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五章 不好的预感

程咬金点了点头,说道:“你这话倒是提醒了老夫,以长孙无忌那个老狐狸的性格,他还真做的出来。”

一个异族女子,还是一个二婚的,就算是做妾,在长孙无忌看来,都是丢人的事情。

林轩眉头微皱,他让长孙冲纳那个女子为妾,是想尽可能的把这件事的影响降到最低,然而却有可能会害了一个人的性命,虽然这个人他见都没见过。

程咬金想了想说道:“老夫让人把其俟斤懒独禄请来,让他收那个女子为义女,递交文书,请求联姻。老夫再上一道奏折,把这件事的原委,上报陛下,让陛下赐婚,这样一来,长孙无忌就不敢做什么了。”

不管是中原王朝还是游牧民族,都有联姻的习惯。

木昆部落只是西突厥的一个部落,正常来说是没有资格和大唐联姻的,虽然长孙冲只是国公之子,即便是做妾,都不够资格。

但是长孙冲奸y在前,加上木昆部落是第一个投降的部落,李世民肯定要对其优待,做给其他部落看,肯定会答应下来。

一旦由李世民下旨,长孙无忌短时间就不敢做什么。

这一点林轩自然知道,但是等这件事的关注度过去呢?

一个女子而已,过一段时间还有谁会关心她的死活?

林轩说出了心中的担忧。

他到底做不到视人命如草芥。

“哈哈,你多虑了,这件事的风头过去,长孙无忌反而不会对那个女子动手了。”程咬金哈哈一笑说道。

林轩有些不解的看着程咬金。

程咬金笑道:“长孙无忌会对那个女子动手,是因为那个女子进了长孙家的门,长孙家会成为笑话,但是等风头过去,该笑话的已经笑话过了,长孙无忌动手还有什么意义?相反,还会给陛下留下不好的印象,以他的性格,是不会范这样的错误的。”

林轩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李世民为什么那么信任长孙无忌?

除了因为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兄长以外,另一个原因是因为长孙无忌跟随他最早。

加上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的心腹都被贬到地方上去了。

这让李世民对其更加依赖了。

除了这些原因以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长孙无忌非常善于伪装。

李世民曾夸赞长孙无忌:“善于避嫌,遇到事情能灵活应对,无人可出其右。”

李世民之所以有这种评价,是因为长孙无忌在他登基以后,主动辞去官职,放弃了权利。

事实上,从李世民死后长孙无忌的行为来看,他不仅权利极其的重,还非常的小肚鸡肠。

而之所以李世民一直对其信任有加,是因为长孙无忌伪装的太好了。

这样一个擅长隐忍的人,怎么会为了一件已经过去的事情,让李世民对其产生不好的印象呢?

“行了,你先回去吧,这段时间务必看好长孙冲,别让他再惹出别的事端,等陛下的旨意下来,到时候就可以把这个麻烦甩掉了。”程咬金说道。

“是!”林轩行了一礼,退了下去。

林轩走后,程咬金让人把其俟斤懒独禄叫了过来,把事情委婉的说了一遍。

他并没有隐瞒的意思,其俟斤懒独禄作为木昆部落的首领,不可能不知道这件事情。

其俟斤懒独禄听完并没有多大反应,但是当程咬金说出长孙冲的身份,并说会上奏大唐皇帝,让长孙冲纳那个女子为妾,其俟斤懒独禄眼中露出了一丝喜色。

程咬金委婉的暗示他,长孙冲的身份不简单,那个女子的身份当妾都不够资格,让他收那个女子为义女。

其俟斤懒独禄哪里会不愿意,能和大唐权贵联姻,别说是收个义女了,亲女儿他也舍得。

其俟斤懒独禄甚至还告诉程咬金,义女的身份都配不上长孙冲,他有好几个女儿,愿意让长孙冲挑选,甚至都给长孙冲做妾也没关系。

不过被程咬金直接拒绝了,他又不是来帮长孙冲找小妾的。

其俟斤懒独禄虽然有些失望,不过还是按照程咬金的话,把那个女子收为了义女。

不知道是因为联姻的事情,其俟斤懒独禄之前对于程咬金要从他们部落征召五千骑兵,有些不情愿,此时变得非常积极。

不仅很快把人挑好了,还让自己的长子阿哈顿色来统领这五千人。

程咬金看了其俟斤懒独禄挑出来的人,非常满意。

这些人都是青壮,而青壮对于突厥人来说就是精兵。

现在只需要等待后面的步兵到来,就可以按照他的计划行事了。

……

“首领,沙钵罗俟斤求见。”亲兵走进营帐说道。

“他怎么来了?”同娥设不知为何,突然有种不祥的预感。

沙钵罗是人名,俟斤是官名。

西突厥大汉统领的部落称之为五弩失毕,因其部落太大,又分为五部,分别是阿悉结阙部、阿悉结泥熟部、哥舒阙部、哥舒处半部、拔塞干部。

每部设一俟斤统辖,其实就是部落首领。

西突厥分裂后,阿悉结阙部、阿悉结泥熟部、拔塞干部三部支持他,而哥舒阙部、哥舒处半部两部选择支持元奇。

而沙钵罗就是拔塞干部的俟斤,拔塞干部的地盘在草原的西南方向,距离同娥设的部落有四五百里远,沙钵罗要是没什么大事,在他没有召唤的情况下,是不可能过来的。

沙钵罗过来,也就代表着发生了大事。

同娥设突然想到前段时间其劳巴特尔前来说大唐出兵的目标是西突厥。

当时他并不相信,他想着借机麻痹元奇,就答应了其劳巴特尔联合的请求。

难道大唐的目标真的是西突厥?

“快让沙钵罗进来。”同娥设急忙说道。

“是。”亲兵行了一礼,退了出去,没多久带着一个身高七尺的壮汉走了进来。

古人常说七尺男儿,而一些书籍中对关羽项羽的记载是身高九尺。

要是按照后世的算法,七尺就有两米多高,而九尺更是高达三米多,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以古人的生活条件,即便有那么几个身材高大的,也不会太多。

事实上古代的长度计量单位,“尺,寸”并不是一成不变。它会随着不同朝代和意识形态而不断变化。三国时期“一尺”约为现代的24.2厘米,按照这个尺寸去衡量“七尺男儿”,他们的身高至少要在1.70米左右。这种身高尺寸其实与现在的南方人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