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让皇爷爷别无选择

按照朱瞻基的计划,皇上在改完政令、批完太子之后,此事就该翻篇了。

但他千算万算,漏算了朝堂上的大臣。或者说他没有想到,在朱棣的朝堂上还能有这么耿直的大臣。

这位大臣叫做耿通,座右铭是:“到死都要仗义执言”。

在皇帝又一次无缘无故责罚太子之后,他说出了旁人都不敢说的事实:

“太子的所作所为根本没有任何错误,陛下只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罢了!太子从监国以来,一直勤勤恳恳,夙兴夜寐,不应该遭到如此对待······”

那日,朱瞻基在书房看到皇爷爷铁青的面色,就知道这位有骨气的大臣活不长了。

回到景云宫之后,他照例与晴雯分享朝堂之事。晴雯本来知道自己不能干政,但朱瞻基说这不算干政,她就相信了。

潜移默化之下,晴雯对如今的朝廷大局已经有了相当清楚的认知。

她记性好、悟性佳,朱瞻基与她对谈时,资/本家灵魂经常蠢蠢欲动,恨不能人尽其用,让她在朝中做一个女官。

听他提起耿通,晴雯问道:“耿通这个名字不太熟悉啊,他好像不是太子党吧?”

“他是纯臣,从未结党。”朱瞻基叹了口气,“但皇爷爷还是判了他斩立决。”

晴雯张着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朱棣待她极好,她一辈子都会感激圣上,但有的时候,她觉得圣上和朱棣是两个人。

“你今日去旁听朝会了?”她挑了个轻松点的话题问道,“不是说等局势稳定了再去吗。”

“我是在皇爷爷书房里候着的,百商把前朝发生的事告诉了我。”

晴雯哦了一声,这才想起来,前朝也是有太监在的。她正要吃一块桂花糕压压惊,就听外头宫人通禀道:“暮宫正前来求见太孙殿下!”

暮宫正名叫暮春,是跟在太子妃身边的女官。

她一见到朱瞻基就急道:“太孙殿下,太子妃请您快往东宫走一趟——太子殿下他执意闹绝食,娘娘怎么也劝不住!”

朱瞻基马上就明白了为什么她如此焦急:

以太子的体型,饿一顿倒不会死,但他在此时闹起来,摆明了是为耿通的事不满。

若此事闹大了传到皇爷爷耳朵里……那太子还能有好果子吃?

朱瞻基即刻就要走,晴雯停顿了一下,也起身道:“长春,我跟着你过去看看吧?”

若是以前碰上这种事,她恨不得躲到地缝里,生怕被贵人迁怒;但经过这几日跟长春的对谈,她知道了他身上的担子有多重,就也想帮他分担一点。

长春说过,他随时欢迎她来分忧的。

“好,到时我稳住太子,你陪着母妃。”朱瞻基毫不犹豫朝她伸出手:“我们现在就走。”

东宫。

太子朱高炽满面泪痕,摊开双腿坐在地上抽泣。旁边黄花梨木的三牙方桌上放着碗阳春面,热气已经逐渐散去,但却一口没动。

太子妃脱力坐在扶手椅上,似乎已经劝累了,低着头不知在想什么。

朱瞻基和晴雯进入寝殿后,看到的就是这幅情景。

“给父亲、母妃请安。”

按照先前计划好的,朱瞻基径直朝父亲身边走去,路过窗户时向外看了一眼,确保外面没有宫人太监盯梢。

“我儿来了也没用,今日忠臣死于非命,我又岂能吃得下饭!”太子哽咽着说,“我……我别的做不了,绝食都不行了么?”

耿通甚至和他没有交情,只是为他说了句话就被斩立决,可见朱棣对太子的厌恶之心。

此人的死,昭示着太子正式失势。就算以后皇上要无故废太子,碍于耿通的前车之鉴,也不会有几个朝臣能站出来为太子说话了。

局势如此绝望,也难怪太子心灰意冷。

朱瞻基看着老爹憔悴的面容,心里也不好受,但说句实话,如今的局面不都是他自己促成的吗?

若他能及时反击汉王,汉王绝不会得意嚣张成这样,野心膨胀到以为东宫是自己的囊中之物,进而屡屡对他下杀手。

“父亲想绝食,自然可以。”朱瞻基故作轻松地说,“最好时间再长点,从今日绝食到月底,一来向皇爷爷表明自己冤屈,二来也能瘦身。一举两得,儿臣觉得挺好。母妃为什么不许啊?”

太子和太子妃一齐瞠目结舌地望向自家太孙,连晴雯也微微侧目,心想长春也太狠了点,从今日绝食到月底,那人还不得饿死啊?

“好啊!好啊,这就是我的好儿子!你生的好儿子!”太子气得从地上爬了起来,一会指着朱瞻基,一会又指着太子妃:

“我就知道,父皇嫌弃我,你们也嫌弃我……朱瞻基,你听听你说的是人话吗,你是不是早就嫌弃我不够瘦了?!”

朱瞻基被他喊着大名撒气,也不委屈,直到太子吼累了,才把那碗尚还温着的阳春面举到他面前。

“吃一口吧,父亲。”他语气出奇的冷静,“接下来的几日,您踏踏实实待在东宫,不要再闹了。”

“儿臣保证,只要您这里不出大的差错,皇爷爷是不会动您东宫之位的。”

晴雯以为朱瞻基接下来需要再次长篇大论,来一场口头上的《朱高炽为何堪当大任疏》,才能彻底稳住太子的心态。

却没想到,皇太孙说完这两句就闭口不言了,而刚才还怒发冲冠的太子情绪立刻就稳定下来,接过面碗大口大口地喝起了汤。

“还是瞻基的话顶用。”太子妃握住晴雯的手,欣慰地说道,“如今也只有他,能在陛下面前说得上话了。”

晴雯看着她骄傲又心疼的眼神,隔了好一阵才反应过来,皇太孙那句“保证”意味着什么。

——他不是在安慰太子,而是即将去陛下的面前,亲自论证那封《朱高炽为何堪当大任疏》!

朱瞻基是太子的嫡子,立场是天然劣势。而此时陛下身边还有汉王等人虎视眈眈,他若是贸然进言,其危险可以想见。

而能让太子如此信任他的保证,让太子妃如此自豪又心疼,这样危险的事情,朱瞻基又做过多少次?

晴雯下意识望向朱瞻基神色淡然的侧脸,再次恍惚回忆起来,他今年才堪堪一十六岁,是还未加冠的年纪。

“怎么老这样看我?”回景云宫的路上,这是朱瞻基第三次逮到晴雯瞧他瞧得呆住了,“我脸上有哪里弄脏了吗?”

“哦、没有,就是在想……你可真不容易。”晴雯回过神来说。

而且长得可真好看,这一句她忍住了没说。

朱瞻基失笑:“我的人生已经容易太多了。”

能父母双全、家境(内库)殷实,整个朝代也还未由盛转衰,上苍着实待他不薄,起码比前世的天煞孤星好多了。

“可是你现在的处境就很难啊!不说别的,待会见了陛下,要怎么开口呢?”

光是设想一下那个场景,晴雯都觉得头皮发麻:“万一两位王叔趁机找你的茬,万一陛下迁怒于你呢?”

哦,小姑娘原来是在担心这个。

朱瞻基明白了,感动之余又有些好笑:“你怎么把皇爷爷想得那么可怕?我是去为太子说情,又不是去荆轲刺秦,没那么危险。”

见晴雯仍是蹙着两弯细眉,他干脆把自己的计划对她和盘托出。

“我自然不会直接说‘请皇爷爷尽快传位太子’,那纯属是不想活了。”

“这个时候,对太子本人最好提都不要提。要巩固东宫之位,最好的方法就是让皇爷爷知道,汉王和赵王比起太子更加不如。”

《朱高炽为何堪当大任疏》第一条:太子为何堪当大任?因为除了他之外的人都更烂!

“就像要防着两位王叔的暗箭,最好的方法就是回击,让他们窝内斗……”

朱瞻基是这么说的,也这么做了。

他满脸委屈地跑进乾清宫,在皇帝提起太子之前抢先叫道:“皇爷爷,赵王叔叔派人跟踪我!”

站在书桌前的赵王浑身一激灵,但他并没有看向告他状的朱瞻基,而是阴沉沉地盯住了身边的汉王。

而汉王额头沁出冷汗,努力回想着——派出暗卫跟踪的人明明是他,可他并没有派他们装扮成赵王府的人啊?

是朱瞻基判断失误,还是那两个狗东西自作聪明?

朱棣的目光轻飘飘地掠过赵王和汉王,最后落到朱瞻基身上,神色柔和下来:“瞻基,不着急慢慢说,皇爷爷一定为你主持公道。”

“前些日子我去一家酒楼吃饭,出来的时候就感觉不对劲,在马背上悄悄回头一看,果然发现墙角处藏了两个黑衣人……”

听到这里,汉王表情不变,内心破口大骂两个蠢货。

“孙儿自知武功粗浅,不敢打草惊蛇,吓得赶紧骑快马回宫了,慌乱之下险些掀翻一家路边小摊,那日沿途商贩皆是佐证。”

“做得好。”朱棣点点头,目光再次扫过赵王和汉王。

赵王便是再想澄清辩解,也不敢在这时打断朱瞻基的话,只能暗暗咬牙。隔壁的汉王也没比他好受多少,在朱棣的目光下竭力支撑住身体,才没有腿软得原地跌倒。

“……回宫之后,我拜托了一位公公帮忙查清此事,而就在刚才他告诉我,派人跟踪我的乃是我的亲叔叔赵王。”

话音落地,赵王与汉王齐齐跪下,朱瞻基站在一边,气定神闲。

大功告成。

作者有话要说:抓门挠墙求收藏求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