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如果换了一个人。比如不是郑小明带兵来,说不定凉州的骄兵悍将还想和郑小明掰掰腕子。
但是郑小明在凉州平定羌胡的时候,可是留下了偌大战绩名声的。不论是斩杀北宫壁,还是大破羌胡,都让其留下赫赫威名。
现在郑小明,还有孙坚这两路人马,统帅了接近二十万大军过来,谁敢和主动出去作战?不是疯了么?
便是在这个时候,大军堵在洛阳八关之前,给了洛阳方面最后通牒,让他们立刻释放刘辩,重新立为天子的同时。
一支小规模,只有两千多的军队,在郑云的率领下翻山越岭,走小路穿过关卡,直抵洛阳而去。
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就走少帝刘辩。
免得这些家伙狗急跳墙,直接把刘辩给杀了!
这将给郑小明带来巨大的政治影响,他是打着复立刘辩的旗号来的。刘辩一死,他的外戚的地位就彻底没有了,号召力就一下子削弱。
当然,如果他们真的敢这么做了。一旦郑小明打下洛阳之后,那么恐怕就要血腥报复,到时候那些主谋,甚至参与者们都要鸡犬不留了!
也许董卓那种人能够很快下得了这种决心,但是像是袁隗这种人,就不一定能够这么快下的了决心了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多谋少断!思虑多的人往往很难下决断。
而袁隗这种习惯在幕后操控局势,永远不肯出面的老阴逼,绝对不会是那种不顾一切的赌徒这种人更多的是董卓这种武夫的性子!
所以,郑小明要派人在袁隗和董卓动手杀人之前,抢先把少帝给救回来!
洛阳,太尉府,就在郑小明派出人马想要潜入洛阳救人的时候。
太尉府中也传出了激烈的争吵声音,争吵的对象正是袁隗和董卓!
不一刻,就见董卓怒气冲冲的按剑从太尉府中走出,上了车子离开。
就有袁基对袁隗怒声说道:“叔父,董仲颖这武夫是越来越跋扈了!刚才居然敢在太尉面前无礼,真是不知死活。全然忘记了,到底是谁提拔他才有着今日!”
袁隗目光阴沉,不过却没有说话。
那袁术向来以汝南袁氏的嫡子而自居,然而在他上面其实还有一个袁基,这才是袁氏真正的嫡长子。
当然因为某些原因死的太早,在原本历史时空当中,这个袁基在后世的名声,就没有袁绍和袁术那么大!
袁基,袁绍,袁术,三人都是前司空袁逢的儿子。
袁成,袁逢,袁隗,此三人都是前任汝南袁氏家主的袁汤之子,是袁氏的嫡脉。
而袁成才是袁汤的嫡长子!
不过袁成早卒,上一辈的袁氏诸人当中以袁逢袁隗二人成就最大!
不过那袁逢也早已经死去,现在汝南袁家权势地位最高的是袁隗,其家主也已经是袁隗。
袁绍原本是前司空袁逢的庶子,因为袁成早卒无子,因此把袁绍过继了过去,成为了袁成的嗣子。
袁逢自己还有嫡子袁基,和袁术。
除此之外,袁隗自己还有几个儿子,比如袁懿达、仁达,还有因为才年满十六就早死,请蔡邕做过墓志铭的袁满来。
当然,这些一听就知道是字,其真正的名字,在历史上就没有记载了!
这些人都算是汝南袁氏的嫡子,唯有袁绍本来就是个庶子,还被过继给了一个死人。三不靠的,只能自我奋斗,反而早早的闯下了偌大名头。
现在是外人眼中,汝南袁氏年轻一辈当中最杰出的!
只是他自己的这些兄弟,堂兄弟们是怎么看他,就很难说了!
总之,此刻袁基和袁术,袁聪袁懿达几个兄弟都是面色阴沉,对那刚才董卓无礼,不告而辞的举动而感觉到十分恼火。
袁术更是道:“叔父,董仲颖怕是觉着自己的翅膀长硬了,所以现在不太听话了!他现在手下可是聚集了一大帮人,就连王允王子师都投靠了他!”
王允王子师的名头可是相当的大,向来以为官清正,性格钢直而着称。
在当年十常侍权势最大的时候,屡次硬钢十常侍,结果导致几次下狱逃亡。
这也让他的名声在天下士人当中非常之大!
以至于上次王允得罪了十常侍之首的张让被下狱以后,何进,杨赐,袁隗等三公高官都是相继为王允上书求情。
这么一个人物投靠了董卓,可想而知,会给董卓带来多大的政治声望?
袁隗心中恼怒,面色不显,澹澹的道:“王子师并州人,并凉一体,走的近些,也是人之常情!”
王允王子师是并州太原人,而并州和凉州向来都被当成是关西之地。受到关东士人有意无意的打压。
也因此,并凉之地的人还是非常抱团的。
原本的历史时空当中,董卓手下基本上不是凉州人就是并州人!
而后来,王允能够拉拢吕布对董卓反戈一击。除了不知道是真是假的美人计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两个人都是并州人!
当然这些那都是另外一个历史时空当中发生的事情,在眼下的历史时空当中。
现在并凉等关西人物相继投靠董卓,给袁隗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原本董卓只是一个武夫单纯的武夫是不足为虑的。
所以董卓入京之后,在袁隗的各种安排协助之下,让董卓吞并了洛阳禁军。
乃至于让董卓杀死了后来赶来的并州刺史丁原,吞并了其手下的并州兵马。
让现在的董卓掌控了所有洛阳兵马!
这些原本都是不足为虑的,毕竟董卓以前只是一个边将,从来没有进入过大汉的权力中枢当中,根基浅薄,也做不出什么大事情来。
但是现在情况就不一样了,随着王子师等关西人物投靠董卓,事情就麻烦了。
尤其是王允王子师,此人现在是尚书令!
其人投靠了董卓之后,就代表着董卓能够直接影响,甚至命令尚书台!
这让所有的事情都变得无比的棘手和麻烦!
东汉以郡为国,把郡守看做是国君。这些都是春秋战国时代的观念存留,再加上交通方言之类的限制,也让这个时候的地缘认同太强烈了。简单来说,就是老乡抱团太严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