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甲兵的到来,对战局的影响是极为明显的,至少原本岌岌可危的汉军八旗兵丁们重新稳定了下来,他们簇拥在孙定辽的身边,苦苦搏杀支撑着,希望能够等到援兵的到来。
李辅明终究经历过松锦大战,明白眼下绝不能慌张,他一方面调集精锐围困住城头上的孙定辽余部,使其不能正常突围,另一方面则是集中剩余的佛朗机炮,遥遥对准了即将前来的白甲兵们。
“将士们,对准冲在最前面的那个东虏,斩杀此察人人得赏!”
李辅明抚摸着自己的花白胡须,脸上透着几分锐利的目光。
一旦斩杀敌酋,多多少少也能挫东虏几分锐气,到时候并非没有坚守下去的机会。
雍贵并不知道城头上的变化,当然即便知道他也不会在乎,毕竟他同明军的交战次数非常多,遇到的那些所谓明军精锐也不在少数,几乎每战都大获全胜,这些丰盛的战果使得他心中早已生出了几分骄纵之心。
正是因为如此,雍贵才一马当先冲在了最前面,全身上下还披着一层重重的甲,里面还套着棉甲,寻常的弓箭和鸟铳很难穿透,使得他心中少了几分顾忌。
然而,当白甲兵们快要赶到城下的时候,城头上的佛朗机炮却在李辅明的命令下,已经牢牢对准了雍贵,上面的引线也已经被点燃,发出了‘嗤嗤’的声音。
“轰隆隆——”
接二连三的炮火声很快响起,城头上佛朗机炮所发射出去的密集弹丸,几乎覆盖了雍贵所处的那一片地方,将雍贵以及其余几名白甲兵狠狠击倒在地,血肉飞溅。
尽管佛朗机炮的精准度并不高,可是在这么近的距离以及这么密集的火炮面前,雍贵根本无法躲藏,超过四颗弹丸狠狠穿透了他的身体,其中一颗更是直接打断了脖子,鲜血从当中汩汩流出。
“大人!”
“大人!”
当雍贵直接被明军炮火打死以后,其余的白甲兵顿时都惊呆了,他们可是知道,如果此番出击没有任何战果,却导致主将死亡,等他们回去之后恐怕将会迎接极为悲惨的命运。
毕竟在八旗军当中,遇到这种主将战死的情况时,会有极为严厉的惩罚,如果他们不再将功补过,将来不要说白甲兵的待遇,恐怕还会被予以披甲人为奴。
很快,人群当中一名领头的将领站了出来,他神情凝重地环视了众人一眼,才沉声道:“今日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攻下墙子岭,斩杀明军将领,否则我们将无法同贝勒爷交代。”
“是!”
其余人很快重整旗鼓,在佐领的率领下朝着墙子岭方向重新扑去。
而此时墙头上的明军也都颇为兴高采烈,很明显他们击杀的那个壮汉是东虏里面地位相当高的一名将军,就连李辅明的脸上也浮现出一丝淡淡的微笑。
虽然他还不知道斩杀的是何人,可是无论如何这一次也值得了。
“将士们,此战必胜,我大明必胜!”
李辅明花白的胡须颤颤巍巍,他拔出了腰上的佩刀,率领自己仅剩不多的家丁们,站在了墙子岭的城头上,宛如一道高墙。
十一月初四,墙子岭最终依然失陷,援剿总兵李辅明坚守不退,炮杀满洲正白旗雍贵,后被清军围困,力战而亡。
“好,好一个李辅明!”
崇祯的脸上流淌出一行热泪,他一只手捏着前线送上来的战报,另一只手却忍不住擦了擦眼泪,随即望向了首辅吴牲。
“像这样的忠臣,朕要大大的嘉奖!”
吴姓连忙道:“陛下,李总兵忠贞为国,实为可叹,臣请嘉明天下,让天下人都能知道墙子岭一战,都能知道李总兵的英节所在。”
“好,就这样办。”
崇祯皇帝收拾了一下自己的心情,才微微叹了一口气,开始说起了眼前所需要面对的严峻局势。
“眼下李辅明战死墙子岭,北方再无险关可守,这怕这一次东虏入侵将会重演旧事......上天何其薄朕......”
说到这里的时候,崇祯的眼泪却是又快流出来,实在是因为每一次东虏的入寇,都无异于在大明朝在崇祯的身上放血,损失极为惨痛,而且每一次入寇之后,朝廷的威望也都会再降低许多,长期以往,天下人自然也就不再思明了。
面对这个艰难的问题,兵部尚书张国维只能硬着头皮站出来,他轻轻拱手道:“回禀陛下,眼下京畿之地难以据守,不如......”
“不如什么?”崇祯的脸色变得有些阴沉起来。..
“不如选择迁都南京,以图将来。”
张国维终于咬着牙说完了这一句话,而当他说完之后,整个大殿中却陷入了一种极为诡异的气氛。
说起来,迁都并非是一个新鲜话题,实际上从成祖迁都京城以来,大明朝便一直持续着迁回去的声音,只不过一道祖制压在上面,使得这个声音并没有成为主流。
自宋元之后,江南地区作为为全国经济中心的地位日益巩固,从当时的人口分布来看,大都路的人口只有四十万人,而江浙地区的杭州路就有一百八十万口,苏州地区的平江路则有二百四十三万口,南北差距非常悬殊。
因此,当年朱元璋能够得以自南向北完成统一大业,同样也是因为当前局势处于南重北轻,只是大明虽然成功立国,可是来自草原的势力无时无刻不在窥伺中原,希望能够重造大元,在这种情况下,朱棣选择迁都,从一开始便具备十分重要的战略考虑在里面。
“天子守国门”固然悲壮,然而时移世易,大明国力逐渐衰弱,军事建设也慢慢落后,定都京城的弊端便逐渐暴露,像土木堡之变便是一个绝佳的案例,当朝廷大军溃败之后,勤王军未聚集,瓦剌就已经长驱直入围攻都城,如果建都南京,这本身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
后来随着瓦剌和鞑靼的崛起,北方边境便越来越不安稳,直到满洲崛起之后,京城更是日夜以防寇为事,所耗费的钱粮不知几何,甚至都要拖垮这偌大的帝国了。
因此,在这种严峻的环境下,很早就有人向崇祯建言过要迁都了。
可问题是,崇祯能迁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