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震惊三方

“瞬秒东瀛武士!”

“以一敌百,无人可敌!”

“尽诛一千五百多名东瀛倭寇!”

……

看着书信呈报的一幕幕不可思议的景象,整个太和殿直接陷入了一片死寂。

我大明的军队什么时候这么牛叉了?

竟然在不到两个时辰的时间全军覆没了一支数量有一千五百多人的东瀛正规军?

而且作为状元郎的文职魏广,竟然带头冲锋?

不仅如此,此次的对战倭寇中,南京卫指挥使、南直隶军务参赞兼兵部尚书、南京城镇守太监竟然精诚团结?

不管是哪一幕,都给人一种如梦似幻的不真实感。

而串联这一切的,则是那个突然出现的天子骄子,那个俊美如妖的少年……

围绕着他,不仅南直隶那边的各方拥趸能够团结一心共抗倭寇,就连此时金銮殿的三方巨擘,也是为了这个少年乱了方寸……

一切的一切,简直像是一场梦。

梦过后,整个太和殿顿时激动一片!

“恭贺陛下,恭贺魏公公,恭贺杨大人!”

“陛下,我大明能得到如魏广这样的文武全才,实乃我大明之幸啊!”

“陛下,这魏大人先是以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赈济兖州的仁举,然后又统帅我大明将士全歼倭寇……陛下,这是天佑我朝啊!”

……

这些话本来是东林派的专利,可是到了现在,不论是阉党、东林还是中立派,纷纷围绕着魏广大加称颂。

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会让南京城三巨头拧成一股绳,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如果说赈济兖州主要是他们东林党的功劳的话,那么此次歼灭倭寇,可是有阉党、东林以及中立派共同的功劳。

魏广不偏不倚,让每个党派都分了这前所未见的功劳,单单这一碗水端平的劲,就值得他们大赞特赞!

而且先是见识了魏广的文才,现在又看到了魏广的武艺……

怪不得杨涟会如此看重这个年轻人,而魏忠贤也不遗余力地想招揽魏广加入他们阉党……

还是他们两个眼光毒辣啊!

从这些人的眼神中魏忠贤大致猜到了他们的想法。

可此时的“九千岁”则是包括天启帝和内阁大学士中看起来最淡定的那一个。

毕竟对于魏广恍若天人般的存在,他早已震惊过、激动过了……

只是教授他“七探蛇盘”不过是为了让儿子自保,可是仿佛是上苍故意对他的试炼,这马上便遇到了倭寇来犯……

如此机缘加上儿子那份不惧生死的冲劲,天时地利与人和俱全,就算是不成功都难!

这里面虽然有自己给他的武艺和武器,可是说到底,直面挑战是他自己的选择!

所以最终成就这番伟功的,无他,而是魏广自己的本事!

不得不说,有了如此麒麟之子,做他的老子……多是一件美事啊!

脸上冷冰冰,心里却是美滋滋。

你们就使劲夸吧,你们大加歌颂的那个人,可是我儿子啊!

只是不同于魏忠贤刻意保持的冷静,内阁大学士杨涟和天启帝朱由校却是越来越懵逼。

尤其是杨涟,他知道这魏广不仅文采斐然,而且心思机敏,更是东林书院的死忠粉丝,如此优点已经让他成为东林党新生代无可撼动的翘楚!

可不曾想,他竟然还是个千人敌!

这……

杨涟快高兴疯了!

要知道他们东林党的软肋就是缺乏军事人才

如果说太平世道还好,可是这几年大明的九边是越来越不太平了……

随着战争的拉近,到时候整个大明庙堂的格局一定会发生改变。

那个时候如果自己拿不出抵御外敌的有效对策,不用魏忠贤他们落井下石,东林党在天启帝以及其他朝臣甚至整个大明的子民心中的地位,肯定会大打折扣……

如此之下,若是阉党或者中立派有能征善战的武将出现,那么东林党既定的巨无霸位置就真的受到威胁了……

这也是最近以来几个东林大佬的心病,可现在好了!

此次有了魏广这样的文武全才,谁还敢说他们东林党只会耍嘴皮子不会打仗?

难道是上苍真的听到他每日的祷告了吗?

既是顺天承运,令自己得到如此天纵奇材,别说阉党,别说魏忠贤,在魏广的地位越高,所建功绩更盛之后,就算是大明的天子……

也不得不给自己低头!

想象着不久的以后自己将一人之下,不,应该是万人之上的英姿……

想到这里,杨涟看天启帝和“九千岁”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他知道自己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把魏广不停的往上推!

推到一个足以左右这太和殿形势的位置!

最好是能和他并肩而立,如此,就算是魏忠贤想撕破脸在这金銮殿上对自己不利,他也要先过了魏广这一关才行!

杨涟的算盘是打疯了,而天启帝朱由校想着想着,倒是有一股想哭的冲动。

因为脑畔处,清晰出现了自己和魏广的第一次会面时那个少年所说的那些话……

那一次,他是为听到如魏广所说的那般忠烈直抒而共情动容;而此次,他知道当时对魏广评价的那个“国士无双”竟然应验成真!

如果说赈济兖州有杨涟把关,虽然表面困难重重但是实质执行起来并没有那么多的难度的话,可是以一个月的时间把赈济的粮食分发到每一个灾民的手里,同时还没有发生习惯性的吃拿卡要已经算是一个奇迹的话……

而此次以不到两个时辰直接全歼东瀛来犯者,如此战绩,简直匪夷所思,可称神迹!

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朱由校知道此时大明军事的羸弱。

他虽有振兴大明军队之心,为此还专门联系到了如南京卫指挥使等一些还算忠心的将领,不过随着深入的了解,朱由校意识到单单激发几个将领的爱国热忱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只是江南周边的军事后勤掌握在东林党人手里这一点,就已经卡死了大明天子。

如此情势面对东瀛一千五百名正规军,你拿什么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