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明对这种事情还是驾轻就熟的,在儋耳郡的时候,他主要就是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对当地的俚人、僚人,他既清剿,又要安抚,在几年之内,儋耳郡的俚人、僚人大部分都下了山,改土归流,入了当地的户籍。
对俚人、僚人的工作都能做好,对营浦县的汉人的工作,温明自然没有做不好的道理,对孟昌的安排,他很有信心的答应了。
孟昌微笑道:“显思,我知道你是一个有能力也有经验的人,让你来当营浦县令是委屈你了,不过你放心,现在主公领地扩张很快,需要大量有经验的官员,只要你在营浦县干得好,我一定会向主公推荐你的,我看你担任一个郡守,不在话下。”
温明有一些感动的说:“那便多谢郡守了。”
其实,温明比孟昌还大几岁,不过他读书晚,天赋也不如孟昌,所以成绩比孟昌差得比较远,这也让孟昌比他提拔要快。
孟昌又说:“除了尽快安抚本地汉人百姓之外,还要努力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的生活,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要发展经济,首先就要修建基础设施,而最首要的就是要修路,要修一条从苍梧到零陵的公路,让两郡相连,这样才能有后续的发展,而要修路,就要把那几千战俘利用起来,让他们来干苦役,还可以用钱粮来让当地的蛮人充当劳动力”
孟昌是一个办事很仔细的人,他将各种细节都对温明说得很详细,其实这些方法温明也都知道,这都是南海模式,温明早就习惯了,不过温明丝毫没有不耐的神情,恭敬的听着孟昌的安排。
到了第二天,黄忠的大军出发了,而温明带着一队士卒,到县城外的村落里去安抚百姓去了。
虽然县城大门两边已经贴上了安民告示,不过这几天县城里还是有一些百业萧条,家家户户都是大门紧闭,街上的商铺也都关门了。
这倒还好,因为商铺虽然关了门,可是那些货物总不会一时就坏掉,过几天再开门也没啥,可是县城外面的庄稼可是耽误不起的,营浦县主要的作物也是水稻,现在不少人都逃散了,水稻没人管,这样下去,今年的水稻减产一定会很严重的。
所以温明安抚百姓的工作是刻不容缓,而且必须要立刻见效,让老百姓都回来种植水稻。
虽然温明是文官,可是他的身上也穿了铁甲,因为这毕竟是新占领地区,危险还是存在的,他从小干活,上学又经常训练,在儋耳郡的时候,他也是天天下乡,所以体能还是很不错的,穿着铁甲也丝毫不感觉累。
温明一上午跑了几个村,这些村的老百姓跑了不少,留在家里的大都是一些老弱,他们都关上了大门,躲在家里。
温明找到了一些留在家里的老百姓,向他们宣传了交州军的政策,告诉他们交州军绝对不会胡作非为,而且税率比荆州的要低得多,让他们通知那些逃散的老百姓,回到家园,继续耕种。
虽然大部分老百姓将信将疑,不过还是有一些人是相信的,因为营浦和苍梧离得很近,甚至有一些人在苍梧还有亲戚,他们也听说过交州的一些政策,交州对老百姓确实很好,他们答应会通知自己那些逃散的亲朋好友,让他们回来。
在路上,温明看到一个老人孤零零的在田里拔草,他便脱下铁甲,带着那些士卒一起下田,帮着老人拔起草来,这当然有一些危险,可是温明相信,帮老百姓干活是最好的赢得他们信任的方式。
那个老人看到这些当兵的来帮他干活,诚惶诚恐,连道不敢,不过温明对他说:“老丈,你年纪大了,就歇着吧,我们几个一会儿就帮你把这点活干完了。”
温明也不是吹牛,他从小就干农活,哪怕当了官之后,也没少干过农活,这些士卒就更不用说了,都是农民出身,人人都会种田。
那个老人很是感动,回去拿了水,又拿了吃的过来,给温明他们吃喝,不过温明他们只喝水,不吃老人的东西,他一边干活,还一边跟老人聊天。
原来,这个老人家里本来还有两个儿子,两个儿子都成了家,孩子也都不小了,这一次交州军攻下了营浦县城,他们害怕,带着孩子逃到了山里,本来要把老人也带走的,可是老人说他这么大年纪了,死了也无所谓,他放不下家里的几亩田,要留在家里种田。
两个儿子实在无奈,只能是带着自己的孩子逃到了山里。
老人说,他们的村子里有很多都是这样的情况,青壮年基本上都逃走了,留下来的都是老人,他们觉得自己年纪大了,死了也不怕,他们也舍不得家里的田,所以就留了下来。
不过他们的年纪大了,体力比较差,干起农活也没原来那么快了,所以这几天,田里的草长得很快,虫也生了不少,还得施肥了,这些活哪里干得完?这让他们都是心急如焚。
“农活可不能糊弄,你现在糊弄它,到收割的时候它就糊弄你。”老人说到这里的时候,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
温明安慰老人,让他不要急,他明天便带人来帮他们村里干农活,一定不会让他们的田荒废。
温明回去将此事报告了孟昌,孟昌知道,这是一个很好的赢得老百姓信任的机会,他便让温明第二天带两千兵,并且押着荆州军的战俘去帮这里的老百姓干活。
当温明第二天带着交州军和荆州军的战俘到了村子里帮老百姓下田干活的时候,村子里留下来的老百姓们都惊呆了,他们什么时候见过这样的军队?不但不烧杀抢掠,还帮他们干活。
温明的这一举动,一举赢得了营浦县老百姓的信任,很快,那些逃散的百姓便陆陆续续的回到了自己的家园,营浦县重新恢复了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