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若水诀

过了一会儿,邱映雪从晏玉茗的手上拿起测灵盘看了看,道:“峨眉山五行属水,你的资质上佳,有八尺七寸的水灵根,适合修炼水系功法。你以前练过什么功夫?”

晏玉茗答道:“我练过《太清气功》、《飘雪穿云掌》、《流云剑法》,还有‘灭景追风神功’。”

邱映雪道:“从今以后,你不要再练‘灭景追风神功’了。这门心法讲究斩情灭性,不适合年轻姑娘修炼。其余三门功法还可以继续练,另外我再传你一门新的内功心法。”

她摸了摸储物手镯,摸出一卷崭新的书籍,道:“这是家族长辈为你挑选的《若水诀》。这门心法传承悠远,是从上古时期的‘昌意’传下来的。昌意是黄帝的儿子,颛顼的父亲。他生于若水之滨,若水就是现代的雅砻江。”

晏玉茗接过书籍,心中的惊讶难以言表。

耳听邱映雪又道:“晏姑娘,《若水诀》是我陆家的秘传心法。你若是修炼了它,今后便是陆家的人。你只能自己修炼,不能将它传给外人。万一有一天,你想离开陆家,则要吞下一颗‘湮忘丹’,祛除相关的记忆。”

“这……”晏雪茗的纤手微微颤抖,回身看看陆玄圃,看见他温润和煦如沐春风的神色,心里又觉得安定了许多,于是点头:“我记住了,奶奶。”

邱映雪面带微笑,取出一个碧绿晶莹的手镯,给晏雪茗戴在手腕上:“这是一件储物手镯,兼有护身符的效果,里面有一口宝剑,十分锋利,削铁如泥,是玄圃的父亲特意为你铸造的,取名为‘青索剑’,够你用一辈子。如果好好温养它,等到你功力高深之后,不但能化作飞剑,还可以吞入腹中,化作一道剑气。”

晏玉茗闻言,只觉得天雷滚滚,在耳边轰轰作响:“传说中的青索剑?那不是小说里的神剑吗?”

“嗯,按照小说的说法,青索剑与紫郢剑,同为峨嵋派开山祖师长眉真人炼魔之物,剑性杀气重,先为任寿自掌,后藏入莽苍山灵玉崖下,受地火打熬,符咒禁锁,为严人英、齐灵云、李英琼等人持各自飞剑从旁协助、拦截,为周轻云以剑囊降服。给你的这口剑虽然来历不同,但也经历了天火和地火的打熬,附加了诸多符咒禁锁,所以它是一口价值连城的宝剑,算是我陆家给你的聘礼!”

晏玉茗心中激动,整个人都被“奶奶”的话蛊惑,一颗心差点就要融化了!

她很想将宝剑取出来看看,然而这是在别人家做客,旁边还有一位老姑奶奶,所以她勉强抑制住激动的心情,道:“多谢奶奶,我原本心中犹疑,不知道未来的路该怎么走,今天见了您,承蒙您的教诲,我有种恍然如梦的感觉。知道未来的日子该怎样过了。”

邱映雪笑道:“按照陆家新的族规,要等你进阶金丹,才能为你俩办婚事。在此之前,你们不但要努力修炼,还有一系列复杂的课目要修,其中包括12000个基础符文,1000句咒语,大巫神拳,青龙七式,观想心法,再加上你们正在学习的茶酒之道,以及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会计学、人力资源、贸易和金融等等。”

晏玉茗都快听晕了:‘要学这么多东西?’

郑瑞雪道:“是啊,趁着年轻,多学点儿东西,有助于将来成为大修士。”

陆云曦从旁边说道:“修真就像建造高楼,根基越深,地基越广,越容易建造摩天大楼。你知道历史上有很多大修士,都是知识渊博的人。比如说吕洞宾,他是礼部侍郎的孙子,进士出身,当过县令;比如说唐玄奘,佛法精深,辩才无双,翻译大小乘经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多卷,还把《老子》和《大乘起信论》译为梵文传入印度;将路途见闻撰写《大唐西域记》十二卷。有了丰富的经历,才能成为大修士,如果躲在深山潜修,容易陷入孤独困顿的境地,卡在某个角落里,进退两难出不来!”

陆玄圃笑道:“老姑奶奶,您身入官场,也是为了修行?”

陆云曦道:“我在研究儒家的入世修炼心法,目前有一些眉目了,等我总结出来,会交给老祖斧正。”

吃完午饭后不久,邱映雪便取出一只小型飞舟飞走了。

这种小型飞舟是由陆渔舟设计的,脱胎于海陆空三栖飞舟,它的体积很小,放出来只有十几米长,主要用于内陆地区的空中飞行,上面刻画了符文,可以抵御妖禽的冲击。它跟银河号不同,银河号用于星际旅行。

海陆空三栖飞舟太贵了,每一艘的售价都在数百亿亿以上。而小型飞舟很便宜,只要两三亿元就能购买一艘。

陆玄圃带着晏玉茗去了自己居住的小院。

晏玉茗从储物手镯中取出“青索剑”,握在手掌中挥舞。

“好剑!可惜稍微重了点儿。”

青索剑只有108斤,她还觉得太重了。

陆玄圃道:“我爸是炼器师,他最早开发的屠龙刀重5000斤,送给我妈的倚天剑500斤。后来经过多年的研究,他再铸造刀剑时,在里面添加了钕磁体,还附加了新的符文,可以调节重量。比如你这口剑,可以下调到36斤,也可以上调到360公斤。”

晏玉茗大喜:“你知道怎么调节吗?”

“每天擦拭,灌注灵气,用心神温养它,便会越养越轻;也可以斩杀妖兽,吸取兽血之后,会变得越来越重。若是杀了人,沾染了人血,它会变得很重。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沧浪水’,用它来洗剑,能把沾染的血气洗干净,然后让剑变得很轻。”

“什么是沧浪水?”

“沧浪就是汉江,汉江的源头在嶓冢山,位于宁强县城西北四十公里大安镇汉源村。《山海经》:“嶓冢今在武都氐道县南”,东晋郭璞注:“嶓冢以东水皆东流,嶓冢以西水皆西流,故俗以嶓冢为分水岭。”

循着清澈的溪水逆流而上,在绝壁千仞的悬崖半腰有一个石牛洞,传说那是跟随大禹治水的牛,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奔涌而出的滔滔洪水。在石牛的背上,有一些复杂的符文。石牛之下,一线清泉淙淙流淌,如此细微、如此恬静,那就是沧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