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票选阁臣岭南三忠

在众人愣神、沉思之时,朱媺娖又接着道:“内阁成员只从十部尚书、侍郎中推选,再由本宫钦定。

每次推选十人以上,然后由本宫从中择选五至九人为阁臣,并择一人为首辅,统筹诸部政务。

为避免大臣们在朝堂上为推选之事争执,牵引出党争,便由诸部主左官员写十个阁臣名字于纸上,署名后交上来。

之后,本宫会让内臣当场唱票,选出票数最多的前十名或前十一名、十二名亦可。

再公开选票,让诸部大臣查验,确认无物再将名单交给本宫。

这新内阁的组建规则便是如此,诸位若有什么疑惑,可以现在就问。”

听朱媺娖讲完,袁继咸想了想,发现新内阁成员的推选方法,除了将人选限定在诸部尚书、侍郎之中,其他方面和以前并无太大差别。

非要说有,那就是君上对阁臣的控制力更强了。

毕竟诸部尚书、侍郎就那么些人,还要选出十个以上给君上选择,那么只要君上控制住诸部尚书、侍郎的人选,就可以牢牢掌握住内阁。

其余人也觉得内阁成员的推选方法与之前相比并无太大差别。

多数大臣所在意的是,内阁权力跟以前差别太大了。

除此外,都察院的左右都御史也直接被排除在内阁之外,这让姜曰广颇为在意。

之前,他看朱媺娖同意召高宏图为都察院左都御史,心中是颇为振奋的。

因为照当时的朝廷各部大臣成分来看,虽然并非众正盈朝,其中有马士英这样的阉党,还有何腾蛟等靠着先接触朱媺娖而得到提拔的幸进之臣,但整体而言还是偏动向东林党的“正臣”居多。

而都察院更是完全掌握在东林党手中。

按以往的习惯,左、右都御史多半有一个会被选为阁臣。如此,东林党在内阁也将占据一席之地。

可现在他和高宏图直接就没进内阁的希望了。

这让他有点难以接受。

他想了想,道:“启禀监国,军政检法四权分离固然可领朝廷各机构职权更加清晰。

可若是出现了需要各方协作才能解决的事,又该由什么人为主呢?总不能事事都劳烦君上吧?

况且君上得天所衷,为英明之君,统筹各方自是没有问题。

但若是后世之君为平庸之辈,如何能保证这四权分离后的各机构还能协作无间?”

其余人听了姜曰广这番话,有不少都点头,觉得其所言不无道理。

四权分离,听着很美。

但正如姜曰广所说,在朱媺娖之后,朝廷遇到需要各方协作的大事该怎么办?

面对姜曰广的疑问,朱媺娖却是不慌不忙地道:“这世间哪里有完美的制度?又哪里有万世不变的政策?

别的不说,当年太祖皇帝所立下的诸多制度、政策,如今还有多少被完全遵行的?

本宫之所以定下四权分离的制度,一则是借鉴后世的先进经验,二则是为了方便本宫尽快恢复大明江山,好令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

能做到这一点,四权分离的制度便值得推行。

况且,如今新的制度还没运行呢,诸位焉知它不会令朝政运转得比以前更加高效?

至于在本宫及诸卿之后,这制度是否会因社会变化而出现问题,自有后来人去应对,并非本宫与诸卿该操心的。

诸卿以为,本宫所言对否?”

一时间,众臣再次陷入沉思中。

他们回想,发现朱媺娖之前确实没说要让四权分离的制度成为大明永制。

而事实上,即便哪位皇帝这么说了,后面的皇帝、大臣也未必会一直遵循。

大明太祖皇帝威望够高了吧?

可就在其去世后不久,建、永乐两位皇帝便将其诸多制度、政策更改了。

所以朱媺娖有句话说得对,哪有什么万世不易的制度、政策呢?

这世间真正永恒的,唯有一个字,那就是“变”!

朱媺娖这番话的道理,自己其想表达的意思,并不复杂。

此番与会的诸位大臣又都是大明的人尖子,很快就都理解了。

于是,马士英当先起身向朱媺娖躬身作揖道:“监国所言乃大智慧,臣拜服!”

其余人见状都反应过来,一起跟着起身躬身作揖道:“臣等拜服!”

见一众朝廷肱骨之臣都被说服了至少表面看是这样的,朱媺娖也不禁暗自高兴。

她笑着抬手,“诸卿平身,坐下。”

待众人都坐下,她接着道:“既如此,现在诸位便开始推选阁臣吧?若有人记不清本宫方才所说的规则,可以看挂板。”

说完,朱媺娖就是示意韩赞周将一份“内阁成员推选规则”挂在了之前的大木板上。

随即,诸部尚书、侍郎就都边写边思考着改选谁。

这时候他们才发现朱媺娖安排座椅的另一项功能几乎禁绝了他们彼此私下交流的可能。

并且“规则”上也写明了,当庭票选时,不得彼此交流意见。

待过了一刻钟后,朱媺娖便问:“诸卿的选票可都写好了?”

十个人名写起来并不需要多少时间,耗时间的是选择。

不过十部目前只有七部,且侍郎缺了近乎一半,所以众人选起来并不困难,因为能选的就那么十几个人。

随着众臣纷纷表示写好了,朱媺娖便让韩赞周去收了选票,并当庭唱票。

结果出来后,却是选出了十一个人,因为好几个人都票数相同,名次并列,这样排到后面就多出了一个人。

而这也是“规则”中说最终选出“十至十二人”的用意。

之后,众臣又推选黄道周、路振飞代众人查验选票这只是走个流程,没谁会在第一次内阁成员票选中作弊。

查验确认选票无误后,这十一人的名单便被交给了朱媺娖。

众臣本以为朱媺娖会先散会,用个一两天时间去考虑选谁。

谁知朱媺娖拿到写了名单的纸张,就拈起御桉的一支红笔在上面画圈。

那麻利的动作,让不少大臣心突突直跳,暗想:监国呀,您可千万别手一滑圈错了呀。

不过,一众大臣也明悟过来:朱媺娖这是对内阁成员早有想法了,所以才能当场决断。

就在一众大臣各有所思时,朱媺娖将圈好的名字抄写在一张之上,并依照管理为每位阁臣都加了大学士的名头。

随即便让人递给一旁替她做会议摘要的翰林院庶吉士张家玉,道:“照这上面的内容拟指吧。”

王应熊此前留在了四川,如今正在赶来南京的路上。

至于张家玉,却是郝光明前几天在看到弘光朝廷各机构人员名单后,挑出来推荐给朱媺娖的。

盖因此人在后世颇有名气,乃是“岭南三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