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锦衣卫竟有摄魂法器

“是锦衣卫!”

“锦衣卫来了!”

听见前院传来仆从们的惊呼声,主屋客厅的一众粮商顿时都慌了。

“我们怎么会被锦衣卫盯上?”

“居然被锦衣卫找到这里,完了。”

“快跑,我可不想坐锦衣卫的大牢”

恐慌中,二十几名粮商争先恐后地向外面跑,也有聪明点的去翻窗户,还有那倒霉的刚到主屋门口,就被人挤趴下,踩得生死不知。

程达贵见状焦急地喊道,“都别慌,别跑啊,我们又没犯法,锦衣卫也不能乱抓人呀。”

马启路过他旁边,闻言冷笑一声,“锦衣卫不会乱抓人?天真!”

说完从一面窗户翻了出去。

唯有许崇儒坐在主座,一动不动。

因为他很清楚,既然锦衣卫找到此处,必然是获知了他们在此聚会的消息,来抓人也定做了万全的布置,怎么可能让他们跑了?

既知在劫难逃,许崇儒就懒得跑了。

很快,其他粮商便都跑出了客厅,只剩两个人还在。

许崇儒眯起眼看向坐在右边第二位的微胖青年男子,脸色难看地道:“郑夏,是你将此处泄露给朝廷的?”

“介许崇儒字公,我也是没得办法。”郑夏面带羞愧之色地道。

听郑夏承认,许崇儒气得手都颤抖起来,“亏我看在许郑两家多有姻亲的关系上几次帮你,让你成为南京二十四大粮商之一,没想到你竟如此报答我!”

这时,外面陆续传来惨叫声、惊呼声

“后门也有锦衣卫!”

“禁卫军,是禁卫军!”

“啊!”

“别打人,我不跑就是了,呜呜”

听到这些声音,想到被锦衣卫抓去的结果,许崇儒是又怒又怕又不甘心。

他瞪着郑夏问:“为何要出卖我们?你有何好处?不怕连累你郑家,让郑家在徽州再无立足之地吗?!”

郑夏解释道:“介休公,我真的是没得办法啊锦衣卫的人找到我,用一个法器摄去了我的魂魄,说我若不做朝廷的内应,不仅七日后会死,魂魄还会被送入十八层地狱,永不超生。我怕呀。”

“就这些?”

郑夏犹豫了下,道:“锦衣卫还承诺,此事若办好,可扶持我坐南京米粮行行首。”

“你!”

许崇儒气得拿起茶杯就要朝郑春咋过去。

谁知刚动手,就瞧见两名锦衣卫冲了进来,其中一人还是千户。

“某锦衣卫副千户魏龙。”为首的汉子目光锐利地盯着许崇儒,“两位请跟我们走一趟吧。”

郑夏讶异道:“魏千户,我也要去吗?”

魏龙没理他,旁边的锦衣卫小旗则道:“废话,你不去如何录口供?”

郑夏不敢吭声了,低眉顺耳地走出来。

许崇儒同样如此。

他也没法儿抵抗。

他现在只期望朝廷不要把事情做的太绝,以及那些跟他们这些商人有关系的朝臣能够帮忙。

被带到锦衣卫南镇抚司衙门后,许崇儒发现他们都是被单独关押的,其他人会遭遇什么,又是否会招供些什么,他完全无法了解到。

这一下,许崇儒彻底慌了。

他知道,大伙儿没几个是硬骨头,很可能被锦衣卫大型一伺候就招了。

仔细想了想后,许崇儒却觉得他不能招,否则,身为行首的他绝对会被打为这次“桉子”的主谋,搞不好会被夷族。

然而让许崇儒意外的是,关押他的房间中并没有刑具。

起初他以为是牢房不够用,所以他才被关到这里。可是,当魏龙和一个锦衣卫小旗进来审问他时,却仍没带刑具。

锦衣卫小旗拿着笔墨纸砚,坐在桌子后面,做好了写口供的准备。

魏龙则拿着一个奇怪的玩意儿,一番摆弄后,对准他,按下了上面某个机关,便有亮光在房中一闪而过。

许崇儒顿时满心惊恐。

虽然他不知道魏龙对他做了什么,可这才是最可怕的。

“你你对我做了什么?”他声音发颤地问。

“摄魂。”魏龙澹澹地道。

“什么?”许崇儒不知道是没听清楚,还是不愿相信,再次问。

“摄取你的魂魄。”魏龙说着,他手中法器中竟然冒出一张纸来。

他将纸过来,许崇儒一看,便觉脑袋一空。

只见这张巴掌大的硬纸片上,赫然是惊恐坐在椅子上的他,与他真人一模一样!

锦衣卫竟然真的有摄魂法器!想起之前郑夏说被锦衣卫威胁的事,许崇儒终于信了。

然后他更恐惧了。

如果说死他尚且可以做些心理准备去面对的话,那么对于魂魄被摄取,被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不超生,他是真的怕!

于是他哆嗦着道:“让我招什么都行,只求能放了我的魂魄”

魏龙一听,笑了。

次日上午。

魏龙到紫禁城谨身殿,将照相机交还给朱媺娖。

让锦衣卫提前盯住南京城的大粮商,并以照相机作为“法器”胁迫一大粮商为卧底,算是郝光明想出的奇招之一。

这算是利用了后世的科技产品,以及明朝人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所以在郝光明看来,实在算不上什么好办法,只能是可偶尔用一两次的奇招。

让锦衣卫交换照相机也是郝光明提议的。

照相机虽然并非真正的摄魂法器,可如果放任锦衣卫滥用,失去监管,便很可能酿造出不好的事来。

魏龙汇报了昨晚的行动过程,以及后面的审讯结果后,便离开了。

随即,朱媺娖也回到竹林老宅。

郝光明见到她便笑道:“这次行动,基本可以控制住南京的所有大粮商。他们只要配合,短期内南京城应是不会出现向前几日那样的粮荒了。

而南京城是你治下耗粮最多的一座城池,稳住它不出问题,其他地方即便闹出粮荒,影响也不会多大。”

朱媺娖微蹙着柳眉道:“我还是希望大明所有的地方都别出现粮荒。”

“那是不可能的,至少十年之内都不可能实现。”郝光明道,见朱媺娖情绪低沉,他便又安慰道:“不过,如果卢九德能把你交代的事办好,之后两三个月的粮荒说不定就能大大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