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7章 又是三选一

王若弗虽然命比较好,嫁人之后没有公爹,也没有自己的亲婆婆。

自己出身够高,娘家够硬,盛紘对老太太也不真心孝顺。

盛老太太也因为不是盛紘生母,不愿做恶人,王若弗进门后,就没怎么让王若弗立规矩,伺候。

王若弗已经算是幸运的媳妇,但因为王若弗做事没分寸,不周全的原因。

难免会遭到盛老太太的一些说教、训斥。

因为犯错多的原因,在王若弗自己看来,自己受婆婆气频率挺高的。

好多时候,王若弗做错了事,老太太只要黑脸,王若弗就自觉开始委屈。

认为自己也是一个受过婆婆气的人,盼望了多少年,就等着儿媳妇进门。

自己好闲鱼翻身,把自己受过的委屈,加倍都还在儿媳妇身上。

眨眼就是除夕,按着大周规定,外任官过年一样休沐,封衙不用上班,盛长柏清闲了下来,有的没的想了挺多。

总结了一下,这一次的任务要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修身做的还可以。

齐家做的一般般,上面有奶奶辈,父母一辈,盛长柏只能管管

治国的话,盛长柏算是刚起步,刚算是对一州之地有了一些治理,甚至不到国家面积的百分之一。

最后一个平天下,盛长柏做的差的更远,别说是什么全国安定了。

全国范围内的治安,甚至还不如之前的一些年,南方甚至了闹起了起义。

声势还挺大,已经波及了南方几路地区。

当然了因为大周朝的强干弱枝计划,不管是经济,还是军事,精华都在汴梁,地方上的农民起义,最后都会无疾而终。

地方起义军被禁军给教训了之后,只要给匪首一些什么主簿,县尉的职位,就足够招安大部分为民起义的头领。

当然要是起义‘头领’,可以闹的声势更大,破坏力更强的话,朝廷也不吝啬用更高的职位招安各位起义军‘头领’。

‘想当官,杀人放火受招安’在大周朝是一项真实可行的官途。

一手握禁军的大棒,一手握招安的胡萝卜,对付国内的各种动乱、起义,可以说无往而不利。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除夕宴准备好了之后,想着这些跟盛长柏大老远离家的仆人,一样应该过节,盛长柏吩咐道:

“羊毫,跟大伙说一声,留下几个人换班值守,其他人不用跟着一起守岁,都各自安乐去吧。”

盛长柏和羊毫,狼毫几个留下的女使,一起吃吃,喝喝,聊天,简简单单的度过了在外地的

等过了子时正刻,也就是半年十二点,盛长柏少有的在刚过了十二点的时候,就开始签到。

“系统签到。”

“恭喜宿主获得:铜钱二百,土豆五斤。”

盛长柏收获到了一份惊喜,心情好了之后,就是撒币:“羊毫,你记一下,明日早晨给大伙的喜钱翻倍!”

六年的时间,盛长柏终于签到出了一种高产,抗旱作物。

土豆,玉米,红薯有一样,就能达到盛长柏的目的。

只要推广开来,就可以解决掉平民的口粮问题。

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开了之后,大周朝的经济,粮食,甚至是人口,就都足以支撑着盛长柏搞大事,率军北伐。

总体上来说,国家层面的战争,都离不开经济。

这个封建的时代,粮食多就基本可以为所欲为。

就算是军队的战斗力不太行,步兵对骑兵劣势很大。

但是两国对垒,不是单纯单兵战斗力的比拼。

可以选择单纯的对峙,托后勤,也足够大周把辽国,西夏什么的给拖死。

何况大周的士兵,战斗力其实也不差,更是有弓弩上的装备优势。

大周朝和辽国现在边境,现在相对和平的局面。

有大周给大辽岁币,满足了辽国一定的胃口的原因。

更有大周的军力,也没有那么羸弱,辽军对大周没有绝对优势的原因。

大周朝的军队依赖弓弩上的优势,和辽国交战,打出来的和平。

大周朝不愿和辽国交战的原因很多。

但两国交战,大周朝的经济、军力不能够支持大周一战而定燕云十六州。

获得传统中原王朝,抵御游牧民族的天险,形成完整的边境防御屏障。

就是战争获得胜利,也保不住战争胜利果实,也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因数。

……

过年这一段快乐的日子过完之后,不管是官员,还是百姓的生活,还是都要回到正轨。

徭役一样的还是要征发起来,虽然盛长柏征发了几万壮丁。

但是水利工程,可以说就是古代最大的一类工程。

要疏通水利,修坝筑堤,不是短短两个月就能做完的。

早春的时候,一样还是农闲,工程还是需要干起来。

对于年后还要继续干工程,百姓的抵触的情绪,没有盛长柏预想中的强烈。

因为盛长柏还算厚道的原因,服役的百姓,吃喝、安全都还算不错。

对一部分家庭来说,农闲的时候,也找不到什么零工赚钱。

劳力待在家里也没什么用,把一个劳力送来工地,出点力气,为家里省一份口粮,也是一个选择。

封建社会的百姓,还是很容易得到满足,很容易压榨的。

资本家的最爱,一日八小时,整月不休,都没有问题。

“公子,我们回来了。”

过完春节,刚刚过了元宵节,许三和刘韬就一起回了徐州。

许三是半年之前,老太太要去宥阳的时候,盛长柏派到老太太身边的。

当初吩咐过的,等把老太太送回汴梁,许三再回徐州。

刘韬原本是一直陪着盛长柏身边,一直待在徐州的。

在大房老太太去世的时候,被盛长柏派往了宥阳。

本是准备办完了大老太太的丧事,刘韬就回徐州。

但是刚好赶上了南方的兵乱,流窜到宥阳附近。

刘韬和盛老太太,一个不能回徐州,一个不能回汴梁,都被乱兵困在了宥阳。

乱兵在宥阳附近,流窜了小一个月,乱到了腊月。

因为乱兵过后,小股乱兵,盗匪不绝,社会治安混乱的原因。

盛长柏得了消息之后,也就干脆派人送信给刘韬。

让刘韬带着人和许三,一起护送老太太和明兰回京。

也让刘韬回京,找自己爸妈和自己家人一起过个春节。

“好不容易回了一趟汴京,你们两个何不在汴京多留一些时日,多陪陪你们父亲母亲,等过了元宵,再回返徐州也不晚。”

两个人把老太太和明兰送回京城的时候,已经是腊月二十几,临近过年。

现在刚过正月十五,两个人就到了徐州。

抛去路上的时间,两个人在汴京也不过待了十余天。

“有十余日的时间陪父母也足够了,怕公子身边没有习惯的人手,我们两家的父母都是催促着我们早日回来伺候公子。我们也惦记公子,商量过后就想着赶在元宵节前回来,和公子一起过元宵节,只是路上耽搁了一点,还是晚了一日。”

许三因为和盛长柏半年没见的原因,有点激动。

盛长柏和刘韬、许三,待在一起的时间,比盛长柏和盛老三盛长枫待在一起的时间都多。

盛长柏和这俩才更像是一起长大的兄弟,感情相处的也更深。

封建社会的大户子弟,一个个都最信任和自己一起长大的书童和长随,是因为什么,盛长柏体验到了。

“伱们两个有心了,晚上一日又算的了什么。许三你先说说,这半年遇到的事情?”

“当初我们离开徐州,登上回汴梁的官床……”

这半年里面,许三经历的大事,盛长柏还是知道的。

但是也有盛长柏很多不知道的细节,因为全程都跟着老太太身边的原因。

许三也完整的经历了,盛老太太和明兰的宥阳之行。

盛老太太回到宥阳之后,没怎么出门,除了在宥阳走走,怀念一下故地,见了一些故人之外,也没太多出门走动。

以盛紘和盛长柏的官位来说,二房在宥阳已经可以说是顶级高门。

老太太的出身即贵,辈分又高,不需出门拜访,等着宥阳的各种士绅,大户上门拜访就行。

就是宥阳知县,也有多次上门拜见老太太。

盛长柏也知道了盛老太太,这段时间见到的都是什么人,为明兰相看的都是什么人家。

既然不在汴京,去往老家宥阳为明兰相看,老太太就没在乎门

以老太太把明兰当心尖子的做派,当然不是随便糊弄明兰。

老太太不要求门

一般的人家就不说了,为明兰挑选夫婿,老太太的能看的上眼有三个。

一个人选,就是大房盛纭姑姑的儿子胡泰生,也就是盛长柏的表弟,明兰的表哥。

首先,就是泰生人品好,为人老实忠厚,没有坏心眼,是个好人。遇事不急躁,脾气也很温和,好相处,值得女人托付一生。

其次盛纭为人豪爽,作为婆婆,很好相处。加上盛纭一直感念当年盛老夫人对自己一家的大恩,而明兰又是在盛老夫人膝下长大,深受盛老夫人喜爱。

如果明兰进门,盛纭一定会善待明兰。而一般新媳妇嫁入婆家的棘手的婆媳问题,明兰就不会遭遇。

最后,泰生家境殷实,独生子,家里人口简单,家人们都相处融洽,没有什么纷争。

这件婚事,在盛长柏看来,也就只有一点不好,血缘关系近了一点。

但是老太太不懂遗传学,不会认为有什么不好,还会认为亲上加亲,更有优势。

泰生的各方面都好,都挺合适,但最后被老太太pass掉了。

因为泰生和品兰才是一对从小一起长大的青梅竹马,传统看来最合适的一对儿。

因为维大伯的媳妇李氏,不想把品兰嫁给泰生,想把品兰嫁回自己的娘家。

盛纭又喜欢明兰,就向老太太暗示了想要为泰生求娶明兰。

但是李家嫌弃品兰性子野,没规矩,拒绝掉了李氏想把女儿,嫁回娘家的想法。

被娘家嫌弃之后,李氏就又看上了泰生,想把品兰嫁给泰生。

老太太为了成全泰生,品兰这一对青梅竹马,也为了不影响大房二房的关系,就放弃掉了泰生。

这个确实是一个不错的人选,就是李氏想要品兰嫁给的表哥。

李郁身材修长,眉清目秀,白皙俊俏和年轻时的盛纮很像,帅哥一个。

没有什么不良嗜好,平时就是关在屋里苦读,没有通房丫头,不好色,自制力强。

盛老太太对李郁算是基本满意,李家家世也算不错,书香门

算是一个备选,李郁在老太太这唯一的失分项,就是是一个读书人。

说李郁像是盛紘,不如说李郁更像老太太的夫君盛老探。

老太太担心李郁和盛老探一样,婚前婚后两个样,搞一个宠妾灭妻。

老太太因为老探,对读书人人品并不信任。

贺弘文也不错,白净面庞,修眉俊眼,虽然不如齐衡般秀美,却有一股浓浓的书卷气,是一个温润的帅哥。

从老太太当初自己选夫,选上了老探就知道,老太太是一个‘颜党’。

贺家家世也很好,贺家系属名门,贺家曾老太爷创白石潭书院,为天下读书人之先,领袖清流数十年。

贺弘文的父亲是贺老太太的

贺弘文这一枝属于贺家旁枝,出身大族有教养,又因是旁枝,和明兰庶女身份适配。

贺弘文这一支,世代是医官,家底也很殷实。

贺弘文本人谦虚有礼、温润如玉,读书不图科举,一心学医,年纪尚轻,医术就颇为高明。

贺弘文不是老太太本就厌恶的勋贵,又不是嫁人之后,看清了厌恶了的科举读书人。

从医的贺弘文各方面条件一下子就戳中了老太太,列为了明兰夫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