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咱们可以启程了。”
即墨端着木碗,蹲在柴门旁边,拿着一张荷叶,扇着风,粥的热气缥缈依稀,从门柴的缝隙间飘了进去。
“启程?”
赤鸢把瓦甑搬到桌上,铜勺撞在甑边,慢慢滑了下去,挂在檐上,荡开了一圈汤纹,雪白的鱼肉起起伏伏。
“启程是……去哪?”
“当然是离开啊,我们已经在良渚呆了十年了,烦人的臭小鬼都已经能扛锄头了。”
赤鸢的手指在杨柳枝上顿了顿,撕开的纤维张在那里,招展着。
她也想了起来,十年的期限。
普通人的寿命是有限的,外貌也同样会产生变化,即使再如何保养,十年的时间也会让样貌出现不可逆的变化。
孩子会成为少年,少年会迈入青春,青春步入壮富,壮富踏入迟暮。
但绝不包括她们。
不变的容颜带来的麻烦绝不会比人所能想象的恐怖逊色,在曾经的旅途中,就有部落传出“以赤鸟火骨为药,可益寿千年,驻容不老”的传闻。
尽管即墨在听到那样的传言之后带着赤鸢三人迅速离开了那个部落,可是这样的流言像是候鸟一样,随着季节和气流飞遍了这片大陆的角角落落。
即使这个谣言在千口传述之中变得面目全非,但是这个谣言已经打开了魔盒。
没人不会害怕死亡,也没有人不会忧心衰老,人们当然不会关心这个谣言的真实性,因为他们最本质最原初的欲望已经被这个谣言所激发了出来:
——不想死。
被杀死,病死,老死,不论是非正常死亡还是常态去世,都是让人们所畏惧的概念和结局。
谣言的本质起源于人们的期待,起源于他们最深沉的欲望之中,而他们的欲望又与最本质的恐惧相挂钩。
因此,这个谣言激发了他们最渴望的东西,最凶恶的想象力,打开了一个他们从未敢触及的禁区。
“不老不死”。
所以即墨他们决定了十年的期限,不论在哪里,他们绝不会逗留超过十年,就是因为生怕自己再一次成为那种挑战禁忌的欲望放大器。
即使是涿鹿,良渚,也同样有这样的理由在其中。
说起来也有些可笑,和崩坏对抗的战士们因为人们的欲望而被迫东躲西藏。
赤鸢沉默了,她坐在桌前,心不在焉地搅拌着汤,盛在碗里。
即墨知道她也在苦恼这些问题,可也同样束手无策。
“呜……”
柴门后传出来了可爱的娇吟,即墨把碗端起来,稍稍往后靠了靠。
吱——
柴门被推开了,丹朱和苍玄摇了出来,丹朱仰着小鼻子,嘴巴咔哧咔哧地咬着空气,苍玄牵着她的手,跟在后面,不过显然也被早餐的香味钓住了鼻子。
即墨把碗在丹朱眼前晃了晃,那双大眼睛立刻睁开,就在她即将扑出去的前一秒,即墨便将碗放在了桌子上,一手一个,将双胞胎捞了起来。
“唔——早饭——”
“你得先刷牙。”
即墨把丹朱交到了赤鸢怀里,自己抱着苍玄,把撕好的柳条拿过来,又端了杯盐水,给两小只刷牙。
柳树的枝条是一种很奇异的植物,撕开后杨柳纤维会支出来,相当简易的牙刷,倒也比较耐用。
苍玄低下头,把漱口水吐出来,两眼终于不再迷迷瞪瞪了,望着即墨。
“怎么啦?”
即墨给苍玄端来热水,为她擦了脸,要洗三次,用皂角轻轻擦一擦,再拿布洗三次,才算是洗干净。
她望向另一边,丹朱和赤鸢又愉快地打闹了起来,水花溅起来,响在其中的是少女们的欢笑。
很少有表情的小脸上,弯起了好看的弧度,水珠润泽后的透亮让这张笑脸好像刚刚出洗的白玉,恬美无暇:
“真的觉得,能和你们在一起,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
“说什么呢?”
即墨掐了掐她的鼻子:
“小小年纪怎么那么老成?”
“我们年纪差不多大吧?”
“可是你看着比我小啊,苍玄妹妹~”
即墨眨了眨眼睛,揉了揉她的脑袋,站起了身,拍了拍屁股上的灰:
“吃饭去。”
鱼片汤很快就被丹朱消灭了大半,这丫头真的越来越能吃了,即墨多留了个心眼,饭菜多做了些,才满足了这孩子无底洞一样的胃。
也许是因为身体需要摄入大量能量吧。
即墨这么想着,给丹朱添了碗粥,顺带说了他想要搬迁的打算。
出乎意料的是,苍玄和丹朱都没有露出什么意外的表情,下一秒他就明白了缘由,苍玄可是【终端】的持有者,本身又是一个足够聪慧的丫头,不可能对未来的发展没有打算,说不定在即墨刚刚想到要搬迁的时候,苍玄就已经拟定好“神州大陆百年游览计划”了。
这么想着的时候,一个大光球就从苍玄手指上飘了出来。
“飘”,这个动词可能并不是特别贴切,光粒更像是出巢的群鸟,从她的指尖散出,飞旋着,舞动着,聚集在一起,形成了这颗光球。
这随时可能被现世代的人视为“神迹”的光华同样是前文明的遗物,量子计算机结合了纳米技术后可以依附在使用者的皮肤上,微光纳米粒子能够随时随地组合成型,并且苍玄身上的还是“超薄透气款”,当年很受研究人员的喜爱。
很快,神州大陆的地图便在光球上模拟了出来,上面不光光有着从涿鹿到良渚的路线图,更是用蓝色的光点染了数十条通往海岸或者内陆的模拟道路。
“那接下来去哪里玩?”
还真就准备了旅游攻略了哦?
即墨挠了挠眉毛,仔仔细细地看了起来。
他的手指点在【终端】的构筑图上,沿着那些模拟山峦一点点地看了下去,当然,不仅仅是观察地图,也在思索着自己脑海中存留的记忆。
他在这个星球上游荡了五万年,对于那些能够繁衍人类的盆地平原都记了个大概。
最终,他的手指点在了一处山峦相融之间的一处平原上。
这是一个有些奇异的地形,北有高原,西靠戈壁,南边更是有着一段划分了温度气候带的险峻山岭,而在这里,由高冲低的水流汇聚为了平原的大河,注入一条绕过高原的长河之中。
“那就去这里。”
夕阳垂入天际线的时候,姜家二娃兴高采烈地从城门冲了回来。
不光光是他,所有在堤坝做工的男丁们唱着歌谣,喜气洋洋地回到了家。
紧接着,整个良渚都响起了欢呼声,而在这其中,姜家二娃向着那座土屋直奔而去。
在那里,一条条新颖的建筑方案教授到每一个工匠手中;
在那里,测量河道水深的方法一点点地耐心讲解在每一双耳中。
而现在,是他们也一同享受成果的时候了。
姜家二娃已经看到了那座土屋的柴门,他的脚步忽然放慢了,那副吵闹的表情不翼而飞,带上了尊敬,带上了感激。
他第一次作出了如此有礼的动作:
抬手,敲门——
吱——
门开了。
在那里,油灯没有亮起来,夕阳铺进来,空荡荡的,只有桌上的一碗凉水。
和良渚城外那疏通河道,灌溉良田的七座河坝。
就像他们来时那样,静悄悄地,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