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阎立德果然来三清观拜访陈景恪师徒,寒暄几句之后进入正题,询问对道观的要求。
陈景恪拿出了早已画好的草图:“这座道观的名字为紫霄观,大殿为紫霄宫,供奉的是昊天上帝。”
“旁边乃三清殿、圣母(女娲)殿、圣贤殿、送子殿、财神殿、药王殿、瘟神殿、文武曲星殿……”
阎立德先是震惊,然后就被吓出了一身白毛汗。这么多稀奇古怪的神就不说了,关键你道观供奉昊天上帝是什么意思?
昊天,那可是国家祭祀的正神,你这么搞儒家和道家愿不愿意先不去说,皇帝的意思你问过吗?
别到时候道观没建成,先脑袋落地了。你死就死,可别连累我啊。
他恨不得丢下这份设计图就跑,但想到李世民的吩咐以及皇后娘娘的一再叮嘱,才克制住逃跑的想法。
但等陈景恪说完就仓皇离开,出了三清观的门捧着这份设计图直接去了甘露殿。
这玩意儿太烫手,要不是没办法他看都不愿意看一眼。第一时间交给李世民,把自己撇出去是他此时唯一的想法。
至于孙思邈和陈景恪……和他又没关系,爱咋咋滴。
只是出乎他意料的是,看完之后李世民竟然没有生气,而是下令:“就以此图建造,两个月内建成此观。”
“喏。”阎立德一肚子的疑惑,却不敢多问。皇帝都批准了,老老实实的干活就行了,不懂的别问。
解决了这件事情,李世民继续处理政务。中途大太监任封送来一封密信,他抽出看了一遍又重新放好继续处理公务。
一直到天近黄昏把所有的奏折都批改好,才拿起密信前往立政殿。
见到长孙无垢后就开始大声笑道:“哈哈……好,好啊,观音婢你认了个好甥子啊。”
长孙无垢情知必然是陈景恪又做了什么事情或者说了什么话,就挥退宫人,问道:“陛下何故如此?”
李世民把密信递给她道:“你看看就知道了。”
长孙无垢接过信快速看了一遍,也非常惊讶:“三教合流?这……他竟真有此等抱负?”
李世民道:“没想到吧,我也没想到。只能说,你这个甥子年龄不大,雄心不小啊。”
长孙无垢判断出李世民没有生气,心中松了口气,道:“什么雄心壮志,陛下莫要抬举他。”
“不过还算他有几分自知之明,知道陛下是秦皇汉武一样的明君雄主,要依赖陛下之伟力才能成事。”
这句话正触碰到了李世民的痒处,脸上都笑出褶子了,嘴上却谦虚道:“秦皇汉武之功绩旷古烁今,我哪敢和他们相提并论。”
“不过他提出的三教合流深得我意,只要他真的有这个能力,我就算借力于他又有何妨。”
他不怕手下的人有能力有野心,就怕摸不透手下的欲望所在。之前他不知道陈景恪到底想要什么,心中还有所顾虑,现在彻底放下心来。
而且三教合流对他这个皇帝来说也是一件丰功伟绩,他是乐见其成的。
他向来自比秦皇汉武,只是他也清楚,自己文治这一块有很大的不足。之前他不知道该从哪方面着手,现在则有了目标。
你秦皇有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你汉武有独尊儒术,那我就来个三教合流。
他知道,三教合流不是喊喊口号就能完成的,必须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理论基础,这一点他没有办法解决。
但他是皇帝,手下有的是一大帮子文人,只要他把意思透露出去,有的是人帮他去做。
只是他没有着急这么做,他想看看这位突然冒出来的小道童到底有多大能耐,能在这条路上走多远。
关键是,他受够了那群士族,想要引入另外一股力量搅混这池子水。
浑水摸鱼,还有比他更擅长的人吗?
陈景恪还不知道自己那一番话已经传到李世民的耳朵里去了,这会儿他正在想办法魔改西游记后续情节。
如果单纯的把西游记当成一部神话故事来,就太暴殄天物了。
偶尔穿插一点他对道家的理解,尝试性的抛出一些新观点和暴论试探一下外界的口风,才能利益最大化。
比如把《道德经》变成《德道经》,就是一次尝试。
两千年来,人们一直以为《道德经》就是《老子》,直到马王堆甲、乙本《老子》出土才知道不是这样的。
真正的《老子》德经在前道经在后,非但如此,许多篇幅的顺序也被调整了。
不要小看这个顺序颠倒的问题,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好像是12345变成了52143,整套逻辑都会受到影响。
自从《老子》的这些顺序被颠倒变成《道德经》,已经无人能理解老子的真意。
离老子本意最近的当属魏晋时期的王弼王辅嗣,但他还是被《道德经》的顺序给误导了。
至于是谁有这么大的能耐把《老子》变成《道德经》,已经不可考,只能推断是在汉文帝之后发生的事情。
除此之外还从甲乙本里整理出了四篇佚失的文章,能让人更完整的理解《老子》的本意。
可以说,马王堆《老子》甲、乙本的出现,对中国哲学界的影响是颠覆性,尤其是对道家思想影响更大。
而熟知补完版《老子》的陈景恪,就掌握着这样一个利器,可以说他对《老子》的理解超越了时代所有人。
但有时候并不是你先进就能获得胜利,还要别人承认才行。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补完版的《老子》就相当于是暴论。
除非陈景恪带人去挖马王堆,否则一定会被主流文人视为歪理邪说。
他倒是想这么干,不光想挖马王堆,还想挖睡虎地,还想挖三星堆……可现在也只能想想。
技术达不到,去动那些东西就是华夏文明的罪人。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先获取足够高的地位,再一点点把补完版《老子》的内容抛出去。
用一个个的小暴论让这个时代的人逐渐接受他的学说,然后再顺势抛出最大的暴论。
西游记只是一个小小的试探,《德道经》也只是第一步,后面还会有许多类似的小暴论。
反正西游记表面上看就是一部不入流的神怪,里面就算有些小暴论,主流文人最多也就是说一句扯淡,然后大概率不会当回事儿。
但西游记这个故事的影响力前世已经得到过证实了,看的人多了,总会有一部分人受到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