识,你让老夫怎么去教他们呢?”

楚元差点没让尉迟恭这话给噎死:谁特么让你教了?就算你去教,有哪个人愿意听?

“诸位叔伯,你们看这样可好。我们等这些神机营的将士们真正的完成了所有的训练科目,能独当一面了,到时候再商量一下如何分配。到那个时候,就让他们以点带面,从基层做起,慢慢的改变我大唐整个军队的面貌。你们看如何?”

在场的都不是傻子,哪怕不认字也不妨碍他们的心思是八面玲珑,不过是转瞬之间,大家都想明白了这个道理。

看来,陛下和这小子都没有拒绝将手中的精锐让出,这是已经经过深思熟虑的了。

真等到了那个时候,十六卫的中低层军官几乎都会被这些神机营出身的人给占据,那陛下对于十六卫可不就做到了如臂使指吗?

不过哪怕是想明白了这些,这些大将军们也没什么好怕的反正他们本来也没想造反,又何惧之有呢?

可想通了这些细节之后,武将们对于楚元是再也不敢小看了。

原来他从很久以前,就已经算计到我们会有这样的反应?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简直就是神鬼之谋,实在是有些可怕。

武将们在这边大呼小叫的,声音传的老远,那些文官们都听了清清楚楚,当他们听到神机营的士兵居然都在忙着读书写字的是,几乎每个人的表情都是十分不屑的。

读书写字也是那群大头兵能做的?

那群泥腿子只配当成炮灰,保护我们这些高贵的人。

没听说过“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这句话吗?

一群贼配军还想读书写字,甚至还想考秀才?

呸,他们也配!

不过这件事让文官们又多了一个攻讦楚元的借口,那就是轻授国器,有辱斯文。

在他们看来,读书识字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应该在学堂里,在私塾里进行。

在军营里教那些大头兵读书写字,这根本就是对华夏文化的亵渎,是犯罪!

我们绝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如果那些贼配军都识字了,还怎么显得出我们这些文官的清高?

不行,这种事情必须制止,为了我华夏文明的骄傲,为了我们这些人的骄傲,为了我们能世世代代的成为人上人,必须要垄断知识的教授。

楚元这样做,不仅是在挖我们文官的根基,而且还是在挖世家门阀的根基,必须制止他!

这些文官们大多出身门阀世家,而武将们则大多出身底层或是布衣,天然就有着一层隔阂。

现在大唐根基已经稳固,所以文官们就想从武将手中拿回本该属于他们的权利来。

而这个时候,突然冒出了一个楚元,不仅是让这些文官百般的看不惯,更是在从根本上破坏这些文官以及他们背后门阀世家的根基,这让文官们如何能忍?

如果真的让他给做成了,那以后军中人人可以读书,人人可以识字,那我们这些文官还怎么办?

不行,今天必须要想办法,把这个楚元给解决掉。

朝会开始了,虽然不是大朝会,可是所有人都明白,今天的朝堂上必定会是一场腥风血雨。

穿着龙袍和冠冕的李世民出现在文武百官的面前,冕旒后的脸上没有带着任何表情,让人根本就看不出这位皇帝陛下心里的想法。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免礼。”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随着随班内侍的高喊,文官们整理了一下衣袍,就要开腔,没想到却被武将们给抢了个先。

“陛下,臣段玄志有本启奏。”

“准奏。”

“陛下,黑甲军的武器和铠甲已经到了更换的时候,请陛下夺定。”

李世民三两句就把任务分配到了兵部去处理,段玄志退下了,可文官们才要出班,半路又杀出个程咬金这个是真程咬金,不是比喻。

“陛下,左屯卫所用器械大多已经老朽不堪,臣请陛下更换左屯卫武器装备。”

李世民同样又打发了程咬金,然后就是秦琼尉迟恭李大亮,甚至就连李靖都出来掺和了一下,找了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刷了一波存在感。

这时候这些文官已经是出离的愤怒了,我们可是有大事要做的,你们这些武将还懂点规矩不?能不能等我们把泾州县伯给打倒了,你们再出来搅和?

而这,也恰恰正是这些武将们故意为之。

你们不是想要告状吗,那好,我们就先把你们的节奏给打乱了,让你们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等你们自己人都乱套了,那用来攻讦楚元那小子的力量自然也就小了。

而这时候长孙无忌恰巧又提出了几个跟文官有关系的话题,顿时将一部分文官的注意力给吸引了过去。

一时之间,朝堂上是一阵大乱,那些文官们也不知道到底是对着武将们开腔,还是集中火力对付楚元了。

荥阳郑氏出身的礼部侍郎郑礼出班奏道:“陛下,臣有本奏。陛下昨日任命泾州县伯为泾州刺史,并且是世。袭罔替,臣以为大大的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