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青霉素

柳清薇的高烧在这个时代可以说是药石难医的程度,若是不管不顾,柳清薇即便能留得命在,也非要烧傻了不可。

因此李泰就算是想救,也无法去找郎中,只能使用一些危险的手段。

一向十分惜命的李泰,对于这个医疗条件不佳的世界早就做了许多准备,只不过因为十分注重锻炼,这些手段倒是尚且还未用上。

李泰从书柜里掏出一个密封的瓷瓶,以及一个自制的针筒,针筒其实很好做,只是这瓷瓶中装着的东西才是最珍贵的东西。

李泰研制了整整两年的时间,才费尽辛苦的弄出这么一小瓶。

而这瓶子里装着的也不是别的,正是青霉素!

青霉素,作为后世现代医学史上最伟大的一样发现,可实际上很早就存在于中华文明中。

唐朝时,便有记载,长安城的裁缝会把长有绿毛的糨糊涂在被剪刀划破的手指上来帮助伤口愈合。

虽然那时的人并不知道,那些长有绿毛的糨糊其实是含有青霉素的作用,但这也代表着,在这个时代,李泰同样可以制作青霉素。

而这一瓷瓶,便是李泰这两年的全部收获,好在如今抗生素并没有被滥用,只需要很少的计量便足够。

用自制的针管给柳清薇注射了稀释过的青霉素,再之后李泰便也没有办法了,能不能活下去,就纯看柳清薇自己的命了。

青霉素又不是万能药,有退烧的效果却仅针对细菌性感染导致的发烧,若是病毒性的,那就不好使了。

第二便是李泰又没有条件来给柳清薇做一个皮试,因此他也不知道柳清薇会不会对青霉素过敏。

只不过李泰在一旁守了一会,见柳清薇的呼吸依旧平稳,才算是放下了心。

若是柳清薇没死在高烧,反而是因青霉素过敏而致死,那乐子可就大了。

柳清薇躺在李泰的床上,李泰看着她惨白的小脸,而后陷入了沉思。

不愿与她有太多瓜葛,是因为这女人太聪明,而李泰怕麻烦,现在救她,是因为无法见死不救。

只是再之后的问题,李泰就考虑不到了。

只不过柳清薇这位奇女子的出现,倒是让李泰有了一个新的想法,走到书桌前,铺开纸币,在上面写下了两个大字。

邸报!

之前李泰觉得想要改变大明,十分自然的便打算从物质条件开始,可如今看来,解放思想似乎也是改变大明的一条路。

历史上的工业革命的前提实则是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推翻了封建和宗教的权威性,建立了朴素的科学观念,所以才导致物理学、工程学的理论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这才引发了工业革命。

而在启蒙运动之前,同样有一次解放西方人思想桎梏的运动,那便是文艺复兴,二者同样是反封建,反宗教的解放人类思想的运动,只不过发生时间不同,侧重点也不同。

如今十四世纪中期,大明初立,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已经开始渐渐兴起,而李泰倒不是想照着西方的路在大明重新走一遍。

只因为类似文艺复兴的运动,早在两千年前便已经在这片土地的上发生过了,那就是诸子百家。

文艺复兴突破了宗教的限制,那些人文学者们着复兴古罗马、希腊文化的旗号进行的以人权反神权,以科学反蒙昧的思想运动。

而诸子百家同样导致了春秋战国时的氏族社会解体,理性主义高涨,文学艺术相继从祭神礼制中解放出来,不再作为宗教政治的记事、祭神等文献,而开始关注人本身。

二者都对当时的文化、艺术、制度、经济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当时的诸子百家若是继续争鸣下去,没有人能想到现在应该是个什么样的光景。

可直到儒家这个最适合封建统治的学说出现,这一切便戛然而止,但是虽然停止了,却毕竟出现过,且当时那些学说如法家、道家、农家的某些方面也容纳进了儒学体系之中。

也正是因此,李泰不需要在大明再掀起一次文艺复兴,而是直接筹划启蒙运动。

解放思想,传授知识,除了办报纸以外,李泰再想不出第二个更合适的办法。

只不过这办报也讲究个方式方法,就这么直白的将科学观念以及基础的物理化学知识写上去,对于现在大明这群读书人恐怕没有半点的吸引力。

李泰在书案前沉思许久,而后便在邸报的

科举!

可以说科举便是世间绝大部分读书人的终极目标,这群读书人为了能科举成功,入朝为官,可以将全部心思投入到程朱理学之中,将八股文玩出个花。

可你要说他们又有多相信朱熹的那些存天理灭人欲的反人类主张,却也不见得,绝大多数人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表面上说一套,背地里做的却是另外一套,无非就是为了当个官罢了。

可既然这些所谓读书人能为了当官,而将四书五经倒背如流,其中每一句,每一个字都能找出好几种含义,那必然便也可以为了当官,去弄明白热力学定律和万有引力的……

只需要在科举的考题上在这方面有一些侧重,而后便再不用做什么事情,他们自己便会主动研究这些东西。

所谓发挥主观能动性,大抵便是这种东西。

而李泰想要促成这一切,毫无疑问,通过自己那身为大明首辅,文官之首的便宜老爹便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途径。

只不过即便是有所侧重,也要师出有名,李泰又是深思了许久,又接连写下来两行字。

格物致知,以及墨家!

格物致知就很好理解,便是李泰那日与宋濂辩经所说的那一套理论,李泰大可以将朴素的科学观念揉进其中,讲明科学同样也是圣贤倡导的学问,而这套理论想要大行其道,想必身为大明文坛魁首的宋濂应该能给李泰提供不小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