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满意的点了点头,颍川出人才,他是一向都知道的,虽然上一次周晔去颍川,带走了不少人才,可是不也有荀彧这样的人才没有投效周晔?荀彧既然愿意写信为他招揽,想必也是有一些把握的。
陈宫道:“主公说右将军今年这个什么公职人员选拔考试,能够选出一千多人到交州各郡县任职,我兖州求贤,能招揽到一千多人吗?”
陈宫这话让曹操更加不舒服了,一千多人?他能够招揽到一百个读书人就已经很满意了,这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吗?
这陈宫啊,有的时候挺好用的,比如这一次助曹操取兖州,可是有的时候,他能够气死人。
曹操便不理陈宫,以目示意荀彧继续说。
荀彧道:“如今主公已全据兖州,人口并不比交州少,主公亦可在兖州举办义务教育,凡六岁以上孩童可免费读书,想必十年之后,我兖州也可人才辈出。”
“义务教育?”陈宫不出所料,又开始发表意见了:“我兖州焉有如许钱粮?若是举办义务教育,主公日后何以养兵?”
曹操阴沉着脸说:“我曾在南海见过南海官学的墙壁上写着一条标语--‘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虽粗鄙不文,我细思之,却为至理名言,若是不能不断培养人才,我兖州日后迟早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义务教育一定要举办,便由文若你来主管,需要多少钱粮,尽管提出便可。”
荀彧拱手道:“主公英明!不过彧还有一事请教主公,我兖州之义务教育该用何教材?”
这一下曹操愣住了,是啊,该用什么教材呢?如今交州印刷的小学教材早已传到了北方,北方不少读书人都喜欢看,不过喜欢看这些教材的人,许多都去了交州参加考试。
若是用经学来作为教材的话,曹操觉得肯定是不行的,因为交州的教材里面有很多实用的学问,能够最快的增加兖州的实力,可若是用交州的教材,到时候培养出一批亲交州的人来又怎么办?毕竟交州之学中最高端的学问只有在交州才能学到啊,到时候那些人都去了交州,那不是白干了?
曹操犹豫良久之后道:“便用交州之教材吧,不过一定要加强忠君教育。”
程昱点头道:“主公英明,兖州之义务教育,一定要加强忠君教育,昱以为,我兖州也可办报,在报上宣扬忠君思想,并且揭露交州的不忠不孝,让我北方士子认清右将军之真实面目,不再受他蒙蔽,去投奔交州。”
曹操以目示意荀彧和陈宫,荀彧没有什么意见,陈宫见曹操对他的意见不是很感兴趣,于是也懒得发表什么意见了。
于是,曹操便将办报之事交给了程昱。
说实话,程昱的政治嗅觉还是很敏感的,他敏锐的看出了交州办报的重大意义,这便是掌握了舆论的武器啊,交州的一些报刊,现在北方都有不少人看,在不知不觉中,交州的一些思想便影响了北方不少人。
因此,程昱便提出了办报的建议,他在兖州办报,自然能够多说曹操的好话,说周晔的坏话,让北方的人才对曹操产生好感,对周晔产生恶感,这当然是非常重要的。
人心之向背,对于任何一个政权都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于是,程昱便办了一份《兖州日报》,这也是北方第一份报纸,自程昱办报之后,北方其他势力也逐渐开始办报,办报之风传到了许多地方。
不过,程昱想得是很好,可是到真正办报的时候却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一是兖州能够当编辑的人太少了,很多事情都必须要他来亲力亲为,二是兖州的工匠太少,虽然印刷机传到了北方,可是没有好的工匠,也无法用好印刷机,三是兖州的纸张、油墨也不如交州,印出来的报纸质量很差,刚刚印刷出来的几期几乎无法正常观看。
程昱也算是很有毅力的一个人,出现了问题,他就一项项的去改进,一个月之后,《兖州日报》的质量便有了很大的改进,虽然跟《南海日报》还是不能比,可是在北方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而曹操很快就发表了他的求贤令: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大乱,此特求贤之急时也。
“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
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这篇求贤令的大意便是唯才是举,不管是什么出身的人,只要有才能,曹操便愿意任用,这篇求贤令发表在了《兖州日报》上,又到处张贴,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一时之间,应者如云,这其中有一些是读书人,也有工匠、商人,甚至一些鸡鸣狗盗之辈,也来应征。
这让曹操可用之人多了不少,让兖州的实力也有所增强,不过,跟交州比起来,那就没得比了。
幸好还有一个荀彧,在正史上,他给曹操推荐了许多人才,比如郭嘉、戏忠、陈群等人都是他推荐给曹操的,现在虽然这几个大才都已经被周晔招揽,可是他还是写了许多信件,写给自己尚未被周晔招揽的朋友,很是替曹操招揽到了一些人才。
而且荀彧还着手创办了兖州官学,实行义务教育,兖州官学的教师大部分都是他招揽来的朋友,甚至他自己都亲自抽时间授课,为曹操培养人才。
现在的兖州,可以说走的都是交州曾经走过的路,虽然只是亦步亦趋,可是至少也能够让自己的实力不至于被交州越甩越远,在这一点上,曹操还是很有远见的,走在了所有北方诸侯的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