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喊山

进组拍戏,远离是非。

庄诚导演是用了心的,直接将拍摄场地选在了吕梁山区一个偏僻小山村。

山村几无年轻人,多是留守老人和儿童。

剧组的到来,为小山村平添一份热闹以及红尘俗世的喧嚣诱惑。

小朋友们一脸看稀奇,但凡有人逗弄,就躲到大人身后只肯露出一个脑袋。少有胆子大敢主动和剧组接近的孩童。

村民也是冷漠,只看不交流。

倒是村支书热情爽朗,有问必答。

为了答谢村支书,也是为了之后的拍摄顺利,庄诚拉上剧组主创人员,陪着村支书吃了一顿酒席。

“我认识你嘞!”村支书喝了酒,更显得随意自在。

他指着许牧,嘿嘿一笑,“你是大明星,我在电视里见过你。”

“我敬支书一杯,以后就托你照顾。”

“好说好说!你演的电视好看,连我家孙孙都喜欢看。对了,你叫什么名字来着?”

“许牧!”

“对对对,你叫许牧,瞧我这记性。”村支书哈哈一笑,将尴尬化于无形。

“这妹子脸俊,就是脸生。你演过什么电视剧?”村支书好奇地询问女主演。

要说这世界大,那是真大。

要说这世界小,也是真的小。

庄诚找来的话剧演员,许牧竟然认识,就是杨菲菲的室友李醉易。

李醉易毕业后就考入了话剧团,专心拍话剧。

庄诚需要一个便宜的有感觉的女演员,去话剧团选人,一眼就挑中了高挑清冷李醉易。

她的价钱是真便宜,比许牧拍摄第一部戏还要便宜,十万片酬拿下。

这要是换做男演员,没有二十万谈不下来。

瞧,同咖位的女演员,比男演员的片酬少了一倍。名气越大,差距就越明显。

“我就演过几个小配角,支书不认识我正常。我敬支书一杯!”

“你很好,将来肯定能红!”

“谢支书吉言。”李醉易大方爽朗,但她运势一般,不如袁欣欣会钻营。

袁欣欣早早签了公司,已经开始演女二,不愁戏拍。李醉易却只能窝在话剧团苦练基本功。

喝过了酒,和支书的关系拉近了一些。

支书做主,给他们找了两套古旧土房子,作为拍摄场地。

又帮着剧组租住了村里几栋新修的楼房,都是外出打工,年底才回来住几天。房子很好,就是没人气。

剧组的入住,倒是给这些缺乏人气的楼房带来了欢声笑语。

又安排了司机人员,每日出山采购蔬菜肉食,聘请村里的厨子帮忙做一日三餐。

一番折腾,剧组总算在山里面安顿下来。

选了个黄道吉日,剧组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开机仪式。

电影《喊山》正式开拍。

第一幕戏,许牧坐在门槛上晒太阳,一副农村懒汉的模样。

为求开机大吉,第一幕都是一条过。

接下来拍摄他做木工的戏。

庄诚导演排戏排得很散。

他不是按照剧情来排戏,而是按照场景来排。

现在的场景是在韩冲家,他就想一口气将男主韩冲在家的戏份一口气拍完,然后再转场拍摄其他的。

每个导演都有自己的风格,不能说谁好,也不能说谁差。最终效果,还是要看导演的故事逻辑,审美高低。

许牧是敬业的演员,导演安排怎么演,他就怎么演。

为了这个角色,他特意续了浅浅的胡须,留长了头发,乱糟糟的头发配上一张帅气的脸,反而有种野性美。

他埋着头锯木头,锯得很认真。为了演好韩冲这个人,他特意花时间学了锯木头,训驴拉磨,人工拉磨,做起来也是像模像样。

“咔!”

庄诚导演提前喊了咔,然后就盯着电脑反复观看刚才的片段。

许牧心头微微一愣,他演得不好?出差错了?还是哪里出了问题。

“导演,刚才这场戏要重来吗?”许牧来到庄导身边,递上一根烟,一起看着电脑屏幕。

他觉着挺好啊,演出了一个八十年代农村青年的模样。为了这部戏,他去年就开始做准备,光是体验卡就用了几张,还搜索了大量那个年代的影像,努力学习模仿。

庄导皱眉,“不对!”

许牧当场熄了烟,想听听庄导的高见。

“哪里不对?”

是眼神,表情,还是动作?亦或是他领悟错了。

“你让我琢磨琢磨。”庄导就感觉不对,可他暂时也说不出哪里不对。许牧的演技没问题,各方面都很出色,可是演出来的效果和他想象中不同。似乎差了一点味。

他反复观看,反复思虑,猛地拍了把大腿,“你演得太真了!”

嗯?

许牧愣住,“太真了?”

庄导一脸兴奋,他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对,就是太真了。你看过剧本,剧本的核心是什么?”

这个故事的核心,老版本是批判人口拐卖。新版本则是歌颂爱情,感人至深的爱情。

许牧试着说道:“核心是情!”

庄导激动的拍着桌子,“你说的没错,就是情!女主对男主有爱情,也有感激之情,夹杂着报恩。男主对女主,最开始是同情,之后才有了爱情。我们讲情,而你却演了一个真实的农民出来。

这不行。这个故事,不在于是真实,而在于以情动人。本来就是小众题材,想要吸引观众,必然要有动人之处。现在的观众没人想要看八十年代的农民是怎么样的,他们只想看故事。所以,这个故事场景,设施,服装,言语,甚至金钱数额夸张一点都没关系,关键是你要动情,人人都要动情!

你不能真,你饰演的不是八十年代的农民,而是故事里面的农民。人们说故事必定带有夸张元素,各种修饰。而你刚刚演的,不是故事里的农民,是真实的农民。故事里面的农民不会真的去锯木头。我们不是纪录片,我不需要你真实。”

许牧再次愣住,试着问道:“导演是要我虚幻着演,锯木头磨豆粉,仅仅只是故事里面的道具,做做样子?”

庄诚导演抓抓头,“也不能说做做样子,总之就是不能真,要虚,却也不能太虚。因为这些只是故事里面的旁枝末节。如果演得太真,就会让后面的剧情显得太虚。”

说到底,还是剧本不够扎实。

生活场景演得太过真实,影响观众观感,后面的故事就难以代入。因为那些情,显真又显虚,会让观众无法代入,缺乏高潮。

就跟写小说似的,有些场面只需一笔带过,重点还是在男女主之间的情。旁的物,旁的人,都是道具。

你一个道具,那么真做什么?

许牧似有领悟。

等于是,他要演得像个道具似的,一笔带过,交代一下男主韩冲的生计足矣。至于像不像,在这部电影里面根本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