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谦虚的说:“若不是右将军之能,我等焉能有此胜?”
太史慈也说:“是啊,右将军实乃神人也,有了他这些装备,谁来了都能打赢这一仗。”
说话间,几人进了榷场,榷场的主管邓秋连忙上来见礼,吕正问道:“步度根、素利和蹋顿的人在哪里?”
邓秋道:“请吕郡守在我的办公室里稍坐,我去将他们叫过来。”
吕正点了点头,便和赵云、太史慈一起进了邓秋的办公室,邓秋的办公室里窗明几净,同样烧着煤炉,烧得暖烘烘的,一点儿也不冷,相反还有点热,三人便都将外面的皮衣脱了下来,在办公室里坐了下来。
不一会儿,步度根、素利和蹋顿派来的人便都跟着邓秋进了办公室,他们恭恭敬敬的向吕正、赵云和太史慈三人行了礼,甚至还想跪下来磕头,不过南海并没有磕头的习惯,所以吕正让他们免礼,这还让他们诚惶诚恐的,生怕激怒了赵云和太史慈。
魁头和蹋顿惨败于高句丽郡之后,赵云、太史慈等几名将领的名字,在鲜卑和乌桓都能止小儿夜啼,简直已经成为了死神的象征。
在一名当地通译的帮助下,双方开始了谈判。
其实步度根、素利和蹋顿部的要求并不过分,因为他们是鲜卑和乌桓最大的部族,他们手上掌握着最多的货源,需求量也最大,所以他们要求优惠价格,是可以理解的。
吕正并不因为之前双方的敌对关系和本方大胜而无故侮辱对手,他表现得不卑不亢,对方正当的要求,他便同意,而无理的要求,他断然拒绝,比如三部使者要求吕正将他们的交易价格打八折,吕正便同意了,而他们要求得到铁制武器,吕正便拒绝了,哪怕出再高的价钱也不卖,态度十分决绝。
虽然这些铁制武器对交州势力的威胁并不大,交州势力也有更加精良和先进的武器,可是周晔一直相信,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些胡人贵族一有机会就会进攻中原,除非他们以后融入中华民族,否则都永远要保持对胡人的武器优势。
周晔也不会将铁制武器卖给这些胡人让他们对付中原势力,周晔争霸天下,这是汉人之间的争斗,他绝对不会将这些胡人拉进来,让他们用交州制造的武器去杀汉人。
最终,吕正和他们达成了协议,给了他们优惠价格,不过也规定他们每年必须达成多少交易额,另外也要求他们几家派出骑兵,共同维持这条商路的安全,以食保证那些小部族也能够平安的到这个榷场来进行交易。
双方签下了正式的协议,以后双方的交易便将按照这份协议来执行,不过每一年之后都需要按照实际情况对协议进行修正。
光是这三个部族,每年和安北城的交易价值就将达到十亿钱以上,这还仅仅只是原材料的价格,经过加工之后,价格可以翻几倍甚至十几倍。
这还只是刚刚开始,以后安北城和草原上的部族的交易额,只会越来越高。
虽然安北城的这个冬天非常寒冷,可是安北城的贸易却非常火热。
吕正在高句丽郡的出色工作,也让周晔击节赞赏,如果照这样下去,高句丽郡将会成为交州势力在北方的桥头堡,交州势力的影响力将会以高句丽郡为中心而不断扩展。
周晔唯一觉得可惜的是,赵云等将领在高句丽郡的大捷不能在《南海日报》上刊登,赵云他们的功绩不能被交州百姓广为传颂,那些牺牲的战士暂时也不能进入南海的烈士陵园。
不过周晔带兵征讨董卓的事迹已经被繁钦写成了传奇,目前正在《南海日报》上连载。
繁钦确实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他以前并没有接触过传奇这种体裁,不过他到《南海日报》担任编辑之后,接触到了这种体裁,他看到这种体裁深受老百姓欢迎,便学着写传奇,而且是以周晔带兵讨董的事迹为蓝本。
繁钦在颍川跟随周晔,便是仰慕周晔讨董的英雄气概,十八路诸侯,也只有周晔、孙坚和曹操这三路有过实质性的战斗,而且在战斗中取胜,其中又以周晔的胜利最为漂亮,威震华夏。
在跟随周晔之后,他在军中又听不少士兵讲了在讨董战役当中的那些故事,这让他听得热血沸腾,他也有了许多素材,现在正好用在这传奇上。
他写了几章之后,还专门送给周晔看,让他斧正,周晔看了之后,虽然觉得繁钦写得稍稍有一些夸张,可是总的来说,是写得很不错的,在《南海日报》上发表的话,也能够激起老百姓们对交州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以及对军人的崇敬,所以他对繁钦的传奇作出了高度评价。
不过他也提出了一些意见,那就是繁钦写得还是太文绉绉了,并不适合给广大的老百姓来看,他希望繁钦写得更加浅显一些。
繁钦便对这部进行了修改之后,以《讨董记》的名字发表在了《南海日报》上,将周晔讨董的过程写得荡气回肠,热血沸腾。
传奇现在已经是深受交州百姓欢迎,之前周晔将《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镜花缘》以及金庸先生的武侠等名着改头换面,换了历史背景之后,一一在《南海日报》上连载,这让《南海日报》的发行量屡创新高,不少老百姓每天都去茶馆喝茶,就是为了听说书人讲这些传奇。
而《讨董记》一下子成为了现在最热门的一部传奇,每个茶馆里都有说书人在讲这部,凡是讲这部,必定会获得满堂彩,还有不少听众的打赏。
没办法,这部讲的是交州的丰功伟绩,特别是老百姓最崇敬的州牧周晔的事迹,还有那些交州军的英姿,就更是交州的老百姓们最爱听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