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想得太简单

“这有什么不方便的?”

段延亮笑道:“我去罐头厂做技术部部长,既是我自己的意愿,也是县里的安排。两年前,我从河东农大毕业……”

“河东农大?”

苏长青本想先听段延亮讲完,但段延亮的开头这两句话却令他一惊,忍不住打断段延亮,问道:“你是大学文凭?”

“对。”

段延亮呵呵笑道:“我是88年考上的河东农大,读的是食品工程专业本科,92年毕业。”

“没想到你还是个本科大学生。”苏长青笑道。

河东农业大学虽然不是什么全国知名学府,但也是正儿八经的本科大学,在河东省内还是小有名气的,对于河东省的学生、尤其是青禾县这种教育欠发达的地区而言,考入河东农大绝非一件简单的事情。

如果谁家的孩子考入河东农大,绝对是值得摆宴请客庆祝一番的。

苏长青没想到,段延亮竟然还是个本科大学生。

既然如此,不用段延亮解释,他也能明白段延亮为什么能年纪轻轻就当上罐头厂的技术部部长了。

毕竟,在这个本科生还非常稀有的年代,一个本科毕业生,别说是去一个只有几十人的小小罐头厂当技术部部长了,就算是去做副厂长,都很正常。甚至还会让人觉得有点委屈了!

“你继续说。”苏长青笑道。

“好。”

段延亮点点头,讲述道:“我的家庭条件不好,父母都是农民,而且身体不好,所以当初我读大学时花的钱,大部分都是由政府资助的……”

随着段延亮的讲述,苏长青渐渐了解了关于他的情况。

段延亮由于是在青禾县政府的资助下读完的大学,所以心怀感激,在读大学的时候就做出了毕业后要回到青禾县工作的决定,一方面就是为了报答政府,回到家乡做贡献。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于梅梅。

二人以前是小学、初中同学,但到了高中的时候,段延亮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青禾一中。

但于梅梅的成绩一般,报考了青禾二中,却没有考上,家里不同意她继续复读,于是她便选择了辍学,来到县城打工。在辗转了几份工作后,于梅梅在步行街上的一家鞋店找到了一份销售员的工作。

青禾一中距离步行街很近,某一次段延亮陪同学来于梅梅工作的店里买鞋,二人又见了面,然后就一直保持着联系。

直到段延亮高中毕业后,二人的联系更加频繁,并互生情愫。

段延亮前往大学报到之前,向于梅梅表白,二人确立了恋爱关系。

后来,大学四年期间,二人通过书信电话联络,维持着恋情。

在此期间,于梅梅还多次把自己积攒下来的钱寄给段延亮,让段延亮拿去花。

段延亮把她寄来的钱都存起来,一分未动,但他心中对于梅梅的感情却越来越深。

因此,当大学毕业后,他迫不及待地回到青禾县,请了中间人,带上礼物,去了于梅梅家里提亲。

段延亮的外形条件不差,又是大学生,非常顺利地获得了于梅梅父母的认可,两个彼此相爱的人很快就订了婚。

订婚之后,段延亮更加坚定了自己要留在青禾县的想法。

当时,县里给了他两个选择。

一是去农业局工作,二是去青禾罐头厂工作。

当时,青禾罐头厂的原技术部部长因病提前退休,县里便有意让段延亮这个大学毕业生接过这个岗位,希望段延亮可以通过他的知识,来挽救当时已经在走下坡路的罐头厂。

段延亮没有犹豫,直接选择了第二个工作。

他怀着满腔热情,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知识和技术,来改变罐头厂,为家乡建设做出自己的第一份贡献。

然而。

现实情况与他的想象大相径庭。

“我原以为,到了罐头厂之后,可以大展拳脚,通过改良工艺、改进设备来提升罐头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使罐头厂的经济效益得到改善。然而……”

段延亮沉沉地叹息一声,道:“当时的我,实在是太幼稚,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

“首先,我的改良工作一开始就遇到了困难。”

段延亮说道:“无论是工艺还是设备的改良,都需要前期投入一定的成本,一方面是采购各种物件的成本,一方面是做实验的试错成本,当时我考虑到罐头厂的经济困难,提前反复做了理论研究,争取把成本控制在一万以内,甚至如果顺利的话,五六千块钱就够了,但令我没想到的是,即便是这些钱,厂子里也批不下来……”

虽然罐头厂的经济效益不好,但还不至于穷到几千块钱都拿不出的地步,而且其他厂领导也都知道,段延亮来到厂子里,就是做这件工作的,无论是出于对上级安排的考虑,还是对罐头厂未来效益的考虑,都理应支持这件事。

但这笔钱,就是迟迟批不下来。

厂领导把段延亮的申请回绝了,让他进行修改,但具体什么地方需要修改,厂领导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段延亮不明所以,只能继续研究自己的理论方案,他研究来研究去,觉得厂领导可能是觉得几千块钱的成本还是太高了,于是又对方案进行精简,把成本控制在了五千块钱以下,然后把第二版方案又提交了上去。

但令他没想到的是,仅仅第二天,他的方案又被打回来了,厂领导让他继续修改。

于是,段延亮再次压缩成本,结果方案再次被打回。

如此反复几次后,段延亮苦恼无比,他明明都将成本降低到三千块钱左右了,只需要三千块钱,就可以让厂子里的经济效益得到提升,为什么厂领导就不批准呢?

后来,在一位老员工的提醒下,他才明白,厂领导之所以不批准他的申请,并不是因为他要花的钱太多,而是要花的钱太少!

由于段延亮要花的钱少,而且把每一项开支都列的非常清楚,这就使得厂领导没有了从中进行捞油水的操作空间,所以他们才不批准!..

反复把申请打回来,不是让段延亮继续压缩成本的,而是希望他可以把成本提高,最好有个三五万,好让他们从中捞上成千上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