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第二届秋闱

岑溪和鲁肃大概不知道,两人会晤的第三天,会晤的整个过程,就一五一十的送到孙暠的御案上。

不如说,岑溪故意把郭嘉带过去,就是打算公开一切,免得少数人胡思乱想。

“哈哈,没想到岑溪聪明反被聪明误。”孙暠大笑,并且放下手中的文书。

他此刻不仅有满级的‘阅读理解’,而且还有满级的‘逻辑分析’。

但凡这份文书有任何不合理的地方,他都能发现出来,理论上没有人能用假情报骗到他。

只是这北伐既然是明年,那么大概不能让他们如愿。

刘璋那边交给孙策没问题,可袁绍那边,孙暠也打算参一脚。

毕竟这可是定鼎天下的一战,他不希望假手于人。

再说一直不出站,身体都要生锈了。

另外这一战也要打得精彩,打得足够猛,让公孙瓒最后那么点小心思都没有。

“就在他们的计划基础上,进行修改好了。”孙暠顺便拿起一张纸,开始计划。

至于今天的政务,那玩意早就完成了。

看得出来,孙暠打算参加明年的北伐,纯粹就是闲得慌。

能力太优秀,

尤其是一心多用的情况,以及左右开弓的情况下,他能同时处理四五件的事情。

相当于如此逆天的存在,同时存在三四个。孙吴能发展那么迅速,孙暠才是主要原因。

不如说,反倒是其他人能力不足,拖了吴国发展的后腿。

半个时辰后,钟繇过来汇报,只说秋闱工作已经完成。

基于这次孙吴的势力,比之前要大得多,这次的考场按照两倍的规模建设。

和上次不同的是,上次参加过科举的,本次将不能再参加。

总有希望投机取巧,甚至是鱼目混珠的家伙,通过这种安排,可以筛掉很大一部分考生。

否则仅仅按照两倍大小建设,规模显然不够。

再说只是隔了一年,也不指望学识能提升到什么程度。

作弊被取消资格的另外说,这部分人孙暠发话了,这辈子都不能参加科举。

“嗯,第二次秋闱,大家到底有了经验,只希望这次能多招揽到一些人才。”孙暠点头,对钟繇等人的工作很满意。..

不如说,故意培养和扶持钟繇等一部分人,是他这几年的重点。

跟得上自己步伐的,站在自己这边的,就重用。

已经被时代淘汰,或者沉醉在掌控皇帝妄想之中的,终将被排挤。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这玩意可不是看履历的。

不如说,一个国家的发展,若都看履历和情分的话,那么只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里面。

“陛下,虽然您不许左氏儒参加科举,只是大概还会有不少左氏儒混进来。”钟繇提醒。

“这样不是正好?”孙暠大笑,“既然来参加了,那么肯定不是左氏儒!再说,这左氏儒也好,新派儒家,甚至公羊儒或者梁谷儒也罢,本质上有什么区别?”

学派再多也只是学派,多几个学派至少能减缓利益阶级形成的速度。

期间重点培养其他领域的人才,比如墨家,法家,兵家,纵横家等。

在孙暠看来,管你是什么家,总会有可取的地方,只要安排到合适的职位上就好。

甚至条件允许,他打算把法制方面给分出来,把法学人才安排进去。

擅长经济的,擅长科研的都单独分出来,形成一个个部门。

再说那么做的也不止自己,‘记忆里’的三人也都那么做了。

不如说,自灵帝提升了尚书台的职能开始,政务体系的发展,就开始朝着这方面运作。

三公九卿的地位和权力开始被逐渐淡化,不过要真正被淡化,大汉不灭亡大概都做不到。

毕竟那群既得利益者们,可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出现。

就算改朝换代,也得三五百年,才能逐渐形成体系。

可大吴不同,不是走禅让的路子起家的,而是光明正大造反建国。

和王莽也没有半毛钱关系,自然不是‘复兴’,它就是一个新兴的,年轻的皇朝。

王莽能做的事情,孙暠可以做。王莽不能做的事情,孙暠也可以做。

就如同汉代秦,各种制度,体制甚至是三观都给大改一番,偏偏

“陛下所言极是。”面对孙暠的意气风发,钟繇也认可这个观点。

他已经快五十岁,按说已经不是那种锐意进取,反而倾向于求稳的存在。

只是投入孙暠麾下后,感受到不断变化的孙吴,他觉得自己又年轻了许多。

尤其现在,不再受到左氏儒定下的框架,思想开始放飞之后,被压制的实力开始出现井喷。

在能力方面,已经跳出来的钟繇,和依然沉进去的张昭,到底哪个更值得重用,孙暠看在眼里。

和张纮比起来,张昭已经逐渐与时代脱节,却浑然不知。

还是说他笃信,只要随着时间的流逝,历史依然会重演?

不过也是,历史这玩意,隔一段时间就会重新出现一次,仿佛一次次轮回,最多样子不太一样。

只是在这之前,孙暠笃定自己至少能先把这个时代,搞得面目全非。

让历史的发展线,彻底扭转到另外一个方向。

如此就算真有轮回,那也是一个全新的轮回。

……………………分割线……………………

时间一天天过去,转眼随着秋季的到来,秋闱的预热也开始。

宛陵的体量到底还是太小,容不下那么多五湖四海过来的考生,甚至不得不在城外,临时建设一个考生集结营地。

出于对人才的尊重,就算是临时建筑,也尽量是五脏俱全,保证基础设施完备。

当然,如果宛陵城内有地方落脚,那也可以自行安排。

就说此刻宛陵城中,各客栈,甚至临时租出去的民宿都住满了人。

此刻的宛陵城中,两个考生走在一起,一个俊俏,一个却显然长歪了。

“今年的秋闱,来参考的人不少啊。”俊俏的士子看着人流密集的街道,不由感慨。

因为兄长在宛陵有府邸,他们两个好歹不需要和别人挤在一起。

“孙吴得到天下,已经是指日可待,趁着现在取士标准还不高,大家都想来碰碰运气。”长歪的士子笑道,“只是没想到,恩师会那么快把我们放出来。”

“不奇怪,孙吴皇帝不喜欢左氏儒,老师也不好继续教导我们那些东西。提前半年让我们来,目的不就在这里,好好看看,多听多学?”俊俏士子回道。

要说同伴今年好歹也十九,从小饱读诗书,参加秋闱也没什么。

自己今年才十七,跟在老师门下学习没几年,心里还是有些没把握。

“能学什么,新派儒家也就那么一回事,换汤不换药而已。”长歪士子调侃道,“听说孙吴量才适用,孔明,你是打算从什么方向发展?”

“我大概和兄长一样吧?”俊俏士子说道,“士元,你呢?”

“难说,就看治政有意思,还是从军有意思。”长歪的士子若有所思。

主要是听说有个吊儿郎当,不学无术的家伙,只是谋略不错,就被选为军师祭酒,那自己是不是也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