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郡安北县,这里的榷场已经越来越繁华热闹了,不止是周边这些胡人喜欢到这里来交易,甚至是西部鲜卑和匈奴人都长途跋涉,到这里来与汉人交易那些汉人的产品,他们什么都买,不但是普通牧民要买那些生活必需品,那些部落的头人也喜欢买那些奢侈品。
因此,安北县现在已经是人口辐凑,经济繁荣的塞外重镇了,水泥、砖瓦、钢筋等建材的大量使用,还有上次与鲜卑、乌桓大战之后俘虏的大量劳力,让安北县城很快就被修筑了起来,而且十分高大坚固。
一条条公路延伸向了高句丽郡各城,以及西部、北部的草原深处,还在不断向前延伸,这些公路让安北城与塞外各地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让安北城的经济越来越发达,同时,这些公路的军事意义也是非常重大的,若是发生了战争,这些公路可以让各种辎重迅速的被运送到战场,特别是沉重的炮车,车轮在泥土上很容易陷进去,可是在硬化的公路上却不会有这个问题。
现在在高句丽郡,有大量的马车投入使用,这让高句丽郡的物资运输是越来越方便了。
在高句丽郡的周边,一些小部落甚至是整族都搬迁到了高句丽郡的土地上,进行放牧或者是农耕生产,因为高句丽郡对老百姓非常好,只要你交纳赋税,郡兵就会对你提供保护。
这些小部落实力不强,很容易被那些大族所欺负,甚至是吞并,被大族吞并之后,他们的命运是很悲惨的,他们的财产会被大族的首领强征,他们的少女会被大族的首领强占,他们的族民甚至会成为大族的奴隶。
以往,为了逃避这样的命运,他们会往极北之地迁徙,可是极北之地太过苦寒,哪怕是他们也有一些受不了,可是现在高句丽郡对他们很公平,他们为什么不迁徙到高句丽郡来生活呢?
这些小部族迁徙到高句丽郡之后,也会增加高句丽郡的赋税和兵源,他们之中的青壮年只要稍加训练,便是很优秀的骑兵。
这个时代的北方民族并没有非常强的民族观念,只要在汉人的土地上居住两三代人,接受了汉人的教育,他们自然而然就会对汉族产生归属感,将自己当成汉人了。
周晔可不会给那些少数民族莫名其妙的优待政策,他的优待政策永远只会给汉人,所以这些迁徙到高句丽郡的小部族,都必须要入籍之后,才能享受到那些汉人的优待政策。
在高句丽郡,已经实现了非常彻底的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凡是六岁以上的儿童,都必须要入学,若是不入学的,就会罚款,而入学的,除了免费之外,还可以吃一顿免费午餐,该怎么选,谁都知道。
这样的义务教育,会让上过学的这些孩子们彻底汉化,他们的脸虽然还是胡人的脸,可是他们的心已经是汉人的心了,这比什么样的方法都要来得更好。
安北县学里,正在上课,琅琅书声传遍校园,而在学校的操场上,还有几个班在上体育课,孩子们正在操场上踢着足球,这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光,对于这种游戏,他们太喜欢了。
赵军便正在球场上踢球,他虽然学会踢球只有几个月,可是他现在已经有很不错的技术了,他踢的是前锋的位置,他熟练的带球过人,在晃过几名对手之后,他轻松将球踢进了对方的球网,这让周围围观的孩子们疯狂的为他欢呼,赵军很喜欢这种感觉。
赵军是高句丽郡西边一个鲜卑小部族的一个孩子,今年八岁,他的部族是去年冬天迁徙到高句丽郡来的,在安北城以冬,郡中给他们安排了一块草场,让他们在这里放牧,而赵军今年便入了安北县学。
他原本不叫这个名字,这是他入学时让老师为自己取的汉名,之所以姓赵,是因为他崇拜赵云,赵云实在是太厉害了,在崇拜强者的草原民族心中,他简直就是神,他之所以叫军,是因为他希望自己以后能够参加赵云的军队,跟随赵云一起战斗。
在县学里已经读了将近半年时间了,赵军初步学会了汉话,也学了不少汉字,还学会了简单的算学,以后家里有多少匹马,多少头牛,多少只羊,能够值多少钱,他数一下,算一下就都清楚了,这让家里人很是高兴,也很支持他上学,在追逐水草的日子里,家里离城里远了,他的父亲就会每天骑马送他上学。
现在的县学里,汉人的孩子大概占了一半,而像他们这样迁徙到高句丽郡来的胡人孩子大概也占了一半,不过他们根本就不把自己当成胡人,而是以入籍汉人为荣,他们已经完全将自己当成了汉人了。
吕正现在对周晔佩服得五体投地,周晔治胡的办法就是军事、经济、文化等手段齐头并进,先以军事手段打断胡人的脊梁,再用经济手段控制胡人的经济命脉,让他们无法离开高句丽郡,最后用文化手段同化胡人,让他们逐渐融入汉族,再也没有胡人这个概念。
现在周晔的方法已经开始奏效,丸都城一战,确实打断了胡人的脊梁,让胡人再也不敢直视汉人,而随后吕正开设榷场,让胡人不得不依赖汉人的产品,让他们没有汉人的产品就活不下去,而那些胡人的孩子在县学里上学,他们已经逐步同化成汉人了。
吕正相信,再过数十年,这些胡人便会逐渐融入到汉人当中,哪怕是没有融入汉人的胡人,他们也必定会融入汉人的经济圈,要依赖汉人才能过上好日子,却因为技术落后,又打不过汉人,那个时候,他们还能够保持所谓的狼性吗?只怕到那个时候,他们比狗还要驯服吧?
当然,在现在这个时候,除了这三种手段,还需要对胡人进行分化,以逐步消耗他们的实力,让他们无力为害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