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参谋战略过于模仿

星河联盟,军事参谋总部。

星河联盟的军事参谋总部,是由设立在恒星系统之间空旷地带的大型计算机组的虚拟平台构成。

由于星际战争的规模过于巨大,而参谋总部需要统筹全局,如果参谋总部设在现实里,光是每天送来的军事材料就足以把整个总参谋部给淹没。

虚拟空间的妙处在于,它可以最大限度的无视空间,保证信息最大效率的交流,也可以保证海量信息的汇总后能第一时间交到各个文明军事参谋的手里。

如今,星河联盟参谋部的虚拟空间中,正爆发激烈的争论。

争论的核心就在于,星河联盟接下来该采取那种战争策略来反制敌人。

有参谋就提出,给战争机械群增添超光速引擎,让这些巨大的人造物也具备恒星际移动的机动性。

但经过演算后,参谋们发现,这个想法并不切合实际。

“时间不够,资源需求也是巨大,需要动员的劳动力也非常庞大,给每座战争机械群安装可移动的超光速引擎,意味着战争机械群不得不选择停产,这是当下不能接受的事情,联盟的舰队需要后勤。”

又一个军事参谋补充道:“更关键还是时间不足,眼下前线局势转变,巴别塔蜂群难道会给联盟这样喘息的机会?联盟需要的是一种更快速解决问题的办法。”

“移动式的战争机械群是很好的一种思路,只是不适合现在。”

听着一个个军事参谋,甚至自己文明的军事参谋都表示认可,代表联盟决策层过来旁听的代表人有些坐不住了。

要知道,由于巴别塔蜂群运用的感染战术,星河联盟的很多成员势力都被割裂了,甚至还有行政星积极主动的接受感染。

“联盟现在需要的是扭转局势的方法,不是各位口中的一句‘不适合’,再让蜂群生物保持这种战争主动权,联盟的形势只会一天比一天恶化。”联盟代表发言道。

星河联盟迫切的需要一种战略反制对手,决策层不指望能一下子消灭敌人,或者攻守扭转,但至少……不能再让那些混账的蜂群生物在把触手伸到更远的地方。

这时,一个军事参谋站了出来。

“我能说两句吗?”

“博纳,这里不是军事学府,而是集思广益的虚拟空间,只要对战局有帮助就没有那么多的禁忌,请说吧。”

“明白了。”

博纳抖了抖身后的膜翼,然后缓缓说明自己的想法。

“我认为,之前那个方案的底层逻辑是没问题的,尽管移动式战争机械群不适用于眼下战争局势,但眼下局势关键点确实是出在战争机械群上。”

“为了保证战争机械群的安全,联盟舰队只能采取防守姿态,束手束脚的应对蜂群生物的战略。”

博纳的言论,赢得不少参谋的认同,联盟代表也认同的微微点头,手撵着自己脸颊上的触须。

正因为顾虑战争机械群这些军事后勤设施,星河联盟才不得不将舰队由公转守。

星河联盟可不想和蜂群打换家战略,跟巴别塔蜂群打了这么多年的星际战争,蜂群是种什么样的工业体系,他们自然是很清楚。

博纳继续道:“我觉得,既然蜂群生物可以利用星云物质诱发黑洞的方式,抵御联盟的诱发式黑洞打击,我们也完全可以效仿它们,用尘埃物质包裹整个恒星系统。”

“然后再在恒星系统外缘的陨石带,设置极多的引力阻扰点拦截超光速,防止蜂群生物直接超光速突入到恒星附近实施打击。”

“这样一来,蜂群生物就不可能再像之前那样迅速的对恒星发动打击,摧毁战争机械群。”

“有了充裕的应对时间,负责守卫战争机械群的舰队力量自然也就能下降了。”

“然后,我们就抽调这些舰队去发起进攻,干扰蜂群生物的进攻策略,等到联盟其他星域的战争机械群将舰队的规模增大,就是星河联盟大反攻的时候。”

就在博纳将自己思考的战略讲解完,有人提出疑问。

“光只是星云物质是不够的,许许多多的战役记录都在表明,蜂群生物能迅速的锁定生成出来的微观黑洞位置,从而将微观黑洞偏转,达到防御的目的,你所说的战略要怎么偏转诱发生成的微观黑洞?”

“如果无法偏转防御,诱发生成的微观黑洞还是会对恒星构成威胁。”

星河联盟可没有灵能这种便利到BUG的力量,星云物质对蜂群生物的灵能释放没有影响,它们可以第一时间用灵能网络感知,然后在瞬间把来袭的微观黑洞丢出去,可星河联盟呢?

尽管星河联盟同样能散播大量传感器到太空中,模仿行星生物的斥候星云,可如何偏转在星云中生成的微观黑洞,就成了又一个问题。

星云物质对星河联盟的所有武器同样具备明显的削弱效果,最后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动能实弹拦截是最理想的选择,由炮弹撞击微观黑洞,从而用炮弹自身的动量将微观黑洞偏转运动方向。

射线类的拦截尽管也能发挥同样的偏转效果,可射线类拦截在星云物质中容易出现散射,从而影响星云物质的分布密度。

动能炮弹,虽然会被星云物质磨损和消耗动能,但至少不会影响星云物质的分布密度,最多是在星云团中撞出一条笔直的轨迹,不影响星云团拦截黑洞诱发式打击的效果。

至于星云物质磨损和消耗动能的问题,可以通过缩短发射距离来解决。

在恒星系统内均匀的布置大量动能炮台,当微观黑洞出现后,由就近的炮台发射炮弹炮弹,进行偏转。

……

与此同时,巴别塔蜂群应用了十二级灵能大脑的行星生物,完成了孵化升级。

其实过程并不复杂,就是把原来贝希摩斯巨兽的脑子,更换成了主宰大脑相同结构的脑子。

由于主宰的脑子相比起贝希摩斯巨兽的大脑要更小八倍,所以行星生物可承载的大脑上限直接翻了八倍,一只行星生物塞下了四千万颗主宰的大脑。

更关键是,这些灵能大脑还都是十二级的灵能!

这就意味着,新一代的行星生物,比原来应用十级灵能的行星生物,不管是作用距离,还是灵能方面,都有着绝对性的碾压。

不过,理论归理论,能力方面的测试还是很有必要。

在和多只行星生物直接性的比拼灵能的作用范围、灵能强弱后,都证明了理论确实符合实际。

尤其是灵能强度方面,原先的行星生物,最多只能从恒星上抽出一条巨型火柱,新一代的行星生物能直接多根火柱一起抽。

抽完之后,同时膨胀多个等离子星球加速冷却,但只是孵化同类方面,效率也是碾压十级灵能的行星生物。

经过各方面的测试后,陆熵进行最后一项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