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75小米会走路了

经过这一场雨,不少人家的粮食都遭了罪,要么被雨水泡了,要么是地里的高粱被打倒了,即便是没倒的,高粱粒也掉了不少。

就连姜家也不例外,地里剩下的高粱,明显没有已经收回家的产量高。

可这天灾人祸的,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不过也因为这场雨,接下来这几天,大家都恨不得立刻马上,把庄稼全部收回家,根本没心思去关心姜家的收成了。

当然这都只是暂时的,等忙完这段时间,肯定还是会有那好事之人,想要打听打听。

不过在这之前,在姜家还不知道的时候,有一个奇怪的声音,慢慢在福安村传开了。

这还得多亏了刘阳那天的心血来潮。

他放着家里的粮食不管,特意去村里跑了一圈,随后得到了一个惊人的发现。

也亏得他家人多,那天下午把玉米全部收回去了,这才使得玉米没有淋雨。

而刘阳那天下午,特意去了自己看到的,从高粱地里,挖了几株玉米回去的几户人家。

他够八卦,记性也好,即便已经过去几个月了,也还记得呢。

本来自家地里,突然在长出几颗特立独行,格外不同的玉米,大家都是小心翼翼的瞒着,生怕被人知道了,明年跟自己分种子呢。

谁知道刘阳居然不按常理出牌,突然就找上门来,说自家也有,又问他们家发现那玉米的地,是不是姜家干活会经过啥的。

若刘阳只说自己家有,别人肯定不理会,但提到那姜家,就不得不让人多想了。

而刘阳走访了一圈,也得到了准确的答案!

所有发现这特别的玉米的地,都是姜虎抱着小福星,从旁边走过的!

难道这真的是小福星的功劳?

小福星真的这么厉害?

不知不觉间,这个说法悄悄在福安村蔓延,有那地里没长大玉米的人家,听到这个事儿后,更是羡慕多余嫉妒。

怎么自家的地,就不距离姜家的近点呢!那样就也能蹭到福气了啊!

手肘那么大那么长的玉米啊,那到底得多大啊!

一时间,在姜家还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关于小福星的说法,又是传的满天飞了。

而这时候,姜家正忙得热火朝天的,根本就顾不上的别人家。

院子里依旧铺着油布,油布上面铺着厚厚的高粱穗,已经晒干了。

姜虎举着梿枷,一下又一下的,把终于晒干的高粱打出来,二娘和大娃顶着太阳,把被姜虎打过的高粱穗,抱起来抖一抖,再翻个面,然后继续打。

他们刚吃了午饭,都没来得及午休,这会儿太阳正烈,但也是这会儿,高粱穗被晒得很干很脆,是最好脱粒的时候。

几天前的暴风雨,就好像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中午的菜地,都被太阳晒得蔫头耷脑的,空气中连一滴水分都没有。

屋檐下放了一个大大的簸箕,比一张床还大,里面扔了一个小枕头,还有几根玉米核,铁蛋一个人在里面玩的不亦乐乎,旁边是看着她的二妮。

不一会儿,小米推着椅子,从厨房出来了。

她其实已经可以自己走路了,不过走不远,走几步就要摔跤,腿上的力气还不够。

但是这一点都不妨碍她,她爹给专门做的小椅子,本来是给他们吃饭用的,坐在里面,前面还能够放碗筷呢,不用吃饭的时候一直抱着。

直到突然有一天,小米走了几步,差点重心不稳摔跤的时候,一把撑在小椅子上,连带着小椅子都被往前推了一点。

于是乎,小米就好像被点亮了某项技能似的,成天推着自己的小椅子,满屋子乱窜。

这不,刚被放在大簸箕里,想让她跟铁蛋一起玩呢,小米就丢下铁蛋,推着小椅子往厨房去了。

一家人都习惯了,也不知道小米为什么哪儿都不去,独独对厨房情有独钟,没事儿就钻进去了。

厨房倒也没什么,二娘每天都把菜刀放得很高的地方,水缸比小米还高,她也爬不上去。

确定厨房不会给小米带来什么危险,二娘也就不拦着她了,左右小米聪明着呢,肯定不会捣乱就是了。

事实上,小米去厨房也没别的事情,就是每天给水缸里,添点灵泉水啥的。

她虽然人没有水缸高,但是举着手还是可以够得着的,只要身边没人,偷偷放灵泉水什么的,简直不要太容易哦。

对了,还有精米精面。

爹娘每次都是买两三斤,吃完了才会继续买。

她空间里这些东西多着呢,而且各种牌子各种米,连各种形状都有。

每次爹娘买回来,都是放在厨房的柜子里,也没上锁,她就偷偷摸摸的,往爹娘买回来的精米精面里面,添上半斤左右。

太少了没意义,太多了会被发现的。

不过精米精面很贵,这么来上几次,也算是帮家里省钱了嘛。

“小米,你怎么又往厨房跑啊。”二妮看着铁蛋,不能乱跑,看到小米回来,小大人一样的叹了口气。

“二姐,抱抱。”小米扔掉小椅子,笑眯眯的对着二妮伸出手。

二妮连忙把她抱起来,放进大簸箕里面,又给她脱了小鞋子,手里还拿着一把蒲扇:“小米快睡觉,你不睡觉,铁蛋也不睡呢。”

大簸箕本来是用来晒东西的,但是夏天放在屋檐下,或是晚上直接放在院子里,不管是午睡还是乘凉,都很舒服。

铁蛋看到姐姐,就连忙扔掉手里的小枕头,手脚并用的爬过来了。

“觉,觉。”睡觉觉,没有姐姐睡不着啊。

小米无奈的拍拍铁蛋,这小家伙,咋这么粘人呢。

这会儿正午,不过外面屋檐下有风,比屋里还是凉快些,姐弟俩躺在簸箕上,二妮给它们扇蚊子。

即便还有爹娘干活的声音,但依旧还是很快睡着了。

高粱脱粒,继续晒上几天,风车去渣滓,再装袋入仓,忙忙碌碌好几天,总算是忙完了。

忙这些的同时,还要清理地里的高粱杆,还要翻地,准备下一轮耕种。

姜家都是埋头干活,甚少去村里串门,这一忙,就忙到收税的衙役,赶着几辆牛车进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