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考生倒也写了皇帝的问题,不过总的来说,还是流于肤浅,将造成大汉现状的原因全部归结于偶然因素,也就是个人的因素,皇帝、十常侍、董卓、黄巾军和李傕、郭泛、樊稠、张济等人都有责任,将士族塑造成了坚贞不屈的忠臣志士。
有的考生是反思派,反思了天下士人的责任,说正是他们无能,没有辅佐好天子,这才让天子没能走上正道。
他们提出的解决之道,就是希望右将军能集合天下的仁人志士,拨乱反正,匡扶汉室,成为中兴大汉的大功臣。
写出这样的策论的,周晔当然是一个都没取,这样的人眼光和政治智慧太差,别的不要紧的地方用一下无所谓,若是让他们进入右将军府当自己的掾属,那完全是浪费名额,弄不好还会起反作用。
前十名的考生,在策论里都提到了高门士族和豪强地主之害,他们提出正是因为高门士族和豪强地主垄断了大量土地,却通过隐瞒田亩和隐户来逃税,造成大汉税收越来越少,税入不足,便造成国力下降,最终陷入盘剥贫民的怪圈。
这些考生的眼光和见识与其他考生不可同日而语,确实称得上是良才。
而前几名的几位考生,更是提出了高门士族和豪强地主对知识的垄断之害,造成天下人才匮乏,寒门子弟无晋身之阶,他们隐隐提到了阶层固化的害处。
这几名考生包括蔡琰、鲁肃、董和、卢浩、刘晔等,他们的策论里充满了真知灼见,他们提出的解决之道便是不破不立,对高门士族和豪强地主要进行打压,通过知识的普及来给寒门子弟提供上升通道,比如这一次的交州公职人员选拔考试,他们就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最让周晔感到意外的便是鲁肃和刘晔二人,二人一人出身豪强地主,一人出身汉室宗亲,也算是高门士族,可是他们却言辞激烈的抨击高门士族和豪强地主,认为他们是大汉落到目前这个状况的最大蠹虫。
二人都认为要必须要强力打压高门士族和豪强地主,甚至可以对那些国家之蠹进行镇压,而现在的乱世便正是这些国家之蠹带来的,也是他们自己的报应。
二人在策论中言辞之激烈,甚至连出身寒门的董和、卢浩几人都远远不如,这令周晔不禁感叹,鲁肃和刘晔这算是背叛了自己出身的阶层,他们的行为,和二十世纪初那些伟人的行为倒是差不多。
周晔并不怀疑二人是为了博取自己的眼球,才故意写出这样激烈的言辞的,因为他们想要荣华富贵太容易了,他们随便投奔一个势力,都是绝对能够获得重用的那种人才,如果不是为了实现他们的理想,他们又何必千里迢迢的来投奔交州呢?
所以,这样的人才才是最可贵的,周晔自然要重用他们。
而蔡琰真的完美诠释了什么是巾帼不让须眉,她的文化题几乎是满分,而她的策论文采飞扬,完全继承了蔡邕的优点,她在策论中旁征博引,特别是用数据来支撑她的观点,而她的观点也是非常犀利,光看文章,根本看不出她是一个女子,她猛烈的抨击了大汉朝从天子到高门士族,再到豪强地主的统治阶层,他认为大汉朝的衰弱,与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有关系的。
她也体现了她对寒门子弟和贫民百姓的人文关怀,认为若要根本上解决国家的蠹害,就必须要让寒门子弟有上升的通道,而百姓要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还要大力发展工商业,这样才能让国家有足够的税收,而不是一味盘剥农民,只有足够的自耕农,才是国家稳定的基石。
蔡琰的策论真的让周晔耳目一新,以前周晔只知道蔡琰是一个才女,记忆力超强,文采也好,可是他没想到蔡琰的思维已经很接近现代人的思维了,这是非常符合周晔的思想的,所以,周晔才亲点蔡琰为第一名。
像卢浩这样在南海长大的考生,他们的策论里也都提到了要发展工商业,解放农业的思想,相比之下,鲁肃、董和、刘晔等人在这方面就提得比较少,不过这并不是他们的问题,而是时代的局限性,他们没有生长在南海,当然对这些不太了解了。
这三人的天赋确实很高,所以周晔也都给了他们很高的名次。
总之,这一次选拔出来的十人,都是难得的人才,也是交州势力的后备力量,有这样的后备力量,周晔有把握在未来十几年里继续拉大与别的势力之间的差距,等到合适的时候,再席卷天下。
有趣的是,鲁肃、董和、刘晔在正史上,刚好是吴、蜀、魏三国的重臣,可是这一次他们却不约而同的来投奔了交州,这也代表了交州现在超强的吸引力,而交州走的道路也是正确的。
这种削弱敌人,增强自己的事情,周晔是最愿意干的。
士婉说:“可惜啊,昭姬都能当右将军府掾属了,我却没有这个机会。”
士婉的话当然是开玩笑的,不过周晔也听得出来,士婉的话里确实有一些遗憾。
周晔笑道:“阿婉,你可是我右将军府的内管家,这么重要的职位,你还不满足吗?”
士婉笑了起来,是啊,这里不就是右将军府吗?她是右将军府的内管家,这可以说是交州最重要的一个职位了。
窦瑶调皮的歪着头道:“那我呢?”
窦瑶虽然已经年近三旬了,不过还是经常会露出这样的小儿女态,这证明了她们嫁给周晔之后,周晔对她们非常好,这让她们的心态轻松而健康。
周晔道:“你是我右将军府的副管家啊,有了你们两个,我才能全心投入工作,你们对我来说,就是最重要的人啊!”
听了周晔的话,士婉和窦瑶都满意的笑了。
以周晔现在的地位,还能这样对她们,她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