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诸葛一家

麋竺的动作很快,七月,诸葛珪全家便已经到达了南海。

当周晔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险些激动得跳起来,哪怕他知道黄忠来了,赵云加入潘汲军的时候,他都没有这么激动,不过这很奇怪吗?这可是诸葛亮啊!

诸葛亮完全可以说是三国第一人,千古名相,智慧的化身,而且他的品德也是无懈可击,他便是周晔最大的偶像,不知道多少人喜欢蜀国,完全就是因为诸葛亮的存在。

现在这样的一个人来到了南海,周晔能不激动吗?

不过,为了不引起别人的怀疑,周晔还是强行镇定了下来。

这天晚上,周晔便设宴招待了诸葛珪全家,当然,只限男性,虽然南海的风气已经算是比较开放了,不过也基本没有宴请别人家的女眷的。

可是周晔并不是曹操,他对别人的女眷并不感兴趣,他最感兴趣的就是诸葛亮。

在席间,周晔竭力让自己不过多的去打量诸葛亮,而保持了自己的礼节。

他对诸葛珪和诸葛玄道:“君贡兄,君远兄,远道而来,辛苦了!”

诸葛珪兄弟俩连忙都站了起来,让周晔不必客气,直呼他们二人之表字即可。

现在他们接受了周晔的征辟,就是周晔的属下,因此他们又岂敢让周晔称他们为兄?

不过周晔还是很客气,寒暄几句之后,他的目光转向了诸葛珪的三个儿子,他微笑道:“君贡兄,不知这三位可都是令郎?如何称呼?”

诸葛珪连忙向周晔介绍了自己的三个儿子,那个身材修长的少年便是他的长子诸葛瑾,今年虚岁十六,比诸葛瑾矮了一头的是他的次子诸葛亮,今年虚岁九岁,而最小的那一个就是他的幼子诸葛均,今年虚岁三岁。

周晔一个一个的打量了过去,他的心中无比激动,这可就是诸葛亮啊。

诸葛亮和周晔想象的模样差不多,他虽然只有八岁,可是身高已经差不多有六尺多了,他就像是一个小君子一样,彬彬有礼的向周晔行礼。

虽然周晔最渴望得到诸葛亮,可是对诸葛瑾和诸葛均也不会轻视,特别是诸葛瑾,这位能够在东吴当上大将军的人,同样也是三国时代的顶级人才。

周晔招呼着大家入了席,今天他也是按照南海的习惯,坐了一张圆桌,而不是跟中原的习惯一样,各据一张几案。

周晔跟诸葛珪和诸葛玄兄弟喝着酒,又随意的询问着他们的一些情况,这就相当于是一次面试了,虽然周晔征辟他们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诸葛亮,可是既然他们已经成为交州的官吏,周晔自然也想知道他们的才能如何,好安排他们的工作。

刚开始,兄弟俩还有一些紧张,不过一会儿之后,他们就开始侃侃而谈起来,周晔发现,他们兄弟俩的学识都还算不错,特别是诸葛珪更强一些,见识也有,毕竟诸葛珪当过泰山郡丞,也是有过实际治理地方的经验的。

当然,要想融入南海体系,还需要更多的适应过程,这也是他征辟两人分别为南海和交趾郡丞的原因,因为南海郡守是唐崇,交趾郡守是苏怀,他们都是从头到尾一直跟随周晔的人,对南海体系是非常熟悉和了解的,让诸葛兄弟跟着他们,当然学得更快。

对诸葛珪兄弟的表现,周晔还是很满意的。

问了他们之后,周晔又开始问诸葛瑾三兄弟的情况,让他惊喜的是,诸葛瑾和诸葛亮都读过南海印刷的书籍,一些算学书籍和科普书籍他们都读过。

周晔便随口出了一些题目让他们解,也算是测试一下他们的学力,结果,诸葛瑾有不低于南海官学中学部的学力,而诸葛亮的学力也至少相当于南海官学五年级了。

这让他不禁感叹,诸葛珪自己死得早,籍籍无名,可是他的长子和次子都是天才啊,他们自己在家看书,居然也能有这样的水平。

这时,诸葛亮问道:“方伯,我有几个问题不太懂,你能帮我解答吗?”

诸葛珪立刻出言斥道:“阿亮,不得无礼!”

诸葛亮立刻向周晔道歉,他也知道,他有些太急了,不过他怕错过今天,就没机会问了。

周晔却笑道:“无妨,阿亮,你有什么问题,尽管问我?”

诸葛亮又看了看父亲,诸葛珪见周晔没生气,他松了一口气,便向诸葛亮点了点头。

诸葛亮便向周晔问了几个问题,有数学方面的,有物理方面的,都相当于初中水平了,周晔便一一向诸葛亮作了解答,还用筷子蘸着酒水在桌子上画了一些示意图,这让诸葛亮茅塞顿开。

解答完这几个问题之后,周晔笑道:“阿亮,你若是喜欢这些题,可以去南海官学上学,那里有老师可以教你更多东西,不过如果你还有什么不懂的,想来问我也可以。”

诸葛亮高兴的说:“那我明天就去上学。”

诸葛瑾有一些腼腆的说:“方伯,我能去上学吗?”

周晔点头道:“可以,你明天就去南海官学中学部上学吧。”

两兄弟都很高兴,只有诸葛均年纪还很幼小,资质也比较平庸,他只顾吃桌子上那些好吃的菜,没想着要去上学。

诸葛珪看到周晔很喜欢自己的两个孩子,他也很高兴,这两个儿子都很聪明,他对他们寄予了厚望,当然希望他们也能有一个好前途。

倒是周晔有一些患得患失的心理,他既希望诸葛亮得到南海好的教育,可是又怕诸葛亮的成长跟原本历史上不同,让他成为跟正史上完全不同的人。

不过他又想着,现在南海的教育比任何地方都先进,诸葛亮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成长,应该只会比正史上更加优秀吧?

周晔又问了一下诸葛珪另外两个女儿的情况,她们一个虚岁十一岁,一个虚岁七岁,都正好是适龄儿童,他便让诸葛珪尽快将四个儿女都送到南海官学读书,诸葛珪恭敬的答应了。