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任务哪里有那么多的热血冲动,一举一动都带着多重目的。
请下阳侯帮忙出兵,能够有利这次战事是真。但是未尝不是一次掌控山陵卫的尝试!
任何组织势力,天然都有不受控制的扩张倾向。大楚的文官集团自然也是如此。
而文官势力的扩张,自然是要挖皇权的墙角,一点点的把各种权力从黄帝手中争夺到自己手中。
最好彻底的把皇帝变成橡皮图章,所谓的圣天子垂拱而治最好。皇帝什么事情都不要管,只管在皇宫生孩子,其他事情全都让我们帮你打理好……
这把山陵卫从皇帝手中夺走,也是如今文官集团们努力的方向。
而且这对于文官们来说是一种默契,根本不用谁开会强调,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那薛向光有着机会,就想要撬上一棍,想要给皇权松松土。
然而郑小明却不给他机会,连他如何激将,如何拿民生大义都不为所动。换一个道行浅的,还真有可能被其忽悠了。
到时候,哪怕这次中京魔灾顺利被镇压,回到京师之后,他这个下阳侯恐怕也要倒霉,被皇帝收拾!
而到了那个时候,不会有任何一个文官帮他说话,哪怕是今天这位大义凛然的薛督师也不会帮他说话……
到时候,这位薛督师功成名就,再次致仕回乡,享受清福。并且以这次的功绩,被记载在史书上。
而因为他不能出口的功绩,子孙辈们也会得到士林官场的默契照顾,从此前程无量。
当然你也不能说这些文官为国为民是假,只是在为国为民的同时,还要顺便做一些其他的事情就是了!
郑小明对于这些算计,虽然想不到这么深入。但是也绝不会跟着这些文官的指挥棒走便是!
他向皇帝请命,让山陵卫部分出动,自由行动,剿灭各地魔灾。
在这个世界,或者说是虚界留影当中,魔灾的发生是因为人道衰弱,恐慌和怨恨等负面气息埋怨,才有魔物滋生的土壤。
所以魔灾开始的时候,聚集的不多,大都是小规模魔物群行动。
山陵卫也该分成几支小部队去清扫这些魔物,减轻魔灾压力,并且安定人心。
随便也让那些文官死心,少把主意打在自己身上。
至于那薛向光的决战计划,郑小明是绝不搀和的。
他的密信送到宫中,皇帝立刻感兴趣,欣然同意。并且对郑小明提出的另外一个建议最为感兴趣……那就是所谓的秘密奏事制度。
按照大楚的规矩,一切上奏,都要通过外朝,递入内朝司礼监,最后才能到达皇帝手中。
所以信息被过滤了好几遍,皇帝很难掌握到外界的真实信息。
如果有着秘密奏章的话,那么皇帝就可以多出一个了解地方,了解事情真实情况的渠道了!
这一招就在另外一个世界的满清用过,而且还是很大规模使用。
当然,郑小明只是向着大楚皇帝建议实行这种制度,至于皇帝允不允许,有没有那么大的魄力打破常规,去实行,就很难说了。
郑小明也不在乎!
反正他提醒到了便是,现在他更重要的是自己领着山陵卫出去,干掉更多的末劫怪物。
郑小明身为这次中京魔灾的主帅,按理来说,这场战斗,不论是不是他亲自出马,所杀死的怪物都有着圣德之力归属于他的身上。
但是唯有自己带兵,自己杀死的怪物,圣德之力才会最多!
很快,皇帝就同意郑小明带领山陵卫自由行动,清缴魔物,不必配合薛向光那边的大军行动。
郑小明接到命令,迅速的把带领山陵卫出击。
薛向光那边再是恼怒,却也无可奈何。他手下没有山陵卫,实力不足,歼灭大战就打不了,只能请朝廷增兵。
事实上,中京魔灾之后,周围各省兵马都已经在调动。一边清剿蔓延到他们辖区的魔物,一边也准备朝廷命令到达之后,随时增援中京。
不过大楚除了五京山陵卫这种镇压五京的精锐兵马之外,其他的精锐都在北方边关。各省地方官军不论是训练装备士气等等,都和这些精锐无法相比……
整个大楚养兵百万,然后真正的精兵也就只有二十万左右!
当然,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以农耕社会的财富和生产力,根本无法承担上百万的精兵。能够保证二十万已经很不错了。
郑小明率领一队两万千的山陵卫直接出了翻山越岭,直扑懋明县而去。
这应该是这次中京魔灾开始之后,最早丢的第一个县城。现在汇聚了太多魔物,数量不小十万之多。
谁也不会想到,郑小明居然胆大包天,只带了两万人马,居然敢直扑懋明县。
恐怕就连那些魔物自己也都没有想到,因此被郑小明强力突袭,一昼夜之间击溃了数万的魔物大军,直接杀到懋明县城之下。
此刻那懋明县城宛如地狱一般,整个都被某种生物质所覆盖,形成了一座巨大的巢穴,蠕动之间,就不断有新的龙族怪物生成。
而这便是所谓的龙巢了!
一旦龙巢成形,就标志着这次魔灾彻底成形。
一般来说,大楚应付魔灾,都是各路大军并进,不断绞杀,压缩这些龙族怪物的生存空间,最后大军再压缩到龙巢附近,击破龙巢。
有时候,为了解决一场魔灾需要三五年的时间都不稀奇。
很少有着郑小明这样的,敢于奇兵突袭,直接率领一支孤军杀入龙巢的。
然而不管别人如何想,郑小明已经率领山陵卫杀入龙巢,破坏龙巢。
那龙巢宛如蜂巢一般,有着无数房室,蠕动之中,无数新的龙族怪物生成,想要包围龙巢,却被郑小明带兵突破。
尤其是郑小明现在已经修成了一百多颗先天真气,力量对于普通的武将来说,简直源源不绝。
所谓的太保横练,只不过是翠微山以武入道的九转金身法的第一转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