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5章 银杏树

下午,赵宛舒跟着赵容则去了趟白鹿书院接赵容朗下课。

这还是两人第一次去白鹿书院,之前赵宛舒都只是在书院外头看过,还是第一次进里面参观。

白鹿书院不愧其名,建筑古朴而有韵味,君子六艺,有各种骑射场所,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淡淡的清香。

那是花香混杂着书香以及木头的香气,很是奇特。

本来白鹿书院是不让闲杂人等入内的,但他们是柳庆云带进来的,故而还是能大摇大摆地在书院里头行动。

处处可见穿着儒衫的学生,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个有不同。

赵容则打量了一阵子,收回了视线,叹了口气。

“怎么了?大哥?”赵宛舒不解。

“我是感慨,他们这走路也好,坐下也好,个个都捧着书,也不知累是不累!”赵容则叹道,“我还打听过,他们寅时熹微就起来入学堂,读到卯正方可吃早食,然后饭后两刻钟又得上学堂,亭午止,然后就得到定昏。”

“我这给算了算,一天除却睡觉的两三个时辰,余下时间可都得捧着书。就这阿容还说,时间不够用。”

“这读书是真的不容易啊!比下地还难!”

说着,赵容则感慨万千。

赵宛舒无语。

“这读书哪里有容易的啊!便是容易,那也是人家天赋高,人聪慧,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故而,只能笨鸟先飞,勤来补拙了!”

其实别说赵容则,赵宛舒也挺惊讶的,这古代读书,说是天天高三都不出奇。

毕竟,这真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

每年入榜都是有定数的,全国各地无数学子去竞争,寒窗苦读十年,不就是为了科举入仕,金榜题名嘛!

这就需要大家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这才能不让人盖过。

不过,她这大哥虽也聪明机灵,但却天生不爱读书,这点跟赵容朗是截然不同的。

赵容朗是真有读书天赋的,虽出身农家,却能得柳庆云夸赞,可见他的天赋。

故而,她觑了眼赵容则,“大哥,你真那么讨厌读书啊?”

“那字都跟蝌蚪一样,我瞧着就眼前发花,这一发花就犯困,头也犯疼。我这也是没办法,天生的!”赵容则摆了摆手。

他跟赵容朗是亲兄弟,当初赵容朗身体弱,家里想着让他识几个字,以后也好做些轻省的事儿。

当时赵容朗很是过意不去,每每上完课回来,还想把内容讲给他听,叫他也学一学。

奈何赵容则真不是那块料,当时因此还装病了好些天,这才让赵容朗作罢!

赵宛舒好奇:“那二哥跟大哥这方面全然相反呢……”

同时一胎所生,这差别有些大,无论是性格还是旁的。

赵容则倒是无所谓,他摸了摸鼻尖,“大概是因为他在娘体内时,身体的养分被我抢走了,所以我身强力壮,相反,我脑子里的养分被他夺走了,导致他比我聪明吧!”

“歪理。”

突然从身后传来的声音,叫两人一惊,连忙回头,就看到身后站着的赵容朗。

他一袭同款式的儒衫,身姿挺拔纤瘦,样貌清俊秀气,比起旁的学子更多了几分清隽。

“二哥。”赵宛舒跑了过去。

赵容朗摸了摸她的脑袋,笑了笑,“等久了吗?”

“还好。我跟大哥在这里逛了逛,白鹿书院的确不负其名呢!不过我没看到那棵百年银杏树呢!”

赵容朗回道:“这棵树在后山呢!现在不是银杏变黄的季节,所以都是光秃秃的,倒也没什么好看的。你们要是想看,我陪你们过去。”

“还是算了吧……”赵容则过了下瘾,已经不想再待下去了。

空气中的朗读声让他耳朵茧子都要起来了。

赵宛舒却充满了期待,“大哥,这可是你要来的呀!咱们到了这,自然得去看看这当地最有名的事物啊!好了好了,我们去看一眼然后就回去!”

她推搡着赵容则往前走。

走了两步,她似有所感,扭头望去,就看到屋檐下站着的,长身而立的江明衡。

也不知道他站在那多久了,他望着这边,见得她看过去,他眼神闪了闪,刚要扬起嘴角,就看赵宛舒朝着他冷淡的一颔首,就扭头转回去了。

江明衡的嘴角僵了僵,到底也没上前。

倒是身后有学子撞了撞他,“江明衡,你看什么呢?哎,那姑娘是赵容朗家的吗?瞧着长得真不错啊,也不知道说没说亲啊!”

江明衡神色沉了下来,瞪了眼对方,“说了。”

说完,他也懒得理会,抬步就离开了。

“诶,你生什么气啊!”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江明衡也不知道为什么要生气,明明对方都不是自己的妹妹了,阿宛在他家受了那么多苦,便是如今,他娘也无法谅解,他爹的态度就更明显了。

他比谁都明白,赵宛舒的确不适合跟他们家再牵扯了。

可这十几年的感情,也不是说忘就能忘的!

他心里烦躁,便想去藏书阁走一趟,翻一翻书,静一静心。

白鹿书院比他们想象中大不少,赵容则和赵宛舒两人只是转了个大概,毕竟没人领着转悠。

柳庆云是夫子,到了书院后就得去上课,还得给学生解疑答惑。

至于柳蕊,柳夫人倒是鼓励她外出,但她上午才出来过,体力也不好,也是有心无力,下午便在家中休息了。

等到绕过数个回廊,赵容朗中途撞见过不少人,都纷纷打招呼,直到后面,人越来越少,直至眼前豁然开朗。

只见四合院落的正中,有着一棵高大挺拔的树木,周围以石块堆砌出花坛,树木枝桠繁多,期间可见褐色枝桠上长出的小小嫩包。

“这就是那颗银杏树。”赵容朗介绍道,“据说是白鹿书院建立时,开山的山长亲自所种。百年间,书院越来越大,它却不曾挪过地,愈发枝繁叶茂。”

“也因此成了白鹿书院的标志。”

“不过,秋日里它会更壮观些。满目金黄,犹如金毯,很是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