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然,明军在先前取得了清河之战的胜利,可是那毕竟是明军抓住了清军分兵以及满达海孤军深入的弱点,才得以实现击败满达海这一支孤军,可是也仅仅只是四千清兵而已——可是如今却不一样,图尔格所部足足有三万人,即便对面明军有十万人,也不至于会全军覆没。
如今,现实已经摆在了所有人面前,他们能做的便如何去善后。
“必须要前往救援!”
蒙古正白旗固山额真伊拜站了起来,他平日里很少开口,可是在如今这个关头上,却顾不得那么多,他沉声道:“大将军,图尔格大军三万大军绝不能就这么丢下不管,否则将来皇上一旦问起,咱们可不好交代啊!”
很快,其余将领也纷纷站出来,表示要进行救援。
然而,阿巴泰却始终沉默不语,他沉吟了一番,缓缓开口道:“按照溃兵的描述,图尔格的三万大军已经全军覆没,只怕现在去救援,已经来不及了。”
伊拜摇了摇头,道:“即便图尔格大军已经全军覆没,可是大将军更应该前往击败明军,方能.......方能将功赎罪。”
帐中顿时一片沉默寡言,很显然八旗将领们对阿巴泰已经有所不满,并没有去纠正伊拜所说的话。
阿巴泰脸上掠过一丝愤怒,不过很快又消失不见,他冷声道:“伊拜,你有没有想过,既然明军能够击败图尔格的三万人,那么此番贸然率兵前往,会不会让我军的损失更大?到时候若是正当如此,我军战与不战?”
“这个....”
面对这个问题,伊拜顿时陷入了沉默。
南征不同于先前的松锦大战,后者堪称是兴国之战,关系到前途命脉,而南征只是为了进一步给明廷放血——可如果放着放着,变成了一场大决战,那可就不符合这一次南征的本意了。
良久之后,伊拜叹气道:“难道就这么撤走吗?”
若说就这么灰溜溜地撤走,阿巴泰心里也有些不甘心,
他死死盯着德州瞧了几眼,才低声道:个肥丹版八不有鼻子走了......先撤退吧,若是明军再有什么动作,咱们再说
也不迟....”
所有将领都陷入了沉默,众人内心的不甘儿于如问头质一般,让空气都变得凝滞了起来,他们渴望能够复仇。
次日清晨,清军大军开始有条不紊地进行北撤,而这一现象也很快被明军哨探所发现,紧接着他们便飞速前往德州方向进行汇报。
当林敬得到消息的时候,也已经是第三天了。
“看来阿巴泰还是比较冷静....…”
林敬心中微微有些失望,他虽然判断阿巴泰会选择撤军,可是终究还是希望阿巴泰能冒冒险选择出击,别看此时的明军损失也非常惨重,真要在历城或者在德州跟清军进行纠缠,也不是不能打。
毕竟防守作战始终要优于攻城方,而林敬得益于后方的纵深能力,完全能够将阿巴泰的五万人拖瘦甚至拖垮,到时候还能继续将主动权牢牢掌握在手里。
反而,眼下阿巴泰选择撤离,林敬却微微有些牙疼。
毕竟对方不一定会真的老老实实撤离,他完全可以返身打明军一个措手不及,若是林敬真要大大咧咧一路跟随,只怕反而落入了阿巴泰本人的算计当中。
一旁的吴伟业笑了笑,“殿下,这一次能够取得这么大的胜利,已经算得上算无余策了,若是阿巴泰真有这么冲动,恐怕也轮不到他来做这个南征主帅。”
对于这一点,林敬还是比较认同的,世事不可能尽如人意,今日能有个这样的战果,已经是非常不错了。
放下了手中的情报之后,林敬转过头来继续道:“实际上,这一仗我军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少,不能完全靠着这种状态继续博下去,特别是在依靠友军方面,更是不能太过于相信他们——像这次郑鸿逵的问题,咱们要吸取教训啊!”
一旁的杨廷麟点了点头,他知道太子为了这件事有多么恼火,可以说太子下江南后就不遗余力地拉拢郑家,可是郑家到头来还是处于一种观望的态度,这也说明了郑家目前有多么不靠谱。
林敬继续说道:“眼下咱们抗虏军满员状态下也只有一万五千人,不过前线是因为底子太薄,眼下这些人好歹也是打过了一次大仗,依我看也是到了正式扩充的时候了。”
吴伟业和杨廷麟连忙躬身道:“还请殿下示下。”“先这样吧,将目前的编制先扩充到三万人的规模,一应的军官架子都可以搭起来,就从这一战当中的优秀官兵里面去挑选,至于新兵就先在山东扩充起来,等到新兵训练完成后,在纳入到抗虏军当中——”
林敬沉吟道:“想来,眼下报捷的消息也已经到了京城,咱们抗虏军扩大编制的奏章已经呈递了上去,想必父皇应该不会阻拦才是。”
等到吴伟业和杨廷麟离开德州府衙的时候,正好看见了吴三桂等候在门口,二人不由得微微一笑,相比起郑家而言,他们更加欣赏面前这位长相俊朗的辽东总兵。
吴三桂也抱拳行礼,紧接着被李继周带进了衙门,远远便看见了坐在椅子上的林敬,迅速跪下道:“臣辽东总兵吴三桂,见过殿下千岁。”
林敬微微一笑,便抬手让他起身坐下,道:“此番吴总兵远道而来,且征伐有功,及时纠缠住了要逃走的满蒙八旗主力,更是在关键的时候截住了图尔格,方能取得此战的大胜,我已经向陛下请功封候,想来不日便有圣旨赐下。”
封侯?
吴三桂顿时心中一热,连忙跪下道:“臣只是做了分内之事,当不得殿下如此厚爱。”
林敬轻笑道:“或许别人不知道你吴三桂,我可是知道你的底细。”
一听到这番话,吴三桂顿时心中一沉,后背的冷汗便淌了下来,他不知道林敬这番话到底是什么意思,若不是眼前太子依然和煦,他甚至以为自己同东虏的暗中往来已经被人给发现了!
严格来说,此阶段的吴三桂固然没有做出背叛大明的举动,可是他同祖大寿的通信往来却是瞒着朝廷的,可以说他也是为自己留下了一条后路。
林敬也不去管他反应,轻声道:“昔日大凌河之战中,你父被建虏重兵包围,若非你亲自率领家丁来回冲锋,只怕你父也做了俘虏.....”
“惭愧惭愧,臣实在是汗颜.....”
吴三桂心中又是欣喜又是担忧,很明显太子殿下对他的了解是非常深的,甚至连十几年前的一桩事都被翻了出来,那么他同祖大寿和皇太极私底下的联系,会不会已经被太子给察觉到了?
作为后世来者,林敬自然知道吴三桂在这个阶段做了什么,也知道他在日后成为了迎东虏入关的大汉奸,成为了为清廷打天下的平西之王,甚至还知道他将来跟康麻子之间的爱恨情仇......
若是从前世个人的角度而言,林敬自然认为吴三桂罪无可赦。
可是此时的林敬作为大明太子,看问题却反而没有那么简单,因为他已经意识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像吴三桂这种人实在太多太多,可以说当今大明王朝的文武大臣当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这种人,他们以自身利益为根基,只知家,不知国。
如果一味去反对吴三桂这样的人,只会将他们更早地逼到对手的怀抱当中,因为没有人是真正会无私奉献地去爱大明朝。
而就眼下来说,大明还需要像吴三桂这样的边将去守住山海关,也需要拉拢更多的明军将领,来为摇摇欲坠的大明朝牵住最后一口气。
林敬不仅要用吴三桂,甚至还要重用吴三桂,只有拉拢住这些人,才能团结更多的力量去对付东虏和流寇。
“吴总兵,你放心,此战的一应预天之都云贝典,我已经向陛下请旨,为天丁牛丹于华.”届时等你回京之时便可支取,暂时一解燃眉之急。”
听到这番话,吴三桂顿时大喜过望,在他看来这比什么封侯要更加实在,连忙跪下道:“臣替关宁军上下谢过太子殿下,有了这么一笔银钱,先前拖欠的饷银终于可以发下来了......臣这个总兵,也总算好做了一些。”
在先前的时候,吴三桂便是利用欠饷的借口,迟迟不出兵救援京畿。
林敬微微一笑,道:“长伯,我也不妨说一句掏心窝的话,咱大明朝的将来日子还长着呢,咱们之间的君臣之谊,还长着呢!”
太子是半君,因此这句君臣之谊倒也没有逾越的地方。
吴三桂内心里却是一片复杂,他能听得懂林敬的拉拢,可是也能听得懂林敬的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