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who care

张紫枫也长松口气,嘀咕道:“吻戏也就那么回事吧。”

忍不住偷看苏泽,回想当时在学校搭戏的小鹿乱撞,难道那才是心动的感觉?

结束剧组生活,胡蕾赵云成回老家过年,苏家决定今年在京城过,苏明华已经到京。

第二天参观完金泽工作室,苏明华不满道:“马马虎虎,这个名字谁起的?”

“我起的。”秦金凤反问道:“你不满意?”

苏明华撇撇嘴,郁闷道:“满意!”

苏泽看老爸老妈日常互怼,忍不住笑道:“好了,难得苏大董事长莅临,不给员工训训话?”

“训话?”苏明华扫扫办公室满打满算二十出头的手下,讥笑道:“就这三瓜两枣?”

“就是就是,堂堂苏氏集团董事长怎么可能看得上咱们小门小户。”秦金凤反唇相讥道:“高攀不起啊!”

“哼,这就叫作坊,有什么好得意的?”

“是谁大早起要求来参观的?”

“我是不放心!”

“有我在不放心什么?”

“你!”

苏泽给孔雪一个眼色,默默出门,留下二老打情骂俏。

孔雪也是第一次见苏大老板,恭维道:“苏总秦总感情真好。”

苏泽撇撇嘴,你高兴就好。

来到孔雪办公室,苏泽见外边忙忙碌碌的员工,问道:“还没放假?”

“其实昨天准备放假,这不是等苏董莅临。”孔雪笑道:“明天正式放假。”

苏泽点点头,明白老爸千里迢迢来京城也是不放心,毕竟老婆儿子都在,必须亲眼看看。

说完从包里拿出两个大红包,递给诗诗小彤道:“提前给你们拜年,别客气,拿着。”

于诗诗还在犹豫,郑裕彤二话不说接过,眼睛笑成月牙,兴奋道:“多谢泽哥。”

“祝您大红大紫!”

“以后横扫娱乐圈!”

苏泽笑了,见于诗诗愣神,催促道:“快点拿着!”

“多谢泽哥。”于诗诗红着脸接过,鞠躬道:“新年快乐。”

苏泽摆摆手,对孔雪道:“雪姐这份过年再给,到时候记得来家里吃饭。”

孔雪笑着点头,知道老板今年在京城过年很开心,当经纪人这么多年也在京城买房买车,过年正好加深加深感情。

“我能不能去拜年啊?”小彤眼珠一转,讨好道:“我家就是京城的,初一能不能去拜年。”

见苏泽点头,于诗诗犹豫道:“要不我?”

孔雪打断道:“去年你打工就没回家,今年必须回去。”

“嗯,初五以后才能回来。”苏泽命令道:“好好陪陪家人更重要。”

于诗诗眼圈微红,用力点头。厚厚红包最少五千,能遇见好老板感觉真棒。

“剧组感觉如何?”孔雪问道。

苏泽简单把情况说一遍,包括跟其他三个主演相处,面对经纪人不用藏着掖着。

孔雪越听越欣赏,对苏泽越发满意,不得不说这小子身上有种人格魅力,相处越久越满意。

待人接物有礼有节,为人谦虚低调,专业能力过硬,这种年轻后辈谁不喜欢?

明星大腕也是人,也有喜怒哀乐,也会看人下菜碟,都是人精谁傻?

“我给你说说编剧的事。”孔雪认真道:“今年咱们工作室打算从两个方面发力,一是宣传,二是剧本。”

“宣传不用说,就是运营和水军,千万不要觉得水军很low,其实他们才是娱乐圈不可或缺的重要生态。”

苏泽点头,水军就像武器,只看用在谁手里,倚天剑屠龙刀给张三丰谢逊结果能一样?

一部好作品无人问津,有资源为什么不能通过水军宣传让更多观众知道?

孔雪见苏泽没意见,继续道:“宣传好说,只要找对人,砸钱就能搞定,难就难在剧本。”

“哎,现在好剧本比金子都贵,秦昊曾经吐槽说连周勋那种级别的演员几年都不一定能遇见合适角色!”

“编剧看似多,但真正有水平的寥寥无几,成名的太贵架子也大,根本看不上小公司,基本被巨头垄断。”

“比如紫金陈,虽然不是专业编剧,但水平高小说改编一部火一部,现在多少人盯着,抢着送钱眼巴巴等着新作品出炉。”

苏泽没说话,对于编剧有自己理解,首先没有好剧本跟国内编剧水平差不能说有绝对关系。

华夏什么时候都不缺人才,只不过编剧市场太乱,导致人才很难出头。

一是市场选择回报率快的作品,所以不断地拍流量剧、大ip,甚至是抄袭之作。

二是资本的横行肆虐,肆意加塞、飞页,缺乏对编剧的尊重,所谓知识产权屁都不算。

三是阶级固化,现在艺人大多数中产阶级出身,没点家底或者社会关系的也不敢选编剧导演专业。这就衍生出一个很严重问题:编剧对于普通家庭缺乏相应的共情力。

换句话说就是:

不接地气!

要说周勋接不到好剧本只是片面之词,到她那个级别考虑因素更多,现在连张紫枫都要考虑各种方方面面,更别说顶级大花。

这就看演员愿不愿意为角色放弃其他东西?

“说到底还是国内编剧地位太低,面对资本没有丝毫话语权。”孔雪无奈道:“人家好莱坞有编剧协会,能跟导演协会演员协会叫板,说罢工就罢工,咱们能比?”

“这两年游戏规则也变了,剧本和美术不一样,没办法一眼看过去就回答你吸引与否。也就是说除非编剧特别出名,否则资本淘金客是很难拿着一个本子去融资的。”

“只有外行才天真以为拍一部影视剧只赚观众的钱?”

“就像食人蚁借高利贷,再拿债权去融资才能资本利益最大化。影视作品也是如此,项目立案可以融一笔钱。导演确定融一笔钱。美术设定融一笔钱。”

“演员确定再融一笔,播出平台再融一笔,最后播出卖钱分账,做数据再融资。”

“成绩好杂七杂八版权打包一卖,拍屁股走人。”

苏泽摇摇头,周勋如果进陈凯歌剧组,你觉得谁话语权大?

这就是所有艺人都会极力吸引粉丝,鼓励粉丝刷数据,甚至极端化。因为越极端,越能制作话题,越出名越能融资。

一个有趣剧本和一个有名网文哪个更容易融资?

网文名声可以让资本在立项就融到一笔大钱,但价值也就止步于此,所以观众才会看见各种魔改和瞎改。

这些魔改背后是有商业逻辑的:压低成本,最大程度的省钱。

观众骂的狗血其实就是影视模式化,因为只有模式化才是影视产业最省钱制作方式。

资本傻?

他们自己不知道拍出来的是垃圾?

人家只是不在乎观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