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第 103 章

西戎开战很突然,对肃城糖业的影响,是李洵先前没有考虑到的。

毕竟去年只有五百亩地的耕种面积,生产出来的糖完全不够经销商分,在预订阶段就已经售出了所有的产量,制糖作坊除了冬季生产的那几个月,后面没有原料也几乎是都是停工的。所以即使后来嘉佑帝下令封锁肃城的商贸,也没对糖业产生任何影响。

今年却是整个肃城,有接近十万亩的土地,都在夏收后选择了种植甜菜。如今面临的销售压力完全是天壤之别。

若不能为这些糖打开一条销路,肃城的糖业发展,很可能就此夭折。

“郡王,糖厂还要继续制糖吗?甜菜最多保存到夏天,若不制糖,到了夏天很可能会腐坏发芽。”

“可要是继续制糖,那么多工人要发工钱,柴火石灰等耗费也不低。”

廖泽田苦恼地道。

李洵想了想,问:

“糖能保存多久?”

这方面廖泽田倒是进行过探索,回答道:

“和甜菜一样,也只能放到夏天去。夏天太热,霜糖会化,影响品相。黄糖到了夏天虽然会化,待天气没那么热了,却又能重新凝结,倒是不影响食用,可黄糖价格本就低廉……”

李洵记得后世虽然食用白砂糖一般标注只有一两年的保质期,但国家糖库却是七八年才更换一次库存。这足以证明,只要避免了夏季的高温,尽量密封,糖是能放很久的。

“制糖厂不能停工,照原计划正常制糖。工人工钱和其余材料的耗费,你继续到郡王府支应便是。”

又让廖泽田拿一桶糖做个试验,在生火的房间里模拟夏季高温,然后把糖桶周围放上冰块,看是否能保证白糖不融化。

若是能,今年冬天,便拨一些人去尽量多修些冰窖,用于以后的夏季成品糖保存。

另外,如今在制糖的时候,可以在最后一道工序上做些改变,直接熬制成更大块的的冰糖,而不是磨成更细小颗粒的霜糖。

糖块更大,相对也会更容易保存。

不过,这都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

如今最要紧的,还是得为肃城糖打开销路。

打发走廖泽田,李洵看着墙上的舆图找销路。

西边和北边,以目前的形势都不用想了。

东边基本上都是边城,若通过刘渊那边想想办法,货物倒是能流通,但终究人太少,又贫瘠,购买力非常有限。

最终还是得落到南边。

大启六七千万人口,如此广阔的市场,就算是他打通一切障碍,得到北边沙国以及西边波斯,大秦等地的市场,也赶不上一个大启。

但嘉佑帝因为对他的厌恶防备,下定决心要封锁肃城的商路,这才失去了这个广袤的市场。

他不想打自己人,那就只能任其封锁。

以往是影响不大,也就听之任之,可如今已经关系到了肃城的经济支柱产业,便必须要想想别的办法了。

……其实如果事情的发展真如他推测的那样,那便不需要动用刀兵,只需要上一封折子便能解决。

但形势究竟如何,还需要再等待观望一段时间。

看着京城往东几百里的,由北向南那长长的海岸线,李洵不由叹了口气。

若他的领地在海边,造船出海一切便迎刃而解。

若能出海,不仅能进行海上贸易,说不定还能远渡重洋,将高产作物玉米,土豆,红薯引进回来。这样一来,又怎么会像如今这样,费了老大的劲儿,才将亩产量从八十一百斤提到一百五十斤左右。

不过,这些目前他也就只能想想。

当初出京的时候,手中的实力太弱,必须得先得到有硝石矿的肃城,造出火|药武器,只能往北疆内陆选。

现实点说,若打不开大启的市场,最容易的得到的市场,便只有北边的沙国了。

毕竟要去西边的波斯大秦,便得先越过高旗的大启驻军,再打开西戎的国门。

而如今北戎实力大损,且绝大多数的兵力都在鼎德与清河战场上,他要向北发展,面对的阻力相对要小很多。

当然,也仅仅只是相对。

要向北发展,得越过危险重重的山地,面临北戎的濒死反扑,这样的一场仗,同样会造成很多牺牲。

看来看去,竟是今年甜菜种植面积过大,才会造成如此难以消化的销售负担。

李洵脑海里生出一个念头,明年是不是应由官府出面调控,有计划地缩小甜菜种植面积。

毕竟甜菜这东西,实在是太高产了,根本不需要种植那么多亩地,就能提供很多制糖原料了。

等等……高产……

甜菜不就是他心心念念的高产作物吗!

随便种一种,都能亩产量千斤,若再注意一下施肥浇水,再翻百分之五十也不是问题。

直接比种植谷物的产量高出了十倍啊。

因为它的品种导致它并不太受人们欢迎,人不喜欢吃,他一直以来竟是忽略了这件事。

他匆忙翻出昨天刚批阅过的军马监条陈,仔细看上面的内容:

燎原军马监说,因为去年制糖剩下的甜菜丝很受军马喜爱,所以希望今年能调拨军队和民夫,继续将制糖厂的甜菜丝运到燎原当饲料。

大约是觉得太过耗费人力,担心他不同意,这条陈上还说,去年军马的草料里混着甜菜丝吃了两三个月,最容易掉膘的冬天还贴了膘。

李洵眼中流露出惊喜的光芒来。

以前他只知道甜菜丝是蔬菜,应该可以喂马,却没想到还有如此大的作用。

若燎原军马监所说是真的,既然甜菜丝可以让军马贴膘,是不是也意味着它能催肥其他牲畜呢?

毕竟牛马羊猪这类牲畜,在食谱上是有一定类似性的。

要是甜菜丝也能喂猪和羊这种用于食肉的牲畜,那广泛种植甜菜,便不仅能制糖,还能促进肃城等地的养殖业发展。

如今的肃城等地,虽然百姓们已经没那么容易陷入饥荒,但想吃肉却依旧不容易。

一方面是收入所限,不舍得买肉吃。另一方面,是市场上的肉类供应本也不多。

北疆粮食产量低,百姓们的耕地又多数是租的,既要交租又要交税,人吃尚且不够,自然是不可能像是后世的农村那样,家家户户都可以随意养猪养羊。

别说是猪这种每天能吃很多的家畜,就连养鸡的都没多少。

因为粮食少,春夏之际,就连野菜野草也会被饥荒边缘的百姓吃光,又哪来的东西喂牲畜。

如今西戎再被封锁,军队的肉食供给尚且可以通过两大牧场进行保障,民间的肉类缺口却会进一步扩大。

但百姓们今年的收入明显增加,对肉类的需求量是必然要上升的。

尤其是到了年节时期。

这么一算,今年过年,民间在肉类购买上,也得像去年对待粮食一样,进行限量供应才行了。

所以,发展养殖业是势在必行的。

如今人的粮食已经够吃了,那么春天夏天甚至秋天,都能在外头割野草野菜喂牲畜,若甜菜能喂猪羊,野外食物匮乏的冬天和初春,便能以甜菜为主。

以甜菜的高产,哪怕只种植两亩地,每家每户养一只猪,都完全不成问题。

“来人,立刻去制糖厂调一百斤熬糖后的甜菜丝来,运到城中的养殖场。”

吩咐完这些,他也带着十来个亲兵,骑着马赶往城中的养殖场。

这是一间民办的养殖场,主要就是收用军中和其余各大衙门,酒楼,还有工坊等地的泔水养猪的地方。

因为泔水量不是很多,所以养殖数量也不多,只养了两百多头猪,却也是本地主要的肉食供应来源之一了。

这养猪场属于本地的一个叫郑魁的富商。

得知郡王驾临,这郑魁先前也不知道在干什么,连衣裳都没穿整齐,就着急忙慌地骑着马赶到了自家的养殖场。

“参……参见郡王!”

他结巴着跪地叩首,心中非常紧张。

他完全想不到,郡王这样的大人物,来他家这小小的养殖场做什么。

他好像也没做什么违法乱纪的事啊……不对,他家养猪的泔水,确实是给衙门和军中塞了点孝敬才得来的……难不成郡王是要追究此事……

听说郡王是最厌恶他人行贿受贿的了……若是要追究此事,那他可怎么办……

“起来吧。”

李洵见他紧张不已,便尽可能放缓了声音,道:

“本王此来,是有事要请你办。”

郑魁顿时就松了口气:

“郡王只管吩咐便是。”

李洵便道:

“从今日起,你给本王额外拨出十头成猪,十头幼猪,每日喂食一定分量的甜菜丝,并且记录其体重,食量等变化。另外,还需拨出十头成猪,十头幼猪,完全不喂食甜菜丝,同样记录其变化。成猪在年底宰杀时进行对比,幼猪养殖半年后进行对比。”

“能做好吗?”

郑魁连忙点头:

“能!能!小的一定一丝不苟地完成郡王交待的事!”

李洵让亲兵递给他一小袋金子:

“这是买猪钱。”

郑魁连忙推辞:

“哪能要郡王的钱,能拿四十头猪孝敬郡王,那也是小人的荣幸!”

李洵却温和道:

“收着。本王规定士兵与官员皆不可白拿百姓一针一线,自身当然也要以身作则,不能坏了规矩。”

郑魁这才不再推辞,心中却极为感动。

郡王这样的天潢贵胄,说是真正的北疆之主也不为过,拿了他的猪,却坚持要照价算给他,甚至还多给了。戏文里的青天大老爷也不过如此。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郡王,他们这些商人,在肃城等地做生意,才前所未有地安心。

碰上这样的统治者,真真是他们的毕生幸事。

李洵却不管他在想什么,去完了养猪场,又去军中让人照样弄了几十只羊,用甜菜来做喂养试验。

从如今到明年种植甜菜的时间,还有六七个月的时间可以观察。

若年底杀的猪和羊,肉质都没问题,等到开了春,便可大规模鼓励百姓养猪羊。而猪羊的幼崽成长到来年四月也无碍,则可在其余地方也推广甜菜种植。

忙完这些事,刚回到郡王府,李洵便接到了夏金良那边派人传回来的急报:

“郡王,夏将军紧急求援,请您速拨几十万斤军粮前去接应,军中已经完全断粮,军需也马上要花完了。”

李洵神色微凛:

“发生什么事了?”

报信的士兵苦着脸道:

“都是那些军奴给闹的,咱们回来的时候,因为带着从鼎德收容的军奴,一路便吸引了很多流民前来追随。将军想着您说缺人,便来者不拒,结果人越来越多,导致行程越来越慢,消耗也越来越多,如今还剩一两百里地呢,却实在支撑不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