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大捷大捷

阿巴泰微微叹了一口气,才开始说道:“你们都知道,在当今父汗诸子当中,你阿玛我并非最受皇上看重之人,也并非可以依靠之人,甚至往日里同皇上也有过矛盾.......可是今日阿玛却能成为征明大将军,你们知道靠的是什么吗?”

“军功?!”

博和托猜道。

“没错。正是军功。”

阿巴泰细细叹了一口气,意味深长地说道:“当今我宗室之中,军功最盛者当为多尔衮兄弟,其次便是大阿哥豪格......眼下二者隐隐有争锋之势,阿玛也是乘着皇上有意削弱多尔衮兄弟的意图,才得以凭借军功成为征明大将军,所取者正是平衡之故。”

“若想保障我阿巴泰一系的地位,将来你们兄弟几人当中,必须有一人在军功上有所建树才行。否则迟早会有一天败落下去.....昔日我属意博洛,因为他最具备这个天分,也立下了许多功劳,可是眼下博洛早死,阿玛也不得不重新找到一个继承者。”

说到这里的时候,岳乐却隐隐看了一眼大哥博和托,似乎有些诧异。

阿巴泰抓住了这么一瞬间,道:“你大哥博和托性子实在不适合,我也曾有意栽培,可是.......好了,岳乐,让你成为先锋,你有这个信心吗?”

“阿玛,儿子一定不负重托!”

跪在地上的岳乐,脸上尽管还挂着泪痕,可是嘴角却隐隐上扬了几分。

紫禁城,奉天殿。

崇祯皇帝感觉自从自己继位以来,便似乎一直走在一条充满泥泞的道路上。

一年又一年,艰难地往前走着,然而却感觉自己似乎越走越困难,而大明朝的国势也越来越衰弱,常常总有新的不幸在前方等着他。

尤其是在崇祯十五年,这一年对于崇祯的打击更大,松锦之战全面失败,开封之战全面失败,甚至等到阿巴泰进攻关内时,明军所参与大大小小的数十战中,竟然毫无一场胜利,无尽的失败让崇祯早早就白了头发。

到底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

崇祯有时候以为是朝廷内部奸臣太多,不惜清理了阉党,结果等到众正盈朝的时候,国势反而越发败坏;他有时候还以为是刁民反贼太多,于是便派遣大军剿匪,然而一年年下来匪却越剿越多,官军却越来越虚弱。

时至今日,崇祯皇帝依然不明白这一切的缘由,他只能将其归结于上天对自己的惩罚,便每日里愈发苛待自己,带头在宫中节衣缩食,甚至连衣物上都打上了补丁,他也不愿意去更换新的,这种虚构出来的受苦受难精神,使得他内心稍有一丝慰藉。

“陛下,吴三桂已经出兵,眼下快要抵达山海关.....”

“回禀陛下,左良玉依然在推脱,他甚至声称李自成所部正在围攻他,需要朝廷派遣支援.....”

兵部尚书张国维手中捧着折子,慢慢地向崇祯汇报着最新的消息。

正处于胡思乱想中的崇祯顿时摆了摆手,颇为疲惫地说道:“朕知道了,吴三桂还有什么要求吗?”

“吴三桂声称自己严重缺乏军饷、粮草还有武器,希望朝廷能够予以拨付。”

“哼,让他出兵就磨磨蹭蹭,要起好处来却毫不手软.......不过,眼下也就他出兵了,不能不给上一些好处,兵部去拟定吧。”

崇祯眉头微微一皱,他似乎像是想起了什么一般,好奇道:“太子眼下在哪里?”

“回禀陛下,自从十几天前太子殿下有一封回奏以外,便再无新的消息......”

张国维神情不由得有些忐忑,自从太子殿下提兵入山东之后,陛下似乎情绪上就有些不对劲,有时候颇为担心太子殿下的安危,可是有时候又觉得太子殿下势大难制。

果然,当崇祯得到了这个消息以后,内心里的不满顿时爆发了出来。

“他是大明的储君,可也是朕的臣子,为何不及时禀报消息?”

“这个.….....臣......”

就在张国维张口结舌的时候,殿外忽然传来了一阵喧哗声,似乎有不少人在门外吼叫,却是让崇祯神情更加不悦,他望了一眼身旁的王承恩,道:“王伴伴,你去看看到底是何人在殿外喧哗?”

然而还没等王承恩移步,只听见门外传来一声充满了惊喜的声音,似乎是首辅吴牲。

“恭贺陛下,老臣刚刚得到了一条好消息,需要启禀陛下!”

“什么好消息?进殿说话。”

等到吴牲进入奉天殿以后,才高高举起手中的奏折,一脸欢心地说道:“恭贺陛下,太子呈递捷报,我大明抗虏军于正月初八至今日以来,连战连捷,击败东虏满达海、博洛以及博和托所部,斩首四千余级,俘虏清军五千余人!”

“什么?斩首四千余人?俘获五千余人?可是真的?”

崇祯顿时激动地一下子站了起来,只是连日的辛苦使得他身形略略有些不稳,差点栽倒了下去,幸亏一旁的王承恩扶住了皇帝。

“朕无事。”

崇祯推开了王承恩的臂膀,亲自走下来接过吴牲呈递的奏疏,他满怀着激动的心情慢慢翻看着,看完一遍又看一遍,似乎十分爱不释手。

而一旁的吴牲和张国维神情也非常激动,大明朝已经很久没有得到一个好消息了,皇帝这么看重也是情有可原。

过了良久之后,崇祯皇帝才缓缓抬起了头,泪花在他的眼眶里面打转。

“好好好,我大明.......我大明终于有了今日,朕......朕实在太高兴了。”

压在他身上的责任实在太重太重,以致于崇祯皇帝没有一天开心过,他十分担心自己将来无颜去面对大明的列祖列宗,而今日这一条好消息,终于使得短暂地释放了内心的压力。

崇祯皇帝在高兴过后,内心的多疑劲头又浮现了出来,他试探性地问道:“吴姓,你可曾去查看过俘虏?”

“臣的确去查看过俘虏,确保万无一失,才来禀告陛下的。”

吴牲也明白崇祯内心的担忧,毕竟这年头大明官兵杀良冒功的事情并不罕见——或许太子不会这么干,可是难保他麾下的骄兵悍将不会蒙混太子,到时候错把良民首级当军功,那可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