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 天君城

汾州。

此地以汾酒闻名,是产酒水的好地方,传闻胭脂国太祖皇帝拉拢部下夺得天下时,在此地留宿饮了一碗清酒,得知此地酒水工艺精湛,源远流长,以入口绵、落口甜、饮后余香、回味悠长特色而著称,故此将北地这处地界划为汾州。

林厌离此次行程,汾州必须要去的两处地方是太楠城和天君城。

太楠城,汾州最西北处,与西方泉州隔海相望,当初太祖皇帝并非不想乘船夺下西边疆土,只是海上风浪太大,又有雷霆风暴,便只好放弃这个念头。

在前往天君城的仙家渡船上,有四人待在船头,领头的是两个年纪相仿的小姑娘,剩下两个,都是少年。

盘腿坐在船舷上的小姑娘,身着一身月白衣裙,头发用两根红丝带束成双丫髻,右眼眼眸中的一缕嫣红瞧着有些诡异。

另一个趴在船舷上,嫣儿吧唧的小姑娘,一头青丝抵达后心,两鬓长丝被风吹得鼓起,享受着天地清风。

这艘渡船有些老旧,各处都有了些破洞,看样子距离报废不远。

兴许是渡船的主人还想借渡船赚一笔灵石,又将渡船拉了出来,为节省成本,渡船行进速度就快了些,一路颠簸,让李竹酒有些儿晕船。

林厌离轻轻揉着李竹酒的后心,轻声细语道:“距离天君城就半个时辰的路了,再忍一忍。”

李竹酒脸色难看,从瓷瓶中又取出一枚丹药含在口中,支支吾吾道:“我可是李竹酒,晕船什么的,笑死人啦!”

李裳面色也不太好,后背靠着船板,喃楠道:“阿离姐姐,我好想吐啊。”

林厌离一听,赶忙取出一枚丹药让李裳含在口中,道:“千万别吐啊,吐船上,五十灵石。”

李裳点了点头,一只手捂着肚子,另一只手捏住自己的嘴巴,双眼紧紧闭着,将胃里泛起的酸水重新咽了下去。

看得出来,他十分用心。

“快到了啊,再忍一忍,等会儿下了船,可以吐个爽快。”

林厌离一边给三人打气,一边注视着远处出现在视线中的小点。

随着时间流逝,周围的仙家渡船多了起来,其中大多是挂着金陵和观海书院旗帜的货运渡船。

天君城作为胭脂国的布局之一,是连接太楠城和金陵城的中枢,同样是重中之重。

以城作点,点铺成线,以太楠城、天君城、金陵城、阳城、飞升城,打造一条抵御大荒凶兽的防线。

林厌离看着地图,满意地点了点头。

在观海书院牵头下,这条防线已经有了雏形,或许再过上几个月时间,就能够完全成形。

沐天城还能撑上一年半载,时间上倒还算是充足。

越过一条十分显眼的河流,渡船的速度便开始缓缓降了下来。

林厌离目光中的那个黑点不断放大,最后变作一个高大城楼。

此时正是渡船拥堵的时段,天上渡船井然有序地在城外排起长龙队伍。

李竹酒面色缓和了一些,睁开眼睛瞥见了远处的界碑。

林厌离拍了拍李竹酒的后背,“等会儿到了城里头,我给你买几块糕点压压肚子里头的酸水。”

李竹酒点了点头,仿佛浑身力气都被抽空,有气无力道:“我要红枣的,喜欢吃。”

随着渡船驶入仙家渡口,周围的云海变得浓郁了些,随着一股飘然若仙的感觉涌入脑海,周围多了嘈杂的声响。

走下仙家渡口,眼前大街宽阔得让李竹酒、李裳等人张大了嘴巴。

一座座高楼林立,商铺鳞次栉比,街道纵横交错,人群熙熙攘攘。

这座仙家关隘虽然不及沐天城十分之一的大小,街道却是比沐天城宽阔许多。

一眼望去,十分的大气磅礴。

林厌离同样有些惊讶,在江晚离的记忆中,一百多年前的天君城是没有这么繁华的。

城内不能凌空御物,所以街上能见到不少奇怪的地兽。

一头巨大的老鳖,背上驮着一个小楼,楼上栏杆后站着一位身着灰袍的肥胖男子,双手十指佩戴着镶玉戒指,看起来十分豪气。

在他身旁两侧,有两位娇媚女子,一左一右傍在身上,手掌抚在肥胖男人的胸壁,旖旎话语,勾人耳红。

林厌离瞥见这一幕,撇撇嘴巴,都是陆圭玩剩下的,气质差了一大截。

一阵狂风拂来,迎面出现一辆马车,皆是清一色的红棕烈马,清一色的红色毛皮和整齐的步伐看得林厌离一愣一愣。

这些马匹大概是哪个御兽宗门的手笔,像红棕烈马这样的常见异兽,想要将它们训练得整齐划一,还是要费一些心血的。

有人的坐骑是一头仙鹤,但城内禁止腾空御物,便只好贴着地面飞行。

李竹酒在路口街旁蹲了一会儿,吞下一颗清灵丹后,又变回那个生龙活虎的李竹酒。

她瞥见远处的路边有人出租兔撵,便吵嚷着要坐。

没得办法,林厌离只好遂她的愿,从腰包掏出十块灵石递到摊贩小哥的手中。

所谓兔撵,就是一头巨大的山兔,背上安了个座椅,跟骑大象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但胜在山兔浑身毛茸,可爱憨笨。

一张座椅上挤了两人,林厌离坐在后头抱着李竹酒,秦琨羽和李裳在前头牵着山兔,一路沿街行走,李竹酒“咯咯咯”笑着,最后笑得脸颊发酸,才略微收敛。

林厌离靠着座椅后背,一脸享受,不得不说,这兔撵走起来很是平稳,比阿黄的脊背舒服多了。

在附近转悠一圈,林厌离看了眼天色,伸手拽了拽山兔脖子上的缰绳,让山兔停在一处客栈前。

走入客栈,接待的掌柜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看见林厌离一行人进入客栈,面上和蔼可掬道:“几位小客人要住店?”

林厌离点了点头,环伺四周。

这家店的装束十分古朴,墙壁上挂着观海书院几位年资较大的君子画像,梁柱上有人提诗,留名者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