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老村长皱起眉头,似乎在强忍着怒意:“说说看。”
宋五福对老村长拱了拱手,慢慢转身目光从村民们的脸上一一掠过:“都知道男娃念书能考状元光宗耀祖,那你们说说这些年你们看到谁考上状元了?”
村民们面面相觑,好半天没能吐出一个人名来。
宋五福继续道:“我活到这把年纪,只在戏台上见过状元公,活生生的一个也没见过,连听说的都没有,具体什么原因,我想你们都知道。”
村民们当然知道,念书考状元说起来容易,可是本朝建朝近百年,三年一状元也才二三十个罢了,丢在千千万万的人堆里捞都捞不着。
见他们不说话,宋五福再次发问:“倾全家之力,培养出一个秀才都不容易,更何况是一个状元。咱们来红枫镇定居快三年了,附近哪个村子出秀才了?”
人群里一片沉默,没人回答。
“男娃念书要念出名堂,谁都知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哪怕今日咱们就把族学建成了,让族里的男娃都来念书,你们觉得五年内能不能出一个秀才,让其它大族高看我们一眼?”
宋五福发出第三问,照旧没有一个人敢回答。
“办女子学堂,让女娃念书就不一样了。外人一看咱们宋氏能让女娃念书,会想当然的认为这是家学渊源,男娃的学识才能必然不低,不会骂咱们是泥腿子出身……”
“另外,女娃念书识字,也能像男娃一样著书立传,要是会算术会打算盘,去城里做个账房先生也使得。”
说到这里,宋五福听到人群里传来不赞同的声音,话锋又是一转:“当然,肯定有人说女娃要嫁人,好处都让婆家得去了,娘家什么都捞不着,这书念了也是白念。”
这话村民们都晓得接,七嘴八舌道:“就是这样,没错啊,难道不是吗?”
宋五福摇了摇头:“自然不是,念书识字的男娃走出去,别人会高看一眼,到了女娃这儿也一样。你们说那些真正的读书人家,是愿意娶大字不识一个的媳妇,还是娶个有见识能做贤内助的姑娘?”
村民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从彼此的脸上看到了答案。
换做他们娶儿媳妇,当然更愿意娶个有本事,好让子孙都跟着受益的姑娘,不然为啥大户人家讲究门当户对?
全因这样的人家培养出来的娃儿,更符合自家的需求啊!
“……女娃们嫁到好人家,又不是彻底撇下娘家不管。她在夫家过得越好,对娘家的助益就会越大。外人看到咱们让女娃读书,会觉得咱们善待女娃,他们更愿意把女儿嫁进来,不怕女儿被亏待了,你们说说是不是这个理?”
宋五福发出第五问,这下村民们齐齐点头,没有一个人反驳他的话。
谁家嫁闺女,不会挑个合心意的女婿啊。
凡是对女儿有几分心疼的人家,定是要把男方的家境家风打听清楚,要是家风不正,村里的风气也不行,那简直就是火坑,哪个敢把女儿往里嫁?
换句话说,自己族里风气好,别人也更愿意把闺女嫁进来,他们选儿媳妇的余地不就更多了,更能选个好的?
看着态度与之前截然不同的村民们,宋溪溪在心里铆足劲儿给老爷子鼓掌:
太厉害了,爷爷实在太厉害了!
五问连发,都快把她忽悠瘸了(bhi)!
看着若有所思的族人,老村长暗暗给宋五福递了个眼色,苍老的声音再次响起:“五福说得有道理,让女娃们念书好处不少,你们要是反对的话,让他自个儿到外面办学堂,不过你们家的女娃要念书,得自己掏银子了。”
这话瞬间提醒了村民们,都清楚的记得宋五福会承担两年的束脩,也就是说他们送闺女入学堂念书根本不花钱。
可这学堂是宋家私办的话,谁有脸让自家闺女去念书?
宋家那么有钱,撇开他们办学堂更省事,都是看在同族的份上,才愿意自掏腰包让全族的姑娘收益啊!
想到这里,村民们为之前的无状感到羞愧,争先恐后地向宋五福赔礼:“村长,是我们没远见,就盯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您不要跟我们一般见识!”
宋五福大度地摆摆手,笑呵呵道:“都是为了孩子,为了家族兴盛。你们对办女子学堂没有意见的话,就是为家族繁荣添砖加瓦了。”
“没意见没意见,这女子学堂好极了,让女娃们念书是天大的好事啊!”村民们哪会有意见,恨不得明天就把女子学堂办起来,让自家闺女沾沾书香气。
祠堂前的气氛一派和谐,依偎在大人身边懵懂的姑娘们,并未意识到念书识字有多么重要,只把这当做一件很新奇的事。
旁观全程的芽儿按捺住激动,紧紧握着宋溪溪的手:“姑娘,太好了!”
宋溪溪感慨道:“是啊,太好了。”
这个过程比她想象中要顺利多了,是她低估了人的利己性,但是爷爷将其拿捏得死死的,顺利的说服了全村的人。
开办女子学堂,再无阻力,她惦记了几年的事,总算尘埃落定了。
接下来,大家定下了设学堂的屋子,是祠堂阳光最好的那间。
书籍和桌椅等,由宋家一并负责,期间出力的活儿,都有村里的壮劳力来。且送女娃进学堂念书的人家,要给宋家做三日白工,算是抵偿书籍桌椅的资费。
宋五福深知做事不能大包大揽,不然次数多了别人会觉得理所应当。
正如升米恩斗米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