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府布政司,赵寅,时任应天府布政使,也便是整个应天府,天子脚下所有百姓们的父母官。
一个从四品的官职,但因是在应天府任职,却也代表着此官位不可随意用品级衡量。
毕竟天子脚下,京中住着的人,太多太多的大人物,因此这个位置可以说十分特殊。
所以赵寅自从被调任到这个位置之后,便一直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的,生怕在不知不觉间得罪了那一位惹不起的大人物。
可谁知道,天有不测风云,仿佛是老天故意和赵寅作对一般,即便是赵寅如此小心,麻烦却还是找上了他。
一方是不再明面上露面的国舅爷,另一面是权倾朝野的韩国公,内阁首辅。
这两方,无论是那一位都不是他赵寅能得罪的起的,可该死的,为何偏偏这两位大神斗法,非要将他一个小小的布政使给牵扯进去呢。
心中不满和委屈,却还是要想办法,而赵寅所能想到的最好办法,那就是摆烂……
没错,就是摆烂。
两方既然都得罪不起,那他就什么也不做,那方也不偏帮,直接将李泰请回来,既不审也不关,而是送入厢房,好生伺候。
此时的赵寅已经褪去了官服,将衙门大印收好,。
你们斗去吧,爱谁赢谁赢,老子不干了!
这就是赵寅的想法,此时赵寅便一身常服,瘫坐在大堂的椅子上,留恋的抚弄着自己根本还没穿几个月的官服。
就在这时,一名差吏突然走了过来,看见此人,赵寅顿时大怒,言道:“我都说了多少次了,不见,不见,我谁都不见,老子我明天就辞官,你让那小子老实待着!”
那差吏正是押送李泰来此之人,并且李泰三番两次示意他想要见赵寅,他不得不来回的通报,而赵寅自然是拒绝,几次来回之后,赵寅自然是没了耐心,这才如此失态。
而差吏被赵寅骂了一通,也不敢生气,只得讪笑一声,随后从怀中掏出一张纸条,说道:“赵大人,这是那位让我交给你的,说是你看过之后就肯见他了!”
赵寅闻言皱眉,下意识的伸出手,可是就在手指要触碰到那张纸时,便犹如触电了一般急忙缩了回来。
“看不得,看不得,你将这东西送回去,那小子再说什么话也不要理,听清楚没有?”
赵寅还是做不得决定,只得无奈的嘱咐着。
那差吏则是摇摇头,答道:“那位公子猜到赵大人你会这么说,因此言明,赵大人你只需要看了这张纸,他绝不会再为难赵大人你,还会送赵大人你一笔大机缘!”
赵寅又开始犹豫了起来,此时便体现出来名声的重要性,马成乾是什么人,赵寅虽然不太清楚,但是马成乾的行事作风多有耳闻,这才是为何赵寅选择两不相帮,同时也没有对李泰施行严刑逼讯。
因为赵寅知道,即便是他真的按照马成乾的吩咐办事,多半也捞不着什么好处,还平白得罪了李善长。
可是李泰则不然,一首石灰吟,让李泰的名声在此辈读书人之中极为推崇,都当李泰是个德行高洁之人。
而李泰又如此信誓旦旦的说只要赵寅看了这纸条,不但不会为难他,还有一场机缘送来,赵寅下意识的便信了大半。
毕竟这官当得好好的,谁又愿意莫名其妙的丢了呢,赵寅年纪又不大,堪堪过中年,便已经坐到了这个位置,这要是在往朝历代,那都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赵寅也是沾了大明尚未开科举,且天下待兴,到处都缺人确官,这才有这种升迁速度。
加上赵寅的履历很好,不出意外,再在这布政司任职两年,便会外调到地方,再熬个几年后,只要不出什么大差错,赵寅便会重新调回京城在六部任职,官职也还能再往上升一升,若侥幸立了大功,说不得那内阁之中也有他的一席之地!
这样大好的前程,说没了就没,赵寅自然是不甘心的,正是因此,此时李泰的这个纸条,对于赵寅来说自然是诱惑十足。
深思熟虑了许久,终于是对前程了渴望打过了身家性命,毕竟只是看看而已,又不代表马上就会死。
一把接过差吏手中纸条,翻开之后,却发现上面没有什么长篇大论,上面竟然只写了六个大字。
包龙图!
大明律!
赵寅看了两眼,随后便失望的将那纸条仍开,心中失望无比。
他还以为李泰会有什么妙计,可以解了他两难之法,给出这六个字又有什么用,想让他效仿那宋朝的包拯么?
只是突然,赵寅的呼吸便是一顿,重新将那写着包龙图和大明律六个字的纸条拿了起来,他突然明白了李泰到底想要表明什么意思。
包拯的名声大的很,当然并不是后世所熟知类似名侦探一类的名声,那只是一些文艺作品中的杜撰。
历史上的包拯可不会断案,但是铁面无私却是真的,宋时包拯时任权知开封府,这个位置其实就是和现在的赵寅一模一样,同样是京师的知府,所管的也都是那些王公大臣,自然不可避免的也遇上过类似赵寅如今所经历的事情。
而包拯的选择则是十分聪明,什么皇亲国戚、达官显贵,只要犯到了包拯手上,一概依照律法执行。
而正是这种铁面无私,非但没有让包拯遭受针对,反而变成了一个人人都怕的瘟神,史书上的记载是“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而这便是包拯的聪明之处,他最先认清楚了矛盾主次,在其位谋其政,不需要考虑这么多,他真正只需要负责的,只有当时在位的皇帝宋仁宗赵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