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你回来了!”
当柳清薇发现身后之人是李泰时,先是松了一口气,而后脸色有些羞红的说道。
又是熟悉的开头语,让李泰有些无奈,毕竟每一次柳清薇说这句话的时候,李泰总是有种错乱感,毕竟语气太恭敬,仿佛下一句话就是:“您是先吃饭,还是先洗澡!”
“回来了,写的怎么样了?”
李泰没有在这个话题上过多展开,而是直接避过,开口问道。
柳清薇所写的,就是李泰即将刊印的第一期报纸,一些新闻闲料已经由杨宪组建的情报组织送过来了,不看不知道,李泰也没想到小小一个应天府,竟然能发生这么多趣事。
应天府江宁县的县令判了个冤假错案,被苦主堵着衙门破口大骂,本想差捕快抓捕,结果人家老爹是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老兵,还当过朱元璋的侍卫,虽然没捞到什么官职和好处,如今依旧是个平头百姓,但手里恰好有朱元璋当时随手赏赐的一只酒杯。
圣上所赐,一个县令也得罪不起,毕竟人家要是将杯子摔倒他衙门门口了,即便这事可能都传不到朱元璋耳朵里,他都讨不得好,只能让人堵在门口骂了七八天,最后重新翻案,知县道歉才算是了事。
这种事情其实在应天府屡见不鲜,朱元璋是个念旧情的,不少和他一起的同乡,都受过他的救济,所以很多看似无官无职的寻常百姓,说不得家里就有什么朱元璋是送的东西。
再有就是某家的大才子和别人争风吃醋,被人打花了脸,某豪绅家里小妾和家丁私通,还想谋害豪绅霸占家产。
种种新闻大瓜,精彩和狗血程度一点都不比后世差,再说了,李泰这些消息,还个个保真的,可不想那些营销号,断章取义,不作任何调查就可以看图说话。
而这些消息,经过柳清薇的文笔润色,更显生动和有趣,只是李泰看了看后,却直接将柳清薇所写东西放了回去,摇头说道:“不行,需要重新改一改。”
柳清薇闻言顿时面露失望之色,一是因自己的劳动成果被李泰否定,二是因这否定之人乃是李泰。
“妾身知道文笔比不上公子,妾身会继续努力的。”
李泰却又是摇了摇头,说道:“不不,放弃你的文笔,别用那么多花团锦簇的词,将文章写得直白一点,通俗一点一些,反正是让人一看就能明白最好。”
“啊?”
这一回,柳清薇有些不解了,这写文章即便不要求锦绣文章,却怎么反而要求越直白越好?
“啊什么啊,就照着我说的做。”
“哦!”
柳清薇小声应了一声,只不过并未提笔,而是有些疑惑的问道:“公子,你让妾身所写这东西,想来是要刊印售卖吧?”
“是啊,怎么了?”
李泰没觉得此事有什么不能说的,毕竟柳清薇是他先选定好的报纸主编,他自然要讲清楚诉求。
柳清薇柔声说道:“公子,妾身只是举得好像有些不妥。”
“有何不妥?”李泰皱眉问道。
柳清薇缓缓道:“公子让妾身所写这些,多为市井消息,读书人当是不大关心的,妾身怕公子的刊物卖不出去多少。”
李泰依旧皱眉,他也担心过这个问题,但是他是觉得,了解消息接收新闻,应当是每个人的本能,再说看一份报纸又花不了什么时间,效果应当不至于像柳清薇说的这般困难。
只不过李泰没有明说,但关李泰表情,柳清薇心中便猜到大半,因此又一次开口言道:“公子这报纸打算作价几何?”
“十文,不过是一顿饭钱。”李泰照实回答着,这个数字也是李泰精心计算过的,高了,李泰害怕卖不出去,或者成为富贵人家的专属。
好在如今造纸术和刊印技术发展到大明,已经十分高效且低廉,书籍的价格也降低了不少。
这也是为何都说是唐诗宋词元曲,而到了明朝的文化就变成了小说。
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便是纸价的降低,这才有了长篇出版读物,不然若是像唐朝时,白居易都已经当了官了还要吐槽纸卖的太贵,都快要写不起诗了,那一本动辄几十万字的大长篇小说,这造价都要几百两,又有谁能买的起。
而且李泰也有比这个时代更加高明的刊印技术,并不是活字印刷,这技术宋代时就已经有了,而是真正的油墨凸点印刷机,虽然需要人工手摇,还有一些其他的工作,完全比不上后世纯自动的印刷技术,但对于这个时代来说还是领先太多。
只不过机器还没有造出来,还是那个问题,这玩应原理很简单,但是找不到合适的材料和能加工这种材料的能工巧匠。
李泰觉得工部可能有,所以打算过几日看能不能靠着李善长的名声,去工部借两个巧工回来。
但是这些,都是李泰敢将报纸定价这么低的底气,却不料柳清薇听见李泰所说的数字之后,竟然又摇了摇头,说道:“太贵了。”
“嗯?”
李泰不解,而柳清薇则说道:“公子你也说了,十文钱,正是一顿饭钱了,若是自己开伙,价钱会更低,这报纸上若只是有这些内容对于百姓来说似乎并不是必需品,毕竟许多人连自己都养不活,又怎么会在意别人活的怎么样呢?”
“这样一份报纸,读书人感兴趣,百姓们感兴趣,却又会觉得不值得,我是觉得公子此法,欠缺考虑。”
李泰不说话了,他竟然有些被柳清薇说服了,而往常这种三言两语说服别人的往往是他自己,而今日却轮到了他。
可是这报纸不办也不行,李泰还是觉得改造大明,除了物质,思想上同样不能放下,或者说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而传媒也就是报纸,自然便是潜移默化改造百姓思想最好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