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5章 大结局(六)

在大明帝国内对烟土进行严打时,乾元大帝朱和塵却不得不面对另一件真正让他苦恼的事。

那便是嫡长子废了,要不要废掉其太子之位,另立他人。

犹豫不决的情况下,他便给长公主,也即是他的姐姐郝禧瑛发送了一封电报,询问意见。

三十年前,郝禧瑛告诉他,希望像其他藩王一样,可以获得海外封地以就藩。

于是朱和塵便让郝禧瑛参与宗藩学校的选拔考试,早有准备的郝禧瑛直接夺得头名,在乾元十年就藩印度南部。

却是莫卧儿在与大明签订了《孟买条约》后,统治越来越不稳固,最后终于分崩离析。

曾经疆域几乎囊括整个印度次大陆的莫卧儿帝国虽然没有因此灭亡,可国土却也急剧缩小,成了印度北方一个较大的邦国。

至于其他地方,那些曾经臣服于莫卧儿的土邦王公,纷纷自立。

在这种情况下,郝禧瑛带着她的三千亲军进入印度南部,一两年间便打下了相当于广东、广西、贵州、湖南四省那么大的领土,建立了天盛公主领。

不过在十五年前,郝禧瑛就将公主领交给她的女儿郝怡然管理,她则去进行环球旅游了。前几年曾来过一次大明,在大明住了一两年,才回到公主领。

一天后,郝禧瑛给朱和塵发了回电。

她在电文中告诉朱和塵,时代变化很快,他不必局限于大明立嫡长子为太子的规矩。朱怡钦既然养废了,那就另选一个贤能的儿子立为太子。

又或者学习另一时空的清朝,建立秘密立储制度。

朱和塵看完电文,左思右想,却并没有直接下旨废掉朱怡钦的太子之位,而是将其软禁在东宫中。

同时他又着手建立秘密立储制度···

乾元四十五年,太子朱怡钦病逝于东宫内。

一月丧期之后,众阁臣请奏再立太子。

朱和塵只觉得几十个儿子中,没一个能完全让他满意的,拿不定主意下,遂搬出已经设立完备的秘密立储制度。

彼时乾元大帝在位四十五载,威望重极,故朝廷大臣中虽然有觉得“秘密立储”不妥当的,却也不敢冒然进言。

就此,大明帝国确立秘密立储制度。

随后,乾元大帝将年龄合适(成年并没超过36岁的)且还算成器的九名皇子送入全国各地九个县为县令,以考查诸子才能。

之后二十几年,陆续有皇子失去成为储君的资格,又有新的皇子获得资格。

就这样,乾元大帝陆陆续续有几十名皇子为大明帝国皇位展开了不见硝烟的角逐,弄得大明帝国朝野波涛诡谲,官场吏治也不再如之前清明。

因为乾元大帝,始终控制着只有九名皇子参政以角逐储君之位,故后来人将这件事称之为“九龙夺嫡”!

乾元六十八年,已经八十三岁的朱和塵已经为诸子夺嫡之事操碎了心、也伤透了心。处理各类国家事务时,也感到心力不济。

于是,他先宣布将正在参政试炼之中的皇四十九子朱怡钧立为太子,并令太子临朝听政。

一年后,也即是乾元六十九年,乾元大帝朱和塵宣布晋位为太上皇,将大明皇位传于太子朱怡钧。

三十岁的朱怡钧继位后改元雍平,定次年为雍平元年。

因之前二十几年,诸子夺嫡,令大明帝国朝野波涛诡谲;乾元大帝这些年对国事也明显倦怠了,每日享乐多余处理政务,懈怠国事。

所以,朱怡钧继位之初,大明帝国内部吏治已经一片浑浊,腐败丛生。

海外诸王领多有暗中自称国王,欲完全脱离大明控制,独立为一国者。各海外都司掌管、都督府都督,亦有权重自用,心怀不轨者。

朱怡钧在底层为县令时,则又见到民间贫富差距巨大悬殊,农民、工人多有为商人、官绅欺压的,却投诉无门,只能让怨念慢慢积攒着。

可以说,此时的大明日不落帝国虽然看着仍旧是一片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大盛世,实际已经到了分崩离析的悬崖边上。

因此,雍平皇帝继位后兢兢业业,励精图治。

他学着昔年乾元大帝的手段,先整顿东厂、锦衣卫等情报搜索、朝野监察机构。

而后利用东厂、锦衣卫整肃吏治。

在此期间,为了监督已经不太好用的东厂、锦衣卫,雍平皇帝又暗中招揽民间奇人,亦亲信侍卫统领之,复建大明西厂!

用了五年时间,雍平皇帝才让大明帝国吏治大体清明。在此期间,被惩治的贪官污吏、不法商贾逾万!

之后他又用了八年时间梳理大明海外各都司、几大都督府,并加强对一些海外王领的沟通与交流,这才稳定了大明帝国海外局势。

若是让雍平皇帝继续这么治理下去,大明帝国兴许过几年就能恢复到乾元大帝鼎盛时期。

可惜的是,在雍平十三年,一件震惊大明内外的事情发生了。

雍平十三年(西元1749年),五月八日,雍平皇帝到京城城郊视察军工厂的途中,遭到枪手暗杀,暴毙而亡!

不仅如此,雍平皇帝暴毙后,随行阁臣没能做好保密工作,致使消息走漏,顿时南京内外乱象四起。

之后消息通过电报传到他处,地方上也变得风起云涌,似乎大明帝国随时都将面临剧变。

关键时刻,已达97岁高龄的乾元大帝复出,先后掌控了朱雀、虎贲、骁骑、神机四卫,又掌控了负责京城守卫工作的禁卫军的五个师。

之后以铁血手段,镇压了进城内外的异动。

随后罢黜失职阁臣,选拔干臣入阁,一面命人追查雍平皇帝被刺杀之事,一面取出雍平皇帝所立皇储圣旨。

结果却发现,这保存在特殊金属密码箱中的圣旨上竟然一片空白,并未写任何皇子的名字。

不得已,乾元大帝只能从在历练的九名雍平皇帝之子中选了他认为还可以的皇四子朱伯润,将其名字写到了这圣旨上。

为了以防变故,他先派遣身边侍卫去秘密将在河南任职的朱伯润接到了南京紫禁城,这才召集群臣,宣布了圣旨。

之后,年二十三岁的朱伯润登基,改元永历,定次年为永历元年。

···

将大明帝国从危机之中挽救回来,朱和塵却觉得无比地累。

这天晚上,他又一次来到谨身殿,一双老眼看着当初朱媺娖、朱媺姕消失的地方,不禁流下两行浊泪。

“娘亲、父亲、小姨,不知我若死了,能否再见到你们。最好···是在你们那个世界。”

晚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