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楷模

“小廖,小苏几次见义勇为的事,你了解多少,给我们仔细讲讲?”顾母问道。

她对苏长青几次见义勇为的经历非常感兴趣,毕竟又是瘫痪,又是连环杀人犯,又是人贩子,听起来就很刺激。

不过,她也看出了苏长青是个不喜欢张扬的人,知道即便去问苏长青,苏长青也不会讲。

因此,她又看向了廖知新。

廖知新身为苏长的崇拜者,自然乐意将苏长青的光荣经历讲给不熟悉苏长青的人听,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苏长青。

“苏长青的新闻报道,我看了好多遍,家里存着十几份报道他的报纸和杂志,有临宁市的,有沧海市的,有河东省的,还有其他转载的一些地方报纸。对于他见义勇为的几件事,我不敢说了如指掌,但详细复述一遍,还是没有问题的。”

廖知新颇有些骄傲地笑道,然后便讲起了苏长青的几桩事迹:“那就先说第一件事,那是去年的四月份,苏长青骑着自行车从县城返回家里,路上突然发现……第二件事,则发生在去年九月份,当时苏长青和几位朋友一起在青禾县的某个酒店里吃饭……第三件事,则发生在苏长青开车前往沧海市的路上,那一天,突降大雪……”

廖知新侃侃而谈,将苏长青几次见义勇为的事迹讲了一遍。

不愧是自称看过很多遍苏长青的新闻报道的人,他讲起苏长青的这些事,简直如数家珍,每一次事迹都讲得非常细致,而且妙语连珠、绘声绘色、生动形象。

简直比那电台里的说书人讲故事还要精彩。

听完廖知新将苏长青的事迹讲完,顾母已对苏长青充满敬佩之情。

这和她的性格是否有缺陷无关,而是身为一个本性并不算坏的普通人,面对英雄的最朴素的情感。

在她旁边,顾盼看着苏长青的目光中,同样涌动着崇拜、钦慕、敬仰之情。

她现在终于明白,苏长青身上那种沉稳且纯粹的气质是从何而来了。

那是一种由智慧、勇敢、自信、善良、赤诚等诸多品质融合凝结而成的一种优秀品德,由内而外地对苏长青的形象气质产生了影响,使其气质远超常人。

而且,她也并不奇怪苏长青为什么读过好多遍《活着》,并且对那本书有一番深刻见解了。

虽然,经商和见义勇为,与读书并没有直接关系。

但似乎,像苏长青这种优秀的人,不论做出了什么非同一般的事,都好像是正常的。

“那……苏长青的第三个称呼,又是什么?”

将第二个“苏大英雄”的称呼了解清楚后,顾母又问起了第三个称呼。

“这第三个称呼,其实目前还比较局限在临宁市,尤其是青禾县内,在临宁市外知道的人还不算多,我也是前天陪着我爸往临宁市送了趟货,买了几份当地的报纸,才知道这件事。”

廖知新先解释一番,才揭晓了答案:“苏长青的第三个称呼是,苏大善人。”

“苏大善人。”

顾母重复了一遍,好奇地催促道:“快说说,这又是什么原因?”

“你们也知道,今年的高考录取结束后,包括京城大学和京城科技大学在内的很多大学都提高了学费,去年只有几百块钱,今年就直接涨到了一千多,少则一千二三,多则一千七八。”

廖知新说道:“这些钱,对于家庭条件相对富裕的人而言,倒也不算什么,但对于许多农村人,尤其本来就比较贫困的一部分家庭来说,就无异于一笔巨款了。

而且这只是一年的学费,即便今年靠借钱解决了,以后两三年怎么办呢?如果明年、后年,学费再涨价了,变成了两三千,又该如何解决呢?

因此,许多贫困家庭都因为大学生的学费泛起了愁,甚至有一些家长打算让孩子放弃、或者学生主动放弃读大学,转而去工作挣钱了。

得知这种情况后,苏长青主动联系了青禾县政府,捐出了一百万,资助青禾县的贫困大学生,以求让青禾县的每一位大学生都可以顺利就学。而就在大约一周前,青禾县的数百名贫困大学生得到了600元到2000元不等的资助金。

并且,苏长青还安排苏家铺子的人,帮助解决这些贫困家庭的医疗、就业等问题,力求从根源上改善这些家庭的贫困状况。..

我在报纸上看到记者采访了苏家铺子的行政部李经理,那位李经理表示,首批计划为一百位左右的残疾人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以后还会根据厂里的经营发展情况,继续提供更多的残疾人就业岗位……”

“一百万……一百个就业岗位……”

顾母喃喃轻语,内心对苏长青更加敬重。

虽然她之前盘算着,如果苏家铺子的年销售额过亿,那么苏长青就是个千万富豪。但现在还只是年中,苏长青肯定还不是千万富豪,最多也就是有几百万罢了。

兜里有几百万,拿出一百万进行捐助,大概相当于他们家里拿出来二十万块钱去做慈善。

她扪心自问,自己是绝对不舍得的。

别说是二十万了,即便是两万块钱,估计也不愿意。

而如果说捐钱表现出来的是苏长青的豪爽、大方、大爱,那么从根源上帮助贫困家庭改善生活状况、为残疾人安排就业岗位,则说明了他是细心的、务实的,真心诚意地想帮助贫困家庭和残疾人,为家乡做一份贡献。

这样的人,真是当之无愧的英雄、善人、楷模!

而就在顾母和顾盼都对苏长青心生无限敬佩之情之时,廖知新却目光一转,看了一眼苏玲玲,然后又转回向顾母和顾盼,笑道:“其实还有一件事情,我觉得你们也有必要知道。那就是,苏长青资助贫困大学生这事,其实是受到了苏玲玲的启发。

据媒体报道,当时是苏玲玲知道了自己有一些同学面临辍学的危机,便打算将各级政府和学校奖励给自己的八千块钱拿出来资助这些同学,于是与苏长青商议此事,继而促使了苏长青拿出一百万来资助贫困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