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61章 《大明报》找差距

王守政被打,里面的伙计出来阻拦,更是激起了大家的怒火。

他们还死不承认!

说什么他们买下了罗贯中小说的版权,纯粹是在骗鬼!

人家罗清平都已经是《明报》的编辑了,怎么会把他爷爷的作品卖给你们《大明报》?

要是这样的话,他能在《明报》当编辑?

把小说卖给竞争对手,《明报》岂能容忍?

要知道,能够进入大明实业集团工作,是多少个梦寐以求的事情!

《明报》就是大明报业办的,大明报业就是大明实业集团的一部分!

因此,罗清平是《明报》编辑的事实已经证明,《大明报》的王守政在说谎!

不少人砸了外面的凳子不说,还冲到里面,把里面的东西毁了个稀巴烂。

王守政被打得头发散乱,鼻青脸肿,爬起来叫伙计赶快到衙门报官。

坐在楼上的王清选和晏云之本来就是官,但他们却不敢下去。

如此身份被人打了,说出去,不就成了笑话?

王守政的喊叫,让众人立马冷静了。

砸坏了不少东西,等衙门差役一来,抓住了就说不清楚了。

退钱没退成,到时候还得赔上一大笔钱。

不一会儿,围攻、围观的人们走了个干干净净。

王守政坐在地上,呆呆地看着狼藉一片的屋里屋外,怎么都想不通。

“王大人,礼部王大人还有晏司业请您上去呢。”

伙计小心地来到王守政面前。

王守政还是国子监生,国子监是大明培养官员的地方,所以伙计平时都把王守政叫王大人。

王守政开始还觉得不妥,但喊得多了,也就听之任之,最后也习惯了。

反正有了礼部侍郎的照拂,谋个一官半职总是不成问题。

当然,前提是要把《大明报》办好!

不说超过《明报》,也不能被落得太远,最少不能赔钱!

因为礼部侍郎是最主要的投资人,赔钱的话,赔的是王清选的钱。

王清选家里虽然很富有,但他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这下子如何交待?

王守政擦了一下脸上的血迹,整理了一下撕成条条的袍子,这才慢腾腾地走上三楼。

晏云之看到王守政的样子,有些恼火。

王守政是国子监生中头脑最为灵活的!平时为他出了不少好点子。

当初创办《大明报》,王守政是信心满满、信誓旦旦,说是一定要超过《明报》,要让《明报》二十年不赚钱。

这话说得太过、太狂了。

现在看,《大明报》不仅没人买了,还遭遇到退货退钱的危机。

能不能把《大明报》办下去都成了未知数。

王清选虽然很恼怒,但他却是挑不出多少王守政的毛病。

从整个运作过程来看,王守政做得已经很好了。

其中还有一些招数很是创新。

王清选的气已经消了,着急上火也不管用。

现在必须要把《大明报》办下去。

毕竟王清选曾对外宣称,有了《大明报》,《明报》二十年不赚钱。

只要办下去,就有希望。

如果就此停办,让《明报》二十年不赚钱的说法就成了一个笑话,要流传好多年。

哪怕是赔钱,也不能成为笑话当中的主角!

金钱对于王清选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名声才是!

“守政,事情过去就过去了。当前最重要的是,怎么把《大明报》办下去、办好!”

王清选吹开了浮着的茶叶道:“首先,要挽回声誉!卖出去的前三期,要退钱。”

“其二,我们要向《明报》看齐,就必须借鉴他们的做法。”

“云之,守政,你们再找几个监生,从罗贯中剩下的作品里挑选出来一部。”

“接着我们借鉴《明报》有奖征答的做法,来个有奖征集开篇词。”

“确定开篇词后,我们再找大儒,让他领头,组织一次诗词品鉴。”

“这篇小说之所以失败,并非是小说写得差,而是开篇词就没有气势,且没有大儒开场、镇场!”

宴云之听到此,拊掌而笑:“王大人所说极是,正中要害,切中肯綮!如此一来,我《大明报》翻身有望!”

王守政惭愧地低下头:“王大人几句话,如拨云见日,学生我茅塞顿开!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王清选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守政,不要气馁,打起精神,我们要和《明报》斗到底!”

王清选的话让晏云之和王守政大为感动。

本想着王清选要大发雷霆呢,谁知道满是鼓舞和激励的话语。

王清选不仅仅是激励,并且还看出来失败的原因。

是啊,从一开始我们就不如人家呀。

看看人家的《三国演义》,一出版就请来了内阁首辅方孝孺,现场给大家背诵和分析《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王大人说要换一篇小说,从头来过!

不用说,开头请谁来,王大人自然会考虑。

因为他的地位放在那里。

晏云之和王守政的官职没有王大人的高,更没有王大人的人脉资源。

王清选道:“你们也要认真反思反省,我们到底差在何处,如何改进。柳大人约了我,我先走一步。”

此时,闹事的人已经走完了。

晏云之和王守政将王清选送到楼下。

等到王清选钻进轿子,两人才重新回到三楼。

“守政,王大人如此说,是他宽宏大量,我们再也容不得闪失了。”

“王大人交待的事情必须落实下去,凡是要求退款的,要尽退快退,哪怕他们的报纸已经撕了,也要退给他们。”

王守政正要吩咐落实,晏云之道:“守政,莫急。王大人说,我们也要认真反思反省。这说明,我们的差距还有,必须找出来。”

王守政重新坐下。

有伙计上来撤掉了王清选的茶杯,重新换了茶叶,准备冲泡。

晏云之是准备长谈了。

两人一边喝着茶,一边捏着茶食,居然思路大开。

王守政道:“晏大人,王大人所说差距,其实是差别。要想找差距,首先找出我们与《明报》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找出之后,再来仔细分析。”

“比方说,《大明报》用的简体字,而我们用的是正统的繁体。”

晏云之道:“你说的对!用了简体字,一些文化不高的人也能看得懂,买报纸的人就多了。”

“是啊,他们《明报》已经连载了两部小说,简体字成为百~万\小!说人的一种习惯了。”

“所以,他们猛一看到了我们的《大明报》十分不适应。”

“有道理啊。如果他们看《尚书》,可能就不适应简体字。但他们看小说,是消遣,简体字简明不费劲,用繁体反而让他们十分别扭。”

王守政兴奋了,喝了一大口茶,一抹嘴巴道:“还有,他们《明报》是横版,我们《大明报》是竖版!”

“我自己看起来觉得横版更便于阅读,只是过去我不太敢说。”

晏云之道:“还是我们的胆子不够大呀,就这么定了,我们也用横版!”

“守政,不要操之过急。我们现在处于弱势,必须是先追赶,再超越。”

……

王清选去了另一个茶楼。

“柳大人,现在有一个极好的弹劾机会。把握住了,你柳大人一定会在历史上留下重重一笔。”

“哦,王大人请讲,下官洗耳恭听。”

“知道《明报》是谁办的吗?”

“王大人,明眼儿人都知道,《明报》的背后是吴王。”

“那就弹劾吴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