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报纸上的内容

其中一个板块印着一篇苏轼的孤篇,并且还有着柳清薇写的点评和赏析。

所谓孤篇,便是那种不太为人所知的文章,但是不为人所知,却不代表水平不够。

古时候的文章流传,一直便是一个大问题,毕竟这时候又没有朋友圈,微博什么的,那位大才写了个什么文章一上传,便有无数人追捧。

以前的文人书写文章诗作,并非是为了出版刊印后贩卖,而是分为几种形式。

最多的,大概便是呈示寄赠,最出名的作品大概便是李白的那两首,《赠汪伦》、《沙丘城下寄杜甫》还有孟浩然的《秋登万山寄张武》。

其二便是投诸名流,简单来说便是许多文人士子,为了获得声誉,顺利及第,往往会把自己的得意之作献给当时的名流,以显露自己的才华,提高自己的身价。

再有便是一些酒席上流传开来的文章诗作,有好事者记载下来,便也流传开来。

可无论是什么方式写出来的文章诗作,只要不是专门为了刊印出版的文章,其后续留存便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许多文章,干脆都只有当时写下来的一篇孤本,除了当事人,根本便无人见识过。

而这些孤本,有些消失在了历史之中,有些这辗转腾挪到了一些书香世家,或是豪门大户的手里。

这就是为何,寒门难出贵子,而越是有传承的豪族,就越容易出才子的原因。

毕竟寒门子弟,即便是有钱读书,所能读的书籍也不过是单纯的四书五经,而真正有底蕴的豪族家里,家中藏书不知多少。

比如李泰,便曾在李善长的书房中翻到过一本,朱熹亲笔撰写的《四书集注》,世上仅此只有一本,却又有多少人看过呢?

所以李泰觉得,与其放任这些孤本和孤篇留在这些豪门大户的家中生灰,然后不知何时毁在了意外和战火之中,还不如他刊印在报纸之上,既可以吸引那些没有机会阅读这种孤篇的读书人,又可以广而传播,让前人心血,避免消失的莫名其妙。

这些文章可都是文化瑰宝,也算是李泰给后世人留下的一个宝藏!

而李泰第一个用来薅羊毛的,自然就是他老爹李善长,李善长跟着朱元璋当了这么些年的官,不知道收藏了多少本孤篇古籍,也足够李泰用一阵了,如今被李泰刊印在第一期报纸上的,便是苏轼的一篇不为人知的文章,基本没几人见过。

至于报纸背面的另一个板块,同样是为读书人准备的,也是柳清薇自己的心血,上面写了一篇自己编写的词令小调,柳清薇特意在上面标注了韵调,这要是放在后世,大概是相当于歌词本?

另一张报纸同样也是四个板块,一个写百姓生活中最关心的事情,如粮价菜价,招工信息,还有司天监根据历法所预测的天气情况,虽然出错的概率有些大但李泰还是坚持着写了上去。

至于另外三个板块,如今还是空白,其中有一个自然是留给罗贯中在上面连载小说,而另外两个,李泰一个是打算用来写蹴鞠比赛相关的新闻,而另一个便是广告位。

虽然李泰并不想依靠报纸赚钱,这东西在他手中最重要的事情还是发挥媒体的职能,但是若是招商的情况客观,李泰大可以将报纸的订价放的更低一些,这样可以扩大用户群。

同时,广告也是推广商业的一部分,想要推动资本,建立一个健全的商业体系,每一个部分李泰都不想落下。

“这里预留的地方,便是想将先生所写的小说连载在上面,即可帮助我这报纸培养阅读习惯,亦可帮先生您的作品让更多人看到,此乃双利之事,不知道先生意下如何?”

罗贯中沉默了,他翻来覆去的观看这一张半的报纸,越看越是心惊,以他的眼光,不难看出,这份报纸蕴含的惊人力量,以及市场潜力。

正如之前李泰所说,罗贯中以前也成功出版过书籍,但是却只卖出去了几百本。

而罗贯中即便不是个贪钱之人,却也想让自己的作品被更多的人看到。

如今大明民间最为畅销的话本小说,据说刊印贩卖了几万册,再加上盗版的流传,大概能有十几万。

原本罗贯中以为,自己的小说即便能够刊印,可以卖出这个数量便已经足够让其满意了,毕竟识字的人本就不多,且小说终究不是大道,最为庞大的识字的群体,也便是那群一心功名的读书人,想来也不会抽出时间来看闲书。

可现在罗贯中看来,这种报纸,若是卖价不贵,即便是他,也想,每日买上一份,而且内容涵盖的群体,从商人到百姓,再到读书人,可以说是无所不包。

自己的小说若是真能在这上面连载……

他或许可以用另一种方式名流千古,万世垂青!

当不了诸葛亮,做一个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小说名家,似乎也不错……

罗贯中越想越远,毕竟他对自己的小说确实十分有信心,再加上报纸这个极佳的平台,实在是让罗贯中心动。

“你这报纸,卖价如何,毕竟是新鲜东西,若是卖价太高的话,想来那些贫苦百姓,应该不太容易接受吧。”

罗贯中试探性的问着,却也是他最担心的问题,这报纸虽好,就连他也动心,但若是卖价太高的话,对他小说的传播性确是有很大的影响。

李泰闻言,微微一笑,知道罗贯中这是心动了,急忙趁热打铁的说道:“卖价不会超过十文,不过是一顿饭钱,一周两刊,寻常百姓也是能负担的起的。”

“十文,倒也是不贵,只是怕这前几刊不太好卖啊。”

罗贯中现在甚至开始主动的帮着李泰担心起了销量的问题,更是让李泰满意,因此笑道:“先生放心,这第一期和第二期的报纸,我决定了,刊印十万张,免费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