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征辟陈群

陈寔诸子想要陪同,不过周晔体谅他们年纪大了,只让陈群带路,他们也只得应了。

陈群这年才只有十六七岁,虽然还年轻,可是已经很有气度了,周晔让他带路,他一口答应了下来,然后从容上马,带着周晔一行去了乃祖墓上。

路上,周晔问陈群读了些什么书,他都一一说了,他涉猎甚广,四书五经无有不包,甚至他也读了一些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从这个方面讲,周晔拿出来的印刷术确实功德无量,让许多人都有了读书的机会,而且能够读到的书比以前多得多。

言语间,陈群也流露出了对周晔的感激与崇拜,周晔也只比他大了十多岁,可是都已经建立了如此的功业,可以说是天下读书人的偶像和恩人,而且他的祖父陈寔平时对周晔也是推崇备至,陈群自然也受了影响。

陈寔的墓离县城不是很远,就在城北的一座山旁边,背山面水,是一个风水宝地。

周晔、蔡邕等人到了这里,都是面色肃穆,他们拿出了各种祭品,祭拜起陈寔来,意态甚诚,蔡邕还拿出了自己三年前给陈寔写的祭文,大声诵读:“先生行成于前,声施于后,文为德表,范为士则,存晦殁号,不两宜乎”

蔡邕给陈寔写的祭文情真意切,对陈寔评价甚高,读完之后,他又将祭文点燃,烧给了陈寔。

周晔所作的一切,令陈群感动异常。

在回去的路上,周晔向陈群提出了征辟他的想法,不过他也和蔼的说:“长文,若是你不想去交州也没什么,我可不是董仲颖,不会强迫你的!”

周晔说的是董卓强征陈纪的事情,陈纪本不愿意接受董卓的征辟,可是董卓以其全家性命相胁,陈纪便不得不去雒阳了。

陈群稍一沉吟,便拱手道:“右将军厚爱,群敢不从命?”

说到底,此时陈群只是一个少年,而周晔却已经是身负天下之望的国家重臣,周晔的征辟,对陈群来说是有一些受宠若惊的,而且陈群本来就对周晔感激、崇拜,今天周晔又表现出了对陈寔和陈家的足够尊重,陈群不接受他的征辟才是一件怪事了。

陈群可是一个谦谦君子,不会借那种怪诞之事来提高自己的名声和身价。

周晔大喜,这一次他特意来颍川,当然是看中了颍川的人才,颍川的人才太多了,虽然他现在有许多学校帮他培养人才,南海的人才决不会在颍川之下,可是谁又嫌人才多呢?况且颍川的人才后来大半入了曹操囊中,此时他能多收一个,曹操的人才就会少一个,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周晔便正式征辟陈群为右将军府掾属,陈群回家之后,向自己的几个叔叔说出此事,收拾了一些东西,便跟随周晔而去了。

周晔又去了颍阴,这里是荀氏家族聚居之地,周晔是当然要去的。

颍阴在许县南,只有几十里路,只用了一个时辰左右就到了,到的时候已经天黑了,周晔便没有当晚拜访,而是派了陈群作为自己的信使,向荀家递上了他的名帖。

陈群与荀彧的长女有婚约,而且是通家之好,所以派他去做信使是最合适的了。

不一会儿,陈群便回了,他说荀家已经收下了他的名帖,明天会在荀氏家族聚居的高阳里恭候周晔大驾。

说起高阳里这个名字,还有个来历,荀彧的祖父荀淑号称“神君”,有子八人:俭,绲,靖,焘,汪,爽,肃,旉,并有名称,时人谓之“八龙”,原来荀氏旧里名西豪,颍阴令勃海苑康以为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今荀氏亦有八子,故改其里曰高阳里。

因此,高阳里这个名称是对荀家极大的荣耀。

陈群还告诉周晔,他的准岳父荀彧已经弃官还乡了,他还对乡人说:颍川乃四战之地,如今天下有变,这里一定会有很多战乱,所以劝大家都离开家乡,去安全的地方躲避。

周晔听了很高兴,说到安全,现在天下还有哪个地方比交州更加安全呢?若是荀氏全族都去交州的话,那他可就爽了。

不过陈群又说,荀氏乡人大都留恋故土,不愿意离开这里,这又给周晔浇了一瓢冷水。

当然,周晔的心态还是不错的,对于这些人才,他是得之欣喜,不得也不忧愁,他相信自己培养的人才更加适合南海。

一夜无话,第二天早上,周晔带上贾璜、蔡邕、陈群、蔡综、蒋琬等人,去了高阳里。

荀氏家族虽然是当地望族,可是他们的家风还是非常好的,从荀彧的祖父荀淑开始,有了多余的产业,都会赠送给族人和乡人,从不欺压百姓,鱼肉乡里,因此,荀家不能算是豪强,他们的家产都只是平平,有些支族甚至可以算得上贫困。

周晔到了高阳里门外,便见荀氏族人数十人都在门外等候,他连忙滚鞍下马,一一跟他们见礼,荀氏八龙中的大龙荀俭早已不在了,因此众人中带头的是荀彧之父荀绲,周晔更是对他十分恭敬。

蔡邕与荀氏诸龙都是旧识,他们多年未见,今日相见,也都是不胜唏嘘。

周晔最关注的荀彧,倒是让他一眼就认出来了,因为荀彧长身玉立,仪容俊美,最特别的是身上有着很浓的熏香味道,这是历史上有名的美男子,哪怕在一群人当中,也是最引人注目的一个。

荀彧跟在父亲和几位叔父身后,向周晔行礼,周晔也一一向他们回礼,然后荀绲便请周晔进了高阳里,来到了自己的家中。

荀绲家的宅院规模也不算很大,坐不下这么多人,于是,只有荀绲和他的几个兄弟和儿子陪着周晔。

周晔、贾璜、蔡邕几人坐着,其他跟随他们来的人都站在他们身后,而荀家也只有荀绲和他的兄弟们坐着,荀彧等小一辈的都站在了自己的父辈们身后,荀家的礼节是绝对合乎规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