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三章 项目开始

虽然厂区周边一直都有人巡逻,但是李昭还是有点不放心,像这样重要的图纸,他是一点都不敢马虎,当然这也和图纸过多有关系,直接就是几箱,他自己搬的话,要搬不少趟,将图纸搬进飞机厂的办公室之后,李昭也开始到各个研究所调人,如雷达研究小组,现在都要直接搬迁到飞机厂上班了。

除了他们,还在电子、通讯、计算机、机械、金属、非金属、医药、武器、无人机等方面的人员,这次组成的项目组,是自九九八厂成立以来人员最多,最复杂的一个项目组了。当然其中的武器研究所的人是让他们研究机炮以及航弹的,对于导弹他们是不行的,至于医药研究所,他们是搞维生系统的。

作为一款升限两万米以上的飞机,没有维生系统,那是根本不行的,需要他们根据现有的维生系统进行改进,毕竟这是一架要求更高的战机,对于飞行员也有这更高的要求,就算是将来要选试飞员,那也是要进行重新选拔以及训练之后才可以上机操作的,毕竟这款战机的过载可比以往的飞机要大。

人员通知选拔到位,第二天一大早,所有人员都到了飞机厂,李昭开始给众人开飞机项目会议,李昭首先介绍了飞机的详细情况,然后开始叙述各个部分的要求,并给出相应的图纸以及参考用的其他飞机图纸,至于实物,则需要等一下才行了,申请都还没有交上去,需要下来之后,各个部分的人员自己打申请。

之所以这样,实在是李昭对于很多东西都是没有什么概念的,需要相应专业的人员自行研究,当然这也不是多么突兀的事情,毕竟去年李昭就已经要求很多部门开始了前期的研究工作,这会倒不会如无头苍蝇一般,毕竟李昭这边的图纸他们没有见过,但其他飞机的图纸,他们还是见过的,对各个部分倒是不陌生。

介绍完之后,李昭将各个部分的图纸下发下去,然后就说道:“去年我们的风洞就已经完成了,现在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先做一架模型进行风洞试验,制作模型这部分的工作交给你们无人机项目组,没问题吧?你们做这个挺熟的。”

这时无人机项目组的负责人说道:“没有问题,我们风洞试验做了很多次了,模型我们制作的也非常有经验了,而且我们还有别人做的风洞试验的记录以及试验方法,对于这些我们算是已经很有经验了,绝对不会出现任何问题的。”

李昭听了之后说道:“以后大家和风洞试验估计打交道的次数会比较多,所以风洞试验相关的内容,机械这一块的人员都尽量参与一下,后续的研究中,你们也会有比较多的接触,跟他们一起学习,能让你们更快的学会使用方法。”

李昭的话,他们自然知道是为了他们好,所以也欣然同意,现在厂里使用风洞最多的也就是无人机项目组了,其次就是武器研究所以及车辆研究所。….由于李昭这边图纸没有完成,飞机项目也没有完全组建,各个部分也都是按照李昭当时安排的任务进行预演,所以风洞一直都没什么用,这就让无人机项目组以及武器研究所那边的人得到了机会,无人机就不说了,他们在验证气动布局,而武器研究所那边,主要是进行各种炮弹、火箭弹等的流体动力学研究。

对于这一块李昭也就是知道有这么一回事,但具体进展到什么程度,李昭倒是不知道,不过肯定是会有用的,对此李昭倒是深信不疑,毕竟飞在天上的,飞行过程中肯定会受到空气的影响,研究好了外形,就有可能飞的更远,打的更准。

至于李昭设计的这款飞机的气动布局,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毕竟他有参考对象,而且有很多,他脑海里有很多飞机气动布局的方式,都是经过风洞模拟软件跑过的。讲真的,六十年后的风洞模拟软件,已经相当厉害了,应该不比这个时代直接上风洞来的差,之所以还要进行风洞试验,也是为了稳妥罢了。

毕竟,风洞试验的时候,还是要试验舵面的工作状况的,由于准备制作的是第一架验证机,所以李昭设计的还是有点保守的,就如转弯半径,李昭设计的估计会在三四百米左右,毕竟转弯的时候,是由尾舵控制的,李昭不敢保证转弯半径过小的时候,会出现什么问题,所以设计的就比较保守。

根本不可能和未来那种转弯半径只有一百多米的重型战斗机相比,当然也是因为这是第一架验证机,所以很多设计都是比较保守的,就连气动布局,都是最经典的模式,根本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设计,更没有复杂的操作系统。

安排完风洞模型的事情,李昭又开始安排起其他的东西来,就听李昭说道:“飞控这一块我设计了两种模式,一种是液压传动模式,这种是现在飞机主要使用的模式,很成熟,可靠性也比较好,但就是比较重,对于我们来说,飞机如果能够降低重量,就可以节约燃油,飞的更高更快,所以我附带了一个电传飞控。”

“电传飞控就是一个更加简洁、重量更轻的控制系统,而且在操作困难的情况下,也更容易操作,不过电传飞控,我只能完成机械部分,控制部分需要你们来完成,需要你们设计出相应的控制系统,你们也知道,电子这一块,我的研究不多,基本不能给你们什么有用的参考,只不过机械部分我都能搞定。”

“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设计了两个飞控系统,如果你们在制造样机的时候,不能解决电传飞控的问题,那么我们就会上机械是飞控系统,电传飞控的使用将会延后,我们需要尽快拿出成绩来才好,这个项目已经花了十几亿资金,从最开始准备设备,到现在已经有三年多,所以我想尽快拿出一点成绩出来。”….李昭的话音刚落,电子以及计算机方面的份就表示没有问题,他们会尽最大的努力完成电传飞控方面的设计,保证在第一架样机生产的时候给拿出来,李昭对这个倒是没有抱太大的希望,现在毕竟有备用选项,倒也不着急。

刚安排完飞控,李昭有对雷达项目的人说道:“雷达的话,是重中之重,只有优秀的雷达,才能保障飞机的战斗力,你们也知道,我给您们的重量限制是不要超过三百公斤,探测距离越远越好,我的基础要求是不少于八十公里,但最好到一百多公里,能达到两百公里最好,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信心完成这款雷达?”

李昭的话音刚落,这时雷达项目的负责人说道:“李总工,完全没有问题,我这几年的研究也不是白研究的,我们一直在设计雷达,虽然测试的时候,效果不算多好,但是中间的关窍我已经摸清了,多了不敢说,一百多公里的探测距离我还是能够保证的,毕竟你允许的重量是三百公斤,不是一百公斤。”

李昭的这个要求其实是不算高的,毕竟这是一款使用芯片和晶体管的雷达,不是电子管雷达,更是将重量放宽到了三百公斤,要知道比较经典的APG六十三脉冲多普勒雷达,重量二百二十公斤,探测距离是一百八十五公里,而李昭给出了三百公斤的重量,要求的探测距离,最低只要求到八十公里,这很低了。

当然对于雷达来说,能探测到两百公里最好了,只是李昭估计,他们完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根本没有必要做那种白日梦,毕竟技术差距还是比较大的,而且起步晚的同时,研究人员也少的可怜,虽然厂里给出了充足的费用,但差距又哪里是容易抹除的呢?这都需要时间,虽然他们已经研究了几年时间了。

就在李昭安排完这些的时候,机械研究所这边有人说道:“李总工,其实我们对于飞机没有什么具体概念,能不能申请一架飞机过来,让我们拆开研究一下,这样我们能够更快上手,现在我们心里都有点没底,只看图纸还是缥缈了些。”

李昭听了之后,想了想道:“倒也可以,不仅是你们,医药研究所那边,估计对于维生系统也没啥概念吧,我看看是带你们到军营参观一下,还是让上级直接放一架到我们这里,以供我们研究,你们回去先好好研究图纸,有什么疑问,我们再详细交流,不过这个项目时间会比较紧,大家要有心里准备。”

。.

居凡世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