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八章 汽车厂投产

当然这只是不得以的办法,估计是用不上的,毕竟李昭的主意是让苏父和上级说,多拉一些部门进来,共同完成推广的事情,到时候有这么多的上级领导在,估计没有哪个人会不开眼捣乱吧?毕竟这些可都是能管到他们头上的部门。

下午下班的时候,李昭见到了苏父,从他那里得到了新的消息,果然如李昭所料,当苏父和上级说清了事情的原委之后,上级直接就开始联系了各个部门。

李昭这时不由得问道:「估计能有多少部门能够参与进来?我是希望尽量多的部门进来,但又怕部门多了会出现更多的麻烦,毕竟如果他们提意见了,我们也不得不考虑他们的意思,这样的话可能会带来更多的麻烦啊。」

苏父这时说道:「我能想不到这些吗?这次推广的是农业,所以当然是以农业部为主了,其他部门只是过来参与罢了,算是分点功劳,所以都不会抢农业部的主要功劳的。我们的话是实施的主体,技术的提供者,功劳已经不可抹杀了,所以我们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只要合理,上级都会支持的。」

这次的事情,苏父和上级商量,拉更多的部门进来,这就是给各个部门分功劳的,所以根本不可能有哪个部门会给推广找麻烦。而地方部门到来之后,有多个部门参与进来,他们也不会出什么幺蛾子,这样算是最好的结果了。特别是李昭还准备在最终方案上加上地方人员的名字,到时候再多加一些也不是不可以。

仅仅到了第二天,苏父就又被上级叫去了,回来之后和李昭说道:「上级拉了不少部门进来,比如水利、国土资源、教育、交通、铁道还有银行等部门,现在已经决定发布联合的邀请函了,现在是四月十六号,给半个月的时间,三十号开会讨论项目方案,邀请的人除了相关的镇、市县,还邀请了省里。」

李昭一听,也是有点麻了,好吗,这还真是够多的,基本上有点关系的都邀请了,不过这样也好,最后讨论出来的发展方案,就算是所有人都满意的方案了。将来估计也不会有人说三道四的,李昭这时说道:「那后面我们出的发展方案,就直接让所有参与单位及人员联合署名吧,这样更权威,不是吗?」

苏父听了之后,笑道:「当然可以,我们的功劳太大了,多分点出去才好啊。」

伴随着苏父的感慨,两人都笑了起来,这次的事情,可以说这样做实在太妙了。也许有人说,这么多部门负责,不会出现责任不清,最终导致推广失败吗?显然这种担忧是多余的,因为推广本身就有一个推广的主体,那就是九九八厂下辖的农业研究所,是李昭,九九八厂是希望推广弄够成功的。

邀请地方部门,是为了让地方部门参与进来,不至于制造阻碍,而邀请更多的上级部门是希望上级部门来撑腰,给地方部门压力,整个推广过程的主体是一直没有变的,有了这些部门的支持,只会让推广进行的更加顺利罢了。….

毕竟无论是上级还是地方部门,都是参与者,而不是推广的主体,甚至钱都不是通过他们的手花出去的,花钱的都是农业部,是九九八厂的农业研究所。

农业的事情告一段落,厂里要忙的的事情也一点没有少,无他,厂里的两个汽车厂开始投产了。这次厂里的汽车厂投产并没有搞什么仪式,原因也很简单,现在的汽车厂产能太低了,现在基本上还是试生产阶段,毕竟没有熟练工人。

为了让两个厂顺利运行,厂里也是做了巨大努力的,首先是技术人员,与此次汽车生产相关的研究所,组成了多达上百个技术小组,深入一线进行指导,比如焊接,如果焊接的强度达不到,那车辆行驶的过程中不得散架啊。所以为了让技术能有保证,所以几个研究所的人出动了一小半,这是第一次这样。

当然出

动这么多人,并没有影响现有的生产,厂里的各项生产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为了汽车耽误了其他产品的生产,那就得不偿失了。比如模锻机,专门为了生产模锻机开发的机床,现在已经组装完成,模锻机的零件已经开始试制了,只是由于零件都非常巨大,所以生产速度是非常缓慢的。

比如五轴机床,四联动和五联动的机床,现在都已经生产出了一台机械部分,并且组装出来放到了实验室,现在电子研究所就在研究该怎么做才能完成这两台机器的电子部分,好完成对机器的控制。当然五轴四联动的会容易一些,但五联动的就难得多了,这个过程需要很多时间,毕竟需要这个完成复杂曲面的加工。

要知道完成复杂曲面加工的时候,是需要多个轴配合运动的,只要运动错误,基本上就会撞刀,损坏零件都是小事,可能直接将机床都给干废,那样的话就得不偿失了,所以想完成这个控制软件真的很难,当然如果想完成单个零件的控制系统,估计会简单一些,想如三轴机床那样,自由编程,就太难了。

除了技术人员之外,就是技术工人了,原本在机加工车间生产汽车的技术工人,都被当成技术骨干安排到了汽车厂里。当然如发动机生产等机加工的没有抽调,无他,现在两个汽车厂还没有生产发动机的能力,放在那边显然是不合适的。

主要安排的人员是关于其他零件生产的人员以及组装的人员,到了那边之后,他们对于零件已经很熟悉,能够比较好的完成零件的生产以及检查。至于说组装,虽然已经委托运输部队进行培训,但显然再安排一些熟手知道更好。

毕竟安排运输部队也只是带着他们拆卸组装了一个月的车辆,能学到多少还真的不好说。不过到了生产线之后估计能好一些,李昭给岗位准备了傻瓜式的操作指南,那怕是拧一颗螺丝,都直接标明了该怎么拧,当然也不存在拧坏的情况,毕竟大部分岗位都是配的专用的电动扳手,就算没有的,也是配的测力扳手。….

除了他们之外就是一些三路车厂的冲压工人以及厂里的电焊工等,都调配了一部分过去。除此之外还有机加工车间里不适合学习相关技能的,这些人学的很慢,也是直接被调岗了,当然调出了这么多人,也补进了很多培训期间发现的好苗子,毕竟是在几万人里挑的,应该能够给厂里带来不少未来的高级技工。

就这样,经过一番调配,以及一场非常低调的开机仪式之后,两个汽车厂都开始了缓慢的生产。说缓慢,那是真的缓慢,李昭给军车定的生产速度是年产两万辆,中档车年产两万辆,低档车年产三四万辆,现在的生产速度那就有点感人了,每天不过三五辆罢了,主要原因就是都是生手,而且大部分工人达不到要求。

就说电焊这一项,只有从原来工厂的电焊车间抽调的工人才拥有焊接的能力,新工里面最快的,也不过只能达到正式工的标准,焊接这种工件,他们还差的远,就以他们的学习进度来说,估计最快的也要练习两三个月才有可能,现在才练习一个月的他们,还差的太远了,这都需要他们慢慢锻炼才可以了。

不过随着这些车的下线,检测合格之后,厂里所有人都露出了笑容,无他,现在虽然生产速度很慢,但当工人熟练之后,生产速度就会快起来,想来这个日子不远了,毕竟开始生产了之后,新工们就有了参考的标准,知道自己的差距在哪,以后学习的时候,能够有针对性的学习,进步会快很多。

开始生产之后,厂里也回收了所有送出去的汽车的试验反馈,对于这些车辆来说,唯一有问题的就是军车,在严寒的环境下,需要准备特殊标号的柴油,最常见的零号柴油不能用,对于这种情况,厂里也做出了调整,那就是给高原、北疆等地的车辆,换上了汽油发动机,这样就能很好的解决

这个问题。

除此之外就是在李昭的建议下,厂里把防冻液的配方公布了出去,主要是为了让各个地方部队能够自己配防冻液。毕竟这个时代运输非常不方便,特别是高原,如果让他们从低海拔地区往上运防冻液,实在太麻烦了,还不如直接给他们配方,让他们自己去配呢,这样对他们的后勤压力反而小的多。

居凡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